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中存在哪些性质的感受器?各有何特征及反射效应?

admin2014-06-17  66

问题 心血管系统中存在哪些性质的感受器?各有何特征及反射效应?

选项

答案心血管系统中主要存在有动脉压力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心肺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 (1)动脉压力感受器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感受装置是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称为动脉压力感受器。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由于血压的升高,血液对动脉管壁的机械牵张作用。此感受器的特点是: 1)在一定压力范围内(60~180 mmHg),动脉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频率与动脉血压、动脉管壁的扩张程度成正比。 2)正常情况下,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兴奋性比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高,尤其对搏动性压力变化比非搏动性压力变化更加敏感。 3)当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与脑干及其以上部位(脑桥、下丘脑等)的一些神经核团发生联系时,使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迷走神经活动加强。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性增高,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增多,使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降低,传出冲动减少;而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加强,其传出冲动增加,导致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接近原先正常水平。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使迷走紧张性减弱,交感紧张性加强,于是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血压回升。 (2)化学感受器 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主动脉弓区域,存在一些特殊的感受装置,称为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当血液中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时,如低O2、CO2分压升高、H+浓度升高等,可以刺激这些化学感受器,其传入冲动分别由窦神经(后加入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至延髓孤束核,影响延髓内心血管神经元和呼吸神经元的活动。 颈动脉体与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产生的主要效应是: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在实验中,若人为地保持呼吸频率和深度不变,刺激化学感受器可引起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舒张、骨骼肌和内脏血管收缩。由于外周血管阻力增大的作用,超过心输出量减少的作用,故血压升高;但在自然呼吸条件下,刺激化学感受器会引起呼吸运动的加深加快,并可间接地引起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因此,在完整机体内,化学感受器兴奋引起心血管反射效应的结果是: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 (3)心肺感受器 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的大血管壁存在许多感受器,总称为心肺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在迷走神经干中,引起心肺感受器兴奋的适宜刺激有两大类:①机械牵张刺激。当心房、心室或肺循环大血管中压力升高或血容量增多时,使心脏或血管壁受到牵张,引起这类感受器兴奋。由于平时心房壁牵张主要由血容量的增多而引起,故心房壁牵张感受器又称容量感受器;②化学物质的刺激作用。如前列腺素、缓激肽等。 大多数心肺感受器兴奋时引起的效应是:使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导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此外,还能抑制肾素和血管升压素的释放,使肾排水增多。 (4)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及其周围存在着一些特殊分化了的神经元,称为渗透压感受器。 在大量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等情况使机体失水时,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刺激了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肾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导致尿的浓缩和尿量减少,以保留机体水分,有利于维持正常细胞外液量和血容量。反之,当大量喝清水时,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以排出多余的水分,维持正常的水平衡。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giPnFFFM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