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

admin2013-02-05  27

问题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材料   
     1.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使农业生产的重任落在了妇女和老人身上,以致农业生产女性化、老龄化开始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镜像。如果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的这种趋势不改变的话,往后的农业生产将不仅仅是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女性化和老年化,而是“空壳化”.亦即“农民的缺乏”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言的“农民荒”。可以说,是农业人口的过度外流导致了“农民荒”现象的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代农民工或许因为受城市化水平的限制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们最终只不过是“候鸟式”地迁徙,农村才是他们最终的去处。但是,对于在城市生活与长大,并受城市生活方式熏陶远过于农村的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而言,他们对农业生产生活不仅日渐陌生.而且不论是心理上还是行动上均无法真正接受乡村生活,他们根本无意充当农业人口的后备军。如果现在还有人认为“农民荒”是“杞人忧天”的话,不久的将来,或许“农民荒”将不再是“危言耸听”,而将成为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社会稳定的最大瓶颈和障碍。
    据统计数字显示,全国的村民委员会数目逐年减少,平均计算,全国每年减少。7000多个村民委员会,平均每天有20个行政村正在消失。进城务工人员总数已超过2.4亿人,由于没有充足的劳动力,近年来农村土地撂荒问题日益严重,影响农业的稳定和粮食安全。
     2.2011年6月12~18日,在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百村调研”实践活动中,研究人员在对国家级贫困县,山西临汾市永和县坡头乡的赵家沟村驻村观察中发现,由于人口大量外流,留守的村民除过偶尔看电视和电影下乡外,赵家沟村的传统文化生活基本处于空白,传统的社戏、戏曲、民俗活动已经基本上“曲终人散”,赵家沟村的古戏台已经破败不堪、长满杂草。
    这样的情况存南方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同样触目惊心。据报道,在广州清远连州市文化广场旁,乘45分钟的公共汽车,再徒步40分钟的山路,穿过连绵山坳,便到了河背村。这是一个普通的粤北小山村。现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春节,也未能给它带来一一丝生机——原本23户人家的村庄,如今搬迁得只剩下两户村民。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中华文化的灵魂和精髓与农耕文化和生活形态密不可分。然而,在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巾,广大农村和农耕文化正在消失。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巾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中华文化的灵魂和精髓与农耕文化和生活形态也是密不可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不能以“消灭”农村、消灭农耕文化作为代价,如果最终的结果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形态不复存在,“水泥森林”和“鸽笼生活”覆盖神州大地,那么我们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代价就太大了。            
“农民荒”现象对我国粮食安全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小容忽视。“百村调研”活动团认为,“农民荒”继续下去会严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今后谁来耕种土地将是一个突出问题。他们提出,比保住18亿亩耕地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能够耕种18亿亩耕地,如果有地无人种,或是耕种力度不足的话,就像工业生产力开工不足一样,会导致全国范围内的粮食减产。
    中国地大人多的现实。决定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农业不稳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
定。“农民荒”进而引发的剧烈动荡,后果真难以设想。因此,政府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对策解决“农民荒”问题。采取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稳市场、稳农业、稳农业生产收益预期,进而稳住农民的心.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3.多方面因素酿成了“农民荒”的出现。由于农业和农村投入产出率相对较低,相对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较差,农村的人才、劳动力、资本等持续、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呈现资本和劳动力净流出的现象。这种情况在距离城市较远的农村更为明显,尤其是以种粮为主的农村。
