(1)2006年,对许多农民工来说,也许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一场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新市民”热潮在全国掀起了。青岛市的120万外来务工人员,从2006年2月15日起开始享受与市民平等的待遇,青岛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从这一天起有了新的称谓

admin2012-02-12  21

问题 (1)2006年,对许多农民工来说,也许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一场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新市民”热潮在全国掀起了。青岛市的120万外来务工人员,从2006年2月15日起开始享受与市民平等的待遇,青岛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从这一天起有了新的称谓一一“新市民”。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垂范,尊重参与青岛市建设的每一位外来者,尊重每一个农民工,首先在称谓上进行了改革,同时将“新市民”纳入全市市民的统一管理,享受保险、房贷、考驾照、出国旅游、子女入学等待遇,人们期待着全国所有城市都能消除对外来建设者的一切歧视,取消城乡不同的户籍制度,让共同的建设者享受同等的权利和待遇。
    2006年8月21日,西安市雁塔区区委、区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新市民”称谓的通知》,这标志着“新市民”成为雁塔区40万农民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新称谓。这一文件要求,从即日起,“外来人口”、“外来务工人员”、“打工者”、“农民工”等称谓统一规范为“新市民”。今后在雁塔区的各种文件、汇报、资料、讲话和口头称呼中,一律将使用“新市民”。
    (2)已在浙江嘉兴工作3年的山东人李昭军去年告别了在中国已经实行了20多年的“暂住证”,取而代之的是“居住证”。这本新证,让李昭军可以享受免费的就业培训,和本地居民一样参加社会保险,免费获得艾滋病等特定传染性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以及在街道和镇计生服务站享受免费计生服务。而这些服务在原来“暂住证”时代是没有的。更让李昭军高兴的是,他的儿子可以和当地的孩子一样在嘉兴免费上学,而不需要回原籍,忍受常年的分离。用“居住证”代替“暂住证”,目前浙江、广东等一些省份都在推广这一制度。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对务工者的意义完全不同。
    (3)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这些人和其他流动人口不同,他们失去了土地,拥有了城市户籍和住房,他们是新市民的主要群体。
    胡杏云原来是安徽池州市梅龙镇的乡村医生,她有技术,开了一间诊所,并被纳入新农合的定点医疗点,每年的收入不菲,稳定富裕的生活使胡杏云充满信心。然而,快速来临的城市化改变了胡杏云和乡亲们的生活。
    一年前,胡杏云所在镇要建立新产业城,被列入征地拆迁范围,按照补偿安置协议,她家的土地补偿加上房屋拆迁补偿总共18万余元,而购买两套新房需7万元,缴纳养老保险需1万余元,剩下的10万余元是胡杏云的“最后身家”。在胡杏云的村子里,许多村民和她一样对未来的生活感到担忧。没有一线大城市郊区优厚的补偿,胡杏云和乡亲们很难成为“拆迁富”,而低保障和低补偿更让他们陷入城市化的焦虑中,这直接影响到“新市民的城市生活”。
    “这些钱将来装修完房子之后估计所剩无几了。”胡杏云说,我们顶多只能算半个城里人,对城市生活没有什么期待,反倒担忧很多。前半辈子享有的土地、宅基地、诊所等资产转瞬即逝,换来的一点货币补偿将来只够补贴到装修房子中。地方政府给的保障只是最基本的养老保障,而且对她而言还要等到十几年后才生效,中间十几年的生活靠什么,她深感不安。
    (4)张桂香是合肥市的“新市民”,早在几年前就已经住进了城市社区,但直到今天,在生活中她还是习惯用“某村某组的某某”来指代周围的领导。城市生活,没有拆散张桂香心中那个熟悉的乡村社会和熟人关系。
    在张桂香所在的小区采访时,记者发现不少农民进城后的心态仍然边缘。他们还习惯于进城前的乡村社会,熟人交往模式,多与其有血缘、亲缘、地缘关系的人交往,难以与外界尤其是周边城市市民进行交流。有关调查显示,“新市民”的婚姻状况和居住地都相对集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市民”与城市更大范围人群的交流和沟通。
    与其他城市社区相比,这些“新市民”居住小区的商业、教育、卫生等配套机构和设施层次不高。这种明显的差距,让进城后的张桂香感觉与城市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鸿沟。张桂香说,在他们社区中,社区诊所是原来乡村医生开的,小学是专门为他们这些“新市民”配套建的,标准不高,师资力量也不强,周围的小区居民不愿意到他们这个社区就医就学,宁愿花更多的钱到附近大医院和重点学校看病、上学。由于商店档次低,前来消费的除了本社区居民,几乎没有周围社区居民。
