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一】 1.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登记正式启动。10年前,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摸底阶段,很多普查员曾反映“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工作开展有难度。但现在,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普查方式的改进,过去的难题都已不再棘手。

admin2022-08-29  26

问题 【给定资料一】
    1.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登记正式启动。10年前,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摸底阶段,很多普查员曾反映“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工作开展有难度。但现在,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普查方式的改进,过去的难题都已不再棘手。
    2020年1月以来,已退休的老陶又回到莘庄镇政府,协助莘庄镇人普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以下简称“七人普”)。在退休前,老陶在莘庄镇综治办负责人口条线,是莘庄镇人普办里为数不多参与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人普”)的“老法师”。
    人口普查战线长、涉及面广,“老法师”干起来是否更加得心应手?“没有没有,我们在工作方式上经验多。但今年全部转线上,具体操作还是年轻人学得快、效率高。”老陶表示,她这样说并不是谦虚,而是技术进步已经给人口普查方式带来深刻变化。“无论是普查前的准备,还是普查中的登记,真的已实现全程电子化。”
    “六人普”前期的普查区划分等准备工作是“纯手工”。“我们就拿一张地图,在地图上把楼栋都描出来,画完一个普查区至少需要2个小时。”老陶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一些在地图上空白的地方,其实在“六人普”时已是新建居民区。“现在‘七人普’可不一样了,卫星图、地理信息图等资料一汇总,普查区划分都是在电脑上,一会儿工夫就完成。”
    如果说前期准备工作只是小试牛刀,全程电子化给老陶带来的最大的震撼还在于普查登记阶段的“无纸化”。“现在的摸底登记也是手机上操作,我们‘老阿姨’都不太行了,学起来慢,一些‘跳转’‘下一步’等手机操作流程搞起来吃力。”老陶介绍,“六人普”时的普查员主力是各大小区的退休阿姨爷叔,现在已经转变成居委会里的“小年轻”,以及很多热心的青年志愿者。“你看他们登记时,手机操作起来刷刷地,可快了。”
    老陶还记得“六人普”时“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是正式入户登记结束前3天,普查员们刚刚把手写的纸质资料收齐上交,但还差最后一步没有完成——将纸质档案转化成电子档案。“当时的办法是扫描生成电子档,所以我们只能一张一张地扫过去,很慢。”老陶回忆。为了赶进度,她和同事们排了一个班,24小时不间断地扫描,整整扫了3天,才把所负责普查区内的普查纸质档案扫描完。“一环扣一环,每一步都不敢放松。”
    通过摸底阶段的观察,全程电子化也让每家每户的填报主力从长辈变为更年轻一辈。“摸底时,有的住户已经通过各种宣传渠道了解到了自主申报的方式,即使只有老年人在家,也会希望我们留下二维码、自主填报码和初始密码,日后可以让子女在小程序中‘自主填报’。这样既可以减轻我们的工作负担,也让居民减轻了信息泄露的担忧。”莘庄镇人普办季主任介绍。
    “小杨,我是80号703的住户,我下午在家的,你们可以来摸底。”2020年10月20日上午,一位住户跟莘庄镇康城第二居委会普查指导员小杨预约了一次上门摸底调查。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信息时代,不少普查对象通过微信主动预约上门时间,普查员“白跑一趟”的概率大大降低。
    下午4时许,临近预约时间,小杨和同事小乔穿好市人普办统一配发的、带有反光条的白色背心,挂上统一制作的工作证,戴好口罩,背好工作包,向已预约普查对象家中走去。“咚咚咚、咚咚咚”,小杨刚敲了两轮,普查对象就已欣然开门。
    “我是来人口普查摸底的,这是我的工作证。”小杨向普查对象出示印有照片和姓名的工作证,递上《居民告知书》后,便投入摸底工作。打开手机,录入信息,预约正式普查登记上门时间,留下联系方式,复述确认,不到3分钟,小杨就完成了一户的摸底,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我要摸底200户,现在已经完成100多户,大家对手机录入的信息保密过程都很认可。如果还实在不理解,我就会给调查对象再详细解释一下。”
    根据“七人普”的最新要求,在调查阶段,每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在上岗前都会签订信息保密协议,保证信息安全,一旦泄密,将负法律责任。在数据传输阶段,全国各省市的人口普查都统一使用国家平台。该平台使用了严密的数据加密和脱敏技术,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管理的标准进行安全管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全程保密。在数据使用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人口普查的数据仅用于人口普查的目的,不作为其他任何部门机构进行奖惩的相关依据。
    从高层到低层,短短半个小时内,小杨和同事已做完约10户的摸底工作。
    2.随着5G时代的到来,生活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如今不管是买飞机票、火车票,还是看病挂号,甚至超市结账,都可以仅用一部手机实现。但这些“便捷通道”对于老年人来说,却可能成为生活中的“门槛”。
    2019年春运期间,一位大爷连续跑了6趟上海火车站,本想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排完长队却被告知已没票。工作人员告诉他要上网买,但大爷不会上网买票。受到刺激后,大爷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得像个孩子。那种心酸和绝望,让人心疼不已。
    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如今,使用打车软件打车越来越普遍,但调查显示,只有13.7%的老年人会选择用滴滴等打车软件打车,路边招手仍然是老年人首选的打车方式。很多老人发现在路边招手,那些亮着绿灯的出租车就是不停。