    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化肥农药等基本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上涨,加上传统农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潜力有限、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导致收益率低,种粮不赚钱,农产品价格偏低,有的年份农业丰产了,可出现卖菜难、卖粮难等“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等问题,丰产不丰收现象屡屡出现,影响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同时,青年一代农民由于种地纯收入太低、种地条件太苦和不体面而不愿回村耕种,打工越来越成为他们收入增加和谋生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希望“跳出农门”,城乡流动、迁移并定居城市日渐成为其强烈愿望。再加上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农村生育率大幅下降,少年儿童急剧减少,农民后继乏人,导致农村劳动力急剧减少。破解“农民荒”,就应该让农民留得住,不断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上。
     “别看平时咱们农民花钱不大方,但是在种地方面毫不含糊。”吉林省永吉县万昌镇玉华村种田大户郝永强说。34岁的郝永强承包了110公顷水田,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扶持下,他家的农机数量不断增多,目前已经有手扶拖拉机3台,联合收割机2台,农用504拖拉机l台,总资产达到了50多万元。“都是国家惠农政策好,让种粮农民有一个好奔头,今年我还准备购买一台554型拖拉机,把我们全村的粮田都变成机械化耕作,建成一个有机绿色水稻基地。”郝永强说。
重庆市农委粮油处处长袁德胜告诉记者,加大种粮直补发放力度,可以缓解种子、化肥、油料等农业生产成本上涨给农民带来的生产压力。去年,重庆市投入粮食直补金额超过14亿元.接受补贴的农民人数接近2000万,农民种粮平均每亩补贴可以达到60元以上。为了鼓励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种粮,重庆市还特别推出种粮大户专项补贴。
     2011年国内粮食产量获得历史性突破,实现连续八年增产,这也给新年度粮食稳产增添不小难度。为实现粮食稳产,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将十分必要。而为了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未来粮价保持一定水平将是关键因素。
    相比之前,自2005年以来,国内种植成本每年都有近5%的上涨,其中主要来自于种子、肥料、机械作业以及人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农民种粮的补贴,但在种植成本上涨的情况下.农民种植收益依然高度依赖提高粮食价格来获得。因此,在新年度保持粮价的合理水平,是吸引农民改善种植结构,增加种植投入的关键要素。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获悉,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2012年最低收购价水平。经报请国务院批准.2012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20元、125元和140元,比2011年分别提高18元、18元和12元。
    广西蝶山区进一步健全粮食生产激励机制,涉农部门严格执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今年以来,共发放农资补贴300.28万元、水稻良种补贴46.95万元、农机购机补贴4.4万元.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4.漳浦县在实施科技入户工作中,强调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科技要领直接到人等“三直接”的农技推广新机制的落实,围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我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专家组一技术指导员一科技示范户一辐射农户”科技推广网络功能,对基层农技人员、村干部、科技示范户和辐射农户进行粮食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基层农技人员的基础作用。技术指导员在各生产关键环节深入农户开展面对面技术指导.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农民科技培训等工作,年入户指导时间100天以上,并通过969155农技专家服务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与示范户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每个示范村选择一至几名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和经验的示范户担任科技带头人,协助技术指导员组织培训和人户指导。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学习到农业新技术,让科技进步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支撑,县农业局围绕各时期农事活动,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及时满足了农民在各阶段田间管理方面的技术需求,培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今年以来,共举办粮油、蔬菜、果树等培训班14期.有村干部、村级农技员、示范户、辐射户及其他农户2370多人次接受培训,发放技术资料8000多份,大大提高了农民增产本领。
    以超级稻为重点推广特优航1号、II优航2号、特优多系l号、博优253、先优95等和高产杂优组合;以“培育旺健根系,促进壮秆大穗,增强灌浆结实”为目标,推广水稻抛秧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水稻病虫鼠害综合防治技术,水稻机耕、机插、机割技术等粮食关键栽培技术.力争稳产高产,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
     5.近年,“民工荒”的问题引起普遍关注,所谓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问题的讨论也此起彼伏。然而,就在人们对“民工荒”问题寄予注意的同时,却将藏匿于“民工荒”背后的另一种“劳工荒”现象——“农民荒”给有意无意地忽视和屏蔽掉了。一个农业大国出现了“农民荒”.这是一个重大的国情变化。
     “民工荒”言犹在耳,又闹起了“农民荒”。“谁来种粮?”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为突如其来的几声呐喊惊愕不已。除了国家粮食主产区,现在还有多少农民一年到头守着“几亩薄田”谋生活?