    “我们这些人总感觉与城市难以融合,像是游离在城市之外的另类群体。现在常常觉得自己既不是城里人也不是农村人,我们是城市里的边缘人,没有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张桂香感慨地说。   专家表示,并不是拥有了城市户籍就成为市民了,“新市民”在城市化过程中,在理念、生活、生产等诸方面都有个适应及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该更多地为“新市民”群体创造各种条件,让“新市民”能够更方便地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参加各种社会互助组织,让每一位“新市民”找到属于自己的城市角色。
    (5)湖南省统计局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失地农民成为“新市民”后在养老、医疗、失业三项主要保险中,仅有医疗保险加入率较高,达到70%,而拥有养老保险的还不到17%,有10%以上的人没有任何保障。
    在安徽,从已经建立养老保障制度的地方看,保障方式千差万别,筹资模式不尽相同,标准更是高低不一,效果也是参差不齐。以马鞍山市为例,“新市民”每月只能领取180元(目前已计划从180元上调至240元)的养老保险,如果算上个人账户的35元,最高也只能领取200多元。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村社会保险处处长陆勤梅介绍,合肥市按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标准发放,现在是每月320元,这相对于1000多元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来说,标准还是很低。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汤夺先说,“新市民”其实面临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市场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新市民”的最低生活难以保证,也将影响社会稳定。
    (6)2004年秋天,一个从临沂到东营求学的人,也许不会预想到7年后的今天,他会成为这个城市的“新市民”。李先生从读大学开始就一直留在东营,现在是某钻井公司的正式员工。
    在工作的这几年里除了过节回过几次家外,李先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东营度过的。作为一个外来务工者,他好像已经适应了一个人面对一切的生活,在这个没有什么亲戚的城市,任何事都要靠自己。当被问及以后有什么打算时,他说:“其实想到以后要照顾老家的父母,要买房建立自己的家庭,这都需要钱,我觉得现在压力还是挺大的,所以现在就得努力挣钱,奋斗!”
    (7)2006年9月,贵阳市出台了《贵阳市关于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意见(试行)》,《意见》要求:凡是贵阳市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必须为所使用的农民工办理医疗保险参保手续,并按规定为农民工缴纳医疗保险费,让农民工享受到医疗保险待遇。
    《意见》规定,为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应当与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员一致。农民工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可按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规定接续医疗保险关系。此外,新出台的《贵阳市推进农民工“平安计划”实施方案》确定,将力争用3年时间使工伤保险全面覆盖该市矿山、建筑等高风险企业农民工。
    更令“新市民”们感到高兴的是,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参加医疗保险直至退休的农民工,将在社会保险部门按月领取养老金,符合医保条件的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与单位其他退休人员享受同等医疗待遇。
    “有了这些政策保障,我们工作起来没了后顾之忧,感觉日子有了奔头。”曾做过护士长的莫苹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目前农民工进入城市的门槛越来越低,但各地的政策力度还有差异。据了解,目前已经有北京、j-海、长春等多座城市作出决策,不冉对城市中小学就读的农民工子女收取借读费,执行与本地学生一样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但是仍有一些地方继续收取借读费。在温州务工的武庆侠告诉记者,温州目前尚未取消对农民工子女的借读费,小孩在当地上小学要交“自愿捐助费”。现在的“价钱”是一个孩子5J000一元,“管”6年小学上完。同样的“自愿捐助费”到了初中立刻翻番,最一般的学校也得上万元。眼看儿子一天天长大,武庆侠感到负担越来越重,但看着自己的大姐将女儿放在老家上学,教育很成问题,武庆侠决心,不管自己怎么受苦都得把孩子留在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