    不只是出行,老年朋友也喜欢网购,买东西不难,收货难,这让很多老年朋友感到心累。一般情况下,快递员会将包裹寄存在小区内的智能快递箱里,智能快递箱会自动向收件人发送提取密码,收件人凭密码可提取包裹。但有的快递箱要求下载App或者使用微信扫一扫才能取到包裹,老年人根本玩不转。
    一些老人使用的是老人机,连网络是什么都不知道,面对已经与高科技融为一体的社会,伤害总是猝不及防。如今的医院有自助服务机,自助服务机不仅可以挂号缴费,还能打印检验报告等,非常便民。但这些自助服务机,在大多数老年人眼中,依旧是“不会用的机器”,无法自助,需要他助。
    智能生活的本意是通过技术加持,更高效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弥补现有资源的不足。但新技术的运用,却不断对老年人显示出“不友好”的一面。首先,老年人不像年轻人一样可以很快学会新知识,想学却力不从心。70岁左右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只有小学文化,连英文字母都不认识。
    其次,有些老年人,不是不想使用智能手机、用手机支付,而是不愿将银行账户捆绑在手机中。原因是担心上当受骗,财产受损失。同时,现代科技操作要求快捷,老年人操作慢,不适应机器,差错率高,这也是原因之一。
    前阵子,一段视频在网上热传。67岁的谢大爷在超市买了8.8元的葡萄,交款时却被告知不收现金只能用微信支付。大爷一怒之下拿葡萄就走,被保安抓住后引发冲突。
    有报告显示,有超过三成的“50后”遭遇过拒收现金的情况,是所有年龄段中占比最高的。拒收现金,对老年人构成了一种权益的侵犯,也与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不符。所以,相较于个别商家拒收现金,一些公共服务部门应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特别是一些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窗口,应把老年人的需求放在首位,采用现金支付。
    每个人都会老去,关爱老年人应成为社会的共识,关爱老年人也是关爱未来的自己。各服务行业应给老年人设置更多“人性化”的服务平台和功能,单独开设、专人负责,特殊群体特例特办,方便老人们购物和出行;车站、医院、宾馆,以及所有公共服务窗口,应设立老年人绿色窗口;社区应多举办一些公益活动,子女们应抽空教自家的老人学会这些现代化技能,老人也要主动学习,不要有抵触情绪。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当然,全国各地政府和企业,为了方便老年人,也出台了许多举措。上海供水热线通过日常数据分析,发现目前缴纳水费的主体大多是年纪较大的中老年人,决定在本市的中心城区范围内新增加10个简易收费点,方便不习惯使用电子支付的老年客户交付水费和办理其他业务。
    近日,深圳地铁在11号线试行地铁智慧客服系统。60周岁及以上老人在人脸注册成功后,可通过边门检票机进出站,免票乘坐深圳地铁。
    在北京,“90后”的小鑫于2011年发起“夕阳再晨”科技助老项目,带领志愿团队走入社区,“一对一、一帮一”个性化教学,帮助老人们学会手机上网聊天、挂号、电子支付、拍摄小视频等新技能,帮助老人们快速融入信息化时代。在教学的同时,大学生志愿者的陪伴更为老人带去了家人般的温暖。如今,科技助老公益活动已覆盖全国500余个社区,直接受益老人达20万人,间接帮助老人80多万人次。
    3.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因为戴了智能手环,最终转危为安;一辆电瓶车突然自燃,幸亏有实时监测系统,一场火灾免于发生;一位女士对着垃圾箱眨眨眼,手机里出现提示,积分增加了……这些都是发生在智慧社区里的场景。
    在山西省太原市某小区门前,王阿姨手推婴儿车向门禁走去。“嘀”的一声响,人脸识别成功,大门应声而开。“以前手上拿着东西还要找钥匙,很不方便。”王阿姨说,小区有了人脸识别系统后,方便又安全。
    人进社区“刷脸”,车进社区可以“刷牌儿”。罗先生住在湖南省长沙市某小区,他觉得,智慧小区很贴心。有一次,一位朋友来罗先生家吃饭,朋友进入小区之前,罗先生在社区App中输入了这位朋友的车牌号,门禁自动识别出这个号码并放行。
    高空抛物因取证难,被称为“悬挂在城市上空的痛”。在四川省成都市某社区,高空抛物智能监控系统运维工作人员正在测试雨雾天气下系统的运行情况。工作人员从29层扔下纸团,纸团立刻被高清摄像头抓拍到,后台系统精准标记出纸团掉落轨迹,并将告警信息发送给物业管理人员。
    在河北省唐山市某社区,74岁的独居老人王大妈正在小区广场上锻炼身体,突然,她眼前一黑,重重地跌坐在靠椅上。趁头脑还清醒,她赶忙按下了智能手环的呼救键……短短几分钟后,社区工作人员和附近医疗养老健康中心的医生便赶到老人身旁。经过检查,医生判断,老人在活动筋骨时用劲过大,加之天气闷热,引发了高血压。由于干预及时,老人转危为安。
    《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第1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指出,最大限度推动社会治理向末端延伸,做到在网格内第一时间感知防范社会风险,第一时间发现处置矛盾问题,第一时间了解相应群众诉求,排除互斥和不合作的“碎片化社区模式”,有效实现社区服务管理扁平化、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整体型社区模式”。
给定资料一介绍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请归纳概括出此次人口普查工作有哪些新变化。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不超过350字。

选项

答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普查方式的改进,在普查准备、摸底、登记等方面更高效、便捷。新变化具体有: 一、方式电子化。普查区划分等准备工作由手工绘制变为电脑操作,普查登记由纸质档案扫描生成电子档案,变为“无纸化”摸底登记、手机操作,且可进行自主申报;智能设备普及,普查对象主动预约上门时间。提高了普查人员工作效率。 二、人员年轻化。普查员主力由退休人员变为居委会的年轻人和青年志愿者;填报主力由长辈变为更年轻一辈。 三、过程规范化。调查阶段,普查员上岗前签订信息保密协议;数据传输阶段,人口普查统一使用国家平台,传输全程保密;数据使用阶段,数据仅用于人口普查的目的,不作他用。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iYJ3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