    农业仍是弱势产业,农民仍是弱势群体。潜意识中,谁把农民当回事,但在经济上,他们却成了香饽饽。他们一边源源不断地为工业化输送劳动力,一边理所当然地充当了推进城市化的主力军,新的土地制度使他们铸造了中国经济奇迹。而创造城市的繁荣的他们,却仍被繁荣的城市拒之门外。
    一出台就瞄着“有地无人种,有人无地种”痼疾的土地流转制度,没多久就证明了自己的有心无力,“有地无人种”依然,“农民荒”依旧。从现实来看,现有的土地制度特别是流转制度很难将稳定农民承包权和实现规模经营落到实处,无法发挥制度价值,更不能很好解决“有地无人种”即“农民荒”的问题。
    如今,在不少农村,“到处是老人,遍地是荒田”。无论是青年人还是中年人,都在为了心中的“好日子”进城打工,老弱病残孕留守农村勉强种地。种来种去,就把粮食生产种得“地老田荒”。
    不是农民“不务正业”,而是“正业”辜负了农民。我国种粮农民有3.3亿,现在进城务工者达到2.4亿,作为战略资源的粮食生产谁来保障?党中央、国务院保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并没有完全保住农民不弃地、不荒地。媒体、官员、学者、专家经常喊“农民回家种田”,可农民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请给我一个种地的理由。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成本畸高,种粮利润十分微薄,靠种粮挣钱永远盖不起新房娶不起媳妇,不外出打工挣钱又有什么办法呢?
    中国素来以农业大国著称,更是以富裕的农村劳动力闻名国内外。应该是什么都缺.农民也不会缺。但是现在情况恰恰出现了什么都不缺,“正宗”的农民却稀缺了。过去农村最热闹的就是春节后的集市“逢会”,往往是人山人海,青壮年沿街赌博设局的更是满目皆是。而现在乡村逢会再也没有过去的热闹景象了。一位经营歌舞团准备趁节会大捞一笔的老板。看着稀稀拉拉的人流丧气地说,这老百姓都上哪去了呢?地不种年不过,老婆孩子也不要了?
     “老婆孩子不要是瞎话,地不种年不过倒是可能。”一位农民道出来的可能就是“农民荒”的实情。他说不是农民不愿意种地,不愿意老老实实的当农民,而实在是没法当,没有出路.心里不踏实呀!过去老人会说,农民不能不种地,土地是咱农民的命根子。而现在的情况是如果农民只种地,只守着家里的几亩地,别说娶媳妇盖房子,就连饭也吃不饱。
    农民的命根子已经由土地变成了城市了,不进城、不打工就没有出路,甚至生活就没有保障。用一个形象的事例说明就是,一个种田的棒劳力其收入远远比不上城市餐厅里一个端盘子的小姑娘,在这种环境下,就没人愿意当农民、种庄稼。
    有人说,“农民荒”是因为“农民慌”。靠土地过日子心慌,靠种庄稼过日子肚里慌,靠老老实实当农民更是心慌意乱。过去常说一方土地养一方人,但现在一乡的土地就养不活一方人了。是现实的残酷形势迫使农民不得不涌到城市里,在那里休养生息,谋生和发展。因此.现在要解决“农民荒”的问题,必须先解决“农民慌”。农民是最讲究实际的,种地能种赢,能像东北农民那样足不出户一年就能收入二三十万,更能在家乡“亦工亦农”,“农民    荒”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农民的真正意义和归宿在于农业,然而如今他们背井离乡,奔向城市,他们渴望摆脱卑微的农民身份,渴望成为城里人。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在工业化、城市化中早已流连忘返,政府和社会与其一厢情愿地劝导他们安心扎根乡土,还不如竭尽全力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撕掉农民的身份标签,让人口、资本和资源自由流动,使进城者安居乐业,使留乡者精耕细作。进而真正实现以工业反哺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农村设施,打造令人心驰神往的现代田园风景,新一代农民子弟就不会因对乡村生活失望而抛弃土地。
     “农民荒”也许并不是坏事,至少,它让政府和社会更加重视“三农”问题,进而集思广益、万众一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切实赋予农民更多权利和爱护,更加重视农业和粮食安全。正如专家所言,“农民荒”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中国正在告别劳动力廉价的时代,告别劳动力无限共给时代。
     6.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提出大力培训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在内的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解决的不仅是明天的耕地谁来种的问题,重要的是怎样种得更好的问题。
     “村里‘能跑能跳’的人大都出去打工了。”2012年2月8日,在河南省夏邑县桑崮乡张楼村,村民张兴立无奈地说,“你看,村里年轻人少了,连狗都懒得叫了。”张楼村有村民230户、980人,其中壮劳力300多人,半劳力100多人。全村有200多人在外打工,人均年收入大约1.8万元。其余在家耕种土地,人均年收入只有不到1000元。
    张兴立所说的“壮劳力”,是指30岁左右的年轻人,而“半劳力”,是指男性在50岁以上、女性在40岁以上的“半个”劳动力。
    不单是在夏邑县,在很多粮食主产区,和农民算起种粮的投入产出账,情况都差不多,结论大都是“没啥赚头”,而且很不稳定,一遇天灾,亏本是经常的事。很多农民反映,种粮保口粮、赚点油盐钱还可以,要靠种粮挣钱致富.难上加难。
