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唐宋元明清的运河开凿及其利弊

admin2016-07-11  59

问题 论述唐宋元明清的运河开凿及其利弊

选项

答案(1)唐代对运河的开凿治理,并无多大建树,多是对隋或隋以前的运河的疏浚、补缀,主要有关中漕渠、山阳渎、汴渠、江南河以及灵渠。 唐玄宗天宝三年,韦坚重修关中漕渠。从潼关至长安,沿隋代广通渠疏浚。渠成之后,对漕运南方物资至长安,维持都城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山阳渎疏浚有成功亦有失败,成功者三处:睿宗时泗州刺史魏景清引淮水至黄土岗,通扬州;玄宗时,润州刺史齐浣开挖伊娄河,改善了瓜洲到扬州的渠道;宪宗时筑平津堰,增高了运河水位,且成为下游洪水屏障。失败有二,均是对扬州至淮安的河段的截弯取直。 汴渠即隋通济渠,为唐代漕运大动脉,安史之乱后,每岁对其疏理,但仅能保持通航而已。江南运河补缀,主要有孟简的孟渎及李素的元和塘。灵渠的疏浚则有唐敬宗时期李渤的斗门工程及疏浚故道。 唐代运河开凿治理大多因隋之旧,避免了新开运河的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同时运河的发展也推动了唐代淮南、江南一带的发展。 (2)宋代运河开凿治理,主要集中在以开封为中心的通漕四渠及江南运河。 通漕四渠为金水河、广济河、惠民河、汴渠。金水河为宋太祖时开凿,主要作用在于引水济京,点缀宫苑,漕运作用不大。广济河即五丈河,宋太祖时开凿,自开封历陈留、曹、济、郓,承担开封东北面的漕运。惠民河即唐代蔡河,宋太祖时疏浚,承担开封南面漕运。但这三条运河漕运功能皆不大,北宋最重要的漕运渠道是汴渠。汴渠水源由黄河分出,泥沙淤积,造成航运困难。宋初规定每岁疏浚一次,又有堵死黄河人汴等议,但终北宋一朝,未能解决黄河人汴问题。 宋代江南运河治理分为北宋、南宋两个时期,北宋时期仅是造堰设闸,便利行船,南宋时期则开凿了西兴运河。 (3)元代运河开凿呈现出新的局面,这时期开凿的主要运河有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以钞万锭为佣值”,开凿济州河,其起自济宁,西北至须城安山,利用汶水、泗水,南通江淮。 至元二十六年,元礼部尚书张孔孙等开会通河。会通河南引汶水,自须城县巡山镇西南开渠,经寿张至东昌,又西北到临清,合于御河,河上遍设船闸加以节制。 至元二十九年,郭守敬主持开凿通惠河,从大都至通州,长约164里。 元朝的运河开凿相对于前代有新特点:其一,元代运河在开凿疏通的整体上,普遍使用了闸河的方法。这能够保证在地势高低不同的闸与闸之间的河段,能提供船只通过所需要的河水深度和宽度;其二,元代运河不再依赖黄河做水源,这使得运河淤积、断流的情况大大减少。 (4)明代运河开凿最重要的事迹是重开会通河。 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决口导致会通河淤积,永乐九年,决定重开会通河。会通河以汶水为水源,水至南旺口之后,设上下两闸,使之南北分流, “三分往南,接济徐、吕,七分往北,以达临清”。此次重开会通河之后,京杭大运河才真正实现了全线通航。 明代运河的治理更注意黄河与运河的关系,其企图将运河与黄河分离,虽然未竞,但这种实验为后世积累了宝贵经验。 (5)清代运河大多依明之旧,最主要的事迹为靳辅、陈潢开凿中运河。 中运河开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康熙十七年至二十二年,靳辅、陈潢一面堵塞黄河决口,使之回归旧道。另一方面疏浚运河,为开凿新河做准备。第二阶段为二十三年至二十七年,中运河的开凿开始,起自张庄运口,经骆马湖口,历宿迁、桃源至清河黄淮交汇处的清口,全长180里。中运河工程的开凿对于漕船、客货的航行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 清代运河完全脱离了黄河,避免了黄河所带来的泥沙淤积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在波涛险恶的黄河河段航行,节省了拉纤的人夫,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损失。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i1xjFFFM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