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下面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简要说明。然后为它设计个完整的教学简案。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甑。一之谓甚,其

admin2016-06-28  39

问题 请对下面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简要说明。然后为它设计个完整的教学简案。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甑。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僵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絮,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
    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
    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旃。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选项

答案思想内容: 这篇文章写虞大夫宫之奇就晋侯向虞借道伐虢之事,对虞公的谏诤。他以敏锐的政治眼光,明确指出借道的必然后果是虞国的灭亡。篇中“唇亡齿寒”的道理至深,其三段谏言,处处显“德”,用意深远。 艺术特色: 本文分析精辟,说理透彻。虞大夫宫之奇从地理关系、人际关系、人神关系三个角度论述了晋借道的利害,充分说明了“虢亡,虞必从之”的道理,表现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对政治斗争残酷性的清醒认识和一个忠臣对国家前途的深谋远虑。 全文结构严谨,详略得当。全篇的重点是宫之奇的三段议论,对借道的起因与结果的用语都十分的简练,决不冗余。这样的安排首尾呼应,且进一步以事实证明了宫之奇的远见卓识和虞公的昏聩愚蠢。 教学设计: 背景材料:《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於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於君,君暖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於虞。” (一)字词 1.假,《说文.人部》:“非真也。”《又部》:“假,借也。”后假借字作“假”。 2.寇,《说文.部》:“暴也。从支从完。”实际金文作像持杖于房中拷打人形,正为外来施暴者之形象。 3.玩,《说文.习部》:“习默也。”按此与玩字异,“玩”义与弄相近。 4.府,《说文广部》:“文书藏也。”又“库,兵车藏也。”按,藏(zàng),仓库。 5.冯,《说文.马部》:“马行疾也。从马欠声。”此借作依凭字(依凭字或作凭) (二)古今字、通假字 1.不唯倡乎?(倡,古逼字) 2.吾享祀丰絮。(絮通洁) (三)语法 1.判断句:虢,虞之表也。 2.宾语前置:一之谓甚、其虞虢之谓也、将虢是灭、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惟德是辅。 3.句中语气词:其可再乎、不唯倡乎、鬼神非人实亲、明德惟馨、惟德翳物。 4.词类活用:虞不腊矣。 (四)文化知识 1.晋、虞、虢之间之关系: 太伯周太王虞仲 (古公亶父)王季文王武王成王 叔虞(晋) 虢仲(西虢)北虢 虢叔东虢 2.桓庄之族,指献公同族之群公子。晋文侯弟成师于晋昭侯元年(前745)封为曲沃桓叔,传子曲沃庄伯,庄伯传子曲沃武公。晋侯缗二十八年(前679),武公灭晋侯,周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其子为晋献公。 (五)古注及相关资料: 1.桓庄之族何罪?……不唯倡乎?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晋桓庄之族倡,献公患之。”《庄公二十五年》:“晋士蔫使群公子尽杀游氏之族,乃城聚而处之。晋侯围聚,尽杀群公子。” 《史记.晋世家》:“八年,士蔫说公曰:‘故晋之群公子多,不诛,乱且起。’乃使尽杀诸公子。” 2.虞不腊矣。杜预注:“岁终祭众神之名。” 《礼记.郊特性》:“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岁十二月,会聚万物而索飨之。”郑玄注:“所祭有八神也。” 《礼记.礼运》陆德明释文:“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腊。” 3.“民不易物,惟德翳物。”杜预注:“黍稷牲玉,无德则不见飨,有德则见飨。言物一而异用。” (六)讨论 1.“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注:“辅,面颊。车,牙床骨。”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当为互文,即“辅、唇与车、齿相依,辅、唇亡则车、齿寒”。参看富金壁《王力<古代汉语>注释橐考》附录一“辅车相依”条。 2.“大伯不从,是以不嗣。”注:“不从,指不从父命。大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所以和虞仲一起出走。” 于智荣、邸宏香谓此注前后自相矛盾:太伯既知父意而主动出走,此非不从父命。又此说亦与史实不符,《史记.周本纪》:“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入莉蛮。”《晋世家》:“太伯亡去,是以不嗣。”可见“不从”乃“未跟随于身边”。 3.“勋在王室,藏于盟府。”注:“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政府部门。” 詹鄞鑫谓此误。《古文观止》吴注为“司盟之官”,亦误。先秦古书中,“府”无官府或政府义,只表示藏物之库府。《左传.僖二十七年》“《诗》、《书》,义之府也”,《襄二十九年》“史不绝书,府无虚月”,《襄三十一年》“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昭十六年》“非官府之守器也”,皆是。古注如《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府”注:“府,主藏六物之税者。”《周礼.秋官.大司寇》“登之于天府”注:“天府,祖庙之藏。”《淮南子.说林》“过府而负手者,希不有盗心”注:“府,藏货所主也。”“府、库”义近,故常合称,如《襄十年》“闭府库”;《吕氏春秋.季春》“开府库”注:“府库,币帛之藏也。”“府、库”浑言则同,析言则异。《说文》:“府,文书藏也。”《汉书.郊祀志上》“史书而藏之府”注:“府,藏书之处。”《周礼.天官.宰夫》“五日府,掌官契以治藏”注:“藏文书及器物。”可知“府”所藏主要是文书史册等档案,而“库”所藏则主要是车马兵甲等军用物资。《淮南子.时则》“七月官库”注:“库,兵府也。”《礼记.曲礼下》“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注:“官谓版图文书之处,府谓宝藏货贿之处也,库谓车马兵甲之处也”,则以“官”藏代替“府”藏。 4.“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注:“晋之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吗?……这句话是一种特殊的倒装句法。其,指晋。之,指虞。全句等于说:‘晋之爱虞也,能亲于桓庄乎?’” 薛正兴谓其说迂曲。注与马建忠看法同,《马氏文通》卷十彖六“论句读”谓此句是倒文,犹云“其爱之也,且虞能亲于桓庄乎?”杨树达先生《马氏文通刊误》:“意谓‘晋已灭桓庄之族,虞岂较桓庄之族为亲而晋将爱之乎?’此顺释之则可通,否则不可通。马氏大误。”薛文谓此乃紧接相连的两个反问句,当理解为:“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其”同“岂”,“之”代“虞”,“也”同“邪”。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fh84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