    与种粮收益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进城务工收入已成为当前农民的主要现金收入来源。据调查,2010年,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524元,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1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丁资性收入达1943.9元,年均增长15.2%。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国家有免征农业税及进行粮食直补等各种优惠政策.对农民以种粮增加收入的政策激励绩效仍然有限。如果上述情况没有明显改变,种粮农民‘老龄化’这一趋势、‘农民荒’这一现象,在一定时期内还会继续发展。”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刘露霞、王一嫔说。
    在河南省农村地区,这样的情形越来越普遍:一方面是现代农业耕作技术和手段逐步推广,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劳作强度;另一方面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离开土地,以老人和妇女为主的“留守队伍”成为务农主力。这种现象,正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农村劳动力的流失,总体上是有利于流出地也有利于流入地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如何能够抓住这种机会,既促进农村相关产业的集约化生产经营,又借势加快城镇化进程。”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处长汤其林认为,时代正在呼唤以种地为专职的新型“职业农民”。
     7.长久以来,西方学术界一直以“peasantry”(传统农民)而不是以“far出er”(职业农民)称呼中国农民。如今,我国正涌现出一个日渐扩大的职业农民群体。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的经典定义,“传统农民”的主要追求在于维持生计,是身份有别于市民的群体。而“职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市场,将农业作为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使报酬极大化。
    千百年来,传统农民始终是构成中国社会的主体,采取的是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但致富却只是一种奢望。新涌现的职业农民,却希望通过市场经济改变“农民无法致富”的定律。
这几天,浙江余姚马渚镇种养大户叶正苗正忙着在自己经营的150多亩水果林附近建造猪场,目前投资额已近百万元。他打算不久后使养殖场达到万头规模。
论身份,叶正苗有着居民户口,但1997年从粮管所下岗后,他便铁了心要当一个农民。他在牟山镇转包了57亩雷笋田,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如今他经营的不仅有山林、猪场,还搞起了花木基地,日子越过越红火。他说,当一个现代化的职业农民是这辈子最大的追求。
    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它强调的是等级秩序;而职业农民更类似于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它是农业产业化乃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的职业类型。首先,传统农民是“世袭”的,具有强制性,不可选择性;而职业农民是由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员自我选择的.具有自主性。其次,传统农民是“土生土长”的,难以流动,具有封闭性;而职业农民既可以是本地人员,也可以是外地农民、城镇居民,可以自由流动,具有开放性。再次,传统农民对于经营素质、科技知识、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条件几乎没有什么约束;而职业农民在经营素质、科技知识、劳动技能、管理经验、资金投入等方面或某一方面则必须具备良好的条件,具有很强的约束性。
    由此可知,所谓职业农民,主要包括农业企业主,农场主,种养大户,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户,农业企业中的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以及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打工的“农业工人”等。
作答要求
  “给定材料3”提到,“破解‘农民荒’,就应该让农民留得住”,根据给定材料3、4谈谈如何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让农民能够“留得住”。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字数控制在300以内。

选项

答案让农民“留得住”就应该不断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上。一是通过技术推广,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基础。大力推广优质稻、超级稻等高产品;强调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让更多的农民学习到农业新技术。二是实行惠农政策让农民增收。加大补贴力度,对农机购置补贴,加大种粮直补发放力度,实行种粮大户专项补贴;稳定农产品价格,保持粮价合理水平,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进一步健全粮食生产激励机制,涉农部门严格执行国家各种强农惠农政策。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iLl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