    城市化不仅指农村人口从形式上转化为城市人口,更深刻的内涵是指生存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城市化,即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同等待遇。这种转变单靠农民工自身力量无法改变,必须依赖国家、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有责任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创造公平的环境与融洽的氛围,以制度化的办法尽快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实现从农民向“新市民”的转变,从而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平稳推进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8)月薪3000元,工时8小时,买社保、医保……这看似机关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如今却落在“新市民”王凤康身上。王凤康家住怡和新城,这位年仅30岁的年轻小伙儿失地后曾经为“饭碗”犯愁,但去年4月参加龙泉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举办的“叉车”专业班培训后,轻松就业。在一汽大众,和王风康一起上班的还有8位“新市民”。
    35岁的“新市民”曾勇,上个月也完成了“叉车”培训,在经开区的北京汇源集团找到了新工作。作为长安垃圾厂周边的“生态移民”,曾勇曾经在砖厂务工,饱受粉尘污染之害,来到龙泉街道居住后,他又当了一年多的保安,对现在这份下作非常满意。“做过多份工作,要数现在这个最有技术含量。”住进了城市小区,在现代企业里上班,曾勇感觉日子更有奔头了,“生活有了保障,日子越过越甜。”

根据给定资料,归纳“新市民”与城市难以融合的主要障碍。
  要求:内容全面,分析合理,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准确,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 落地生根 一一一让新市民与城市共同成长 我国现阶段进入半城市化时期,所谓半城市化,即特指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主要表现为,农民陆续离开乡村去往城市,大规模、长期化、一代接一代地流动就业;农民工在许多方面不能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如福利报酬、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住房等;户口身份上仍属于农民,但在职业上却属于工人;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等。 所有这一切都与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以及附着于户籍之上的一系列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安排密切相关。 ??? 从广袤宁静的乡村田野,到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这些过去习惯了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起初可能是欣喜,然后就是迷茫。面对现实中与城市居民种种政策上的差异,他们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落差,他们觉得自己不属于这座城市,而只是这座城市上空的一片浮云,没有根蒂,随时会飘走。 ??让一纸户籍隔阂了两类人,区分了农民和非农民,这不是理所应当的,是需要改变的。 ??新市民在形式上已经进入城市,也迫切需要在实质上融入城市。而这种融入,显然需要持续的体制改革作依托。虽然整体的改革是缓慢的,但是改革中的一个个关键节点还是可以被首先启用的。让新市民立足于城市,最关键的就是就业和教育。 ??首先,政府以及社区要帮助和新市民就业,加强对他们的就业培训,并且努力让就业培 训更具针对性,一方面针对个人的爱好和能力,一方面针对用人企业的具体缺口职位,达到两者的匹配,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 然后是新市民下一代的教育。务必要让全国的教育实现公平化,推出相关的教育政策,避免让某些城市的公立学校区别对待户籍不同的受教育者、收取更高昂的学费。 ??我想如果就业和教育首先实现了公平,那么一定会增强新市民的信心,会让他们对未来更充满希望。当然,福利待遇、社会保障、住房政策这些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的规划、实现。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这种文明由全人类缔造,理应回馈全人类。对待新市民,所有政策的建议者、制定者、实施者,包括那些懂得积极反思社会制度的人们,都应该换位思考,如果我是新市民,我希望怎样。我不会希望自己时时体会到某种不公平,也不会希望自己总是迷茫惆怅,我想能够有所期待。有未来可以规划,有梦想可以实现。或者,我只是希望拥有一种落地生根的归属感,希望能够和这座城市共同成长。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ieu3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