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 1.入汛以来,多个城市发生严重内涝。怎样防涝,一时间成了摆在这些地方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这也令“海绵城市”这一概念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很多人寄希望通过打造“海绵城市”,以源头控制来解决城市内涝,以期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告别“一下雨就看海”

admin2018-01-25  35

问题 城市内涝
    1.入汛以来,多个城市发生严重内涝。怎样防涝,一时间成了摆在这些地方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这也令“海绵城市”这一概念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很多人寄希望通过打造“海绵城市”,以源头控制来解决城市内涝,以期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告别“一下雨就看海”的尴尬境地。对此,某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海绵城市”专家Y教授。
    记者:现在“海绵城市”这个概念很火,但很多人对这个概念的准确意思并不了解,您能详细解释一下这个概念吗?
    Y教授:“海绵”的概念最早是由澳大利亚人口研究学者Budge提出。他用海绵来比喻城市对人口的吸附现象。近年来,更多的是将海绵比喻为城市或土地的雨涝调蓄能力。作为一种生态途径,“海绵城市”的确能够在不同尺度综合解决城市中突出的水问题和相关生态难题。
    记者:打造“海绵城市”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吗?
    Y教授:首先,最好就地解决水问题。把灾害转嫁给异地,是几乎一切现代水利工程的起点和终点,诸如防洪大堤和异地调水,都是把洪水排到下游或对岸,或把干旱和水短缺的祸害转嫁给无辜的弱势地区和群体。“海绵”的哲学却是就地调节旱涝,而非转嫁异地。中国古代的生存智慧是将水作为财,就地蓄留、就地消化旱涝问题,中国广大土地上的陂塘系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系统,其实都是典型的大地海绵系统。
    记者:那么,像陂塘、桑基鱼塘这些民间分散的水利工程对现在打造“海绵城市”还有优势吗?
    Y教授:有。我们要重视分散的民间水利工程的价值。中国常规的水利工程往往是集国家或集体意志办大事的体现。从大禹治水到长江大坝,无不体现着这种工程观。在某些情况下这是有必要的,如都江堰水利工程,其对自然水过程的因势利导中所体现出的哲学和工程智慧,使这一工程得以沿用至今,福泽整个川西平原。但集中式大工程,如大坝蓄水、跨流域调水、大江大河的防洪大堤、城市的集中排涝管道等,失败的案例并不少。
    而从当代的生态价值观来看,与自然过程相对抗的集中式工程并不明智,也往往不可持续。事实上,民间的分散式的水利工程往往具有更好的可持续性。中国广袤大地上古老的民间微型水利工程,如陂塘和水堰,至今仍充满活力,受到乡民的悉心呵护。非常遗憾的是,这些千百年来滋养中国农业文明的民间水利遗产,有些未被好好利用,甚至遭到某些现代强势水利工程的摧毁,这其实并不利于排涝。
    这些分散型的民间水利工程,正是“海绵”哲学的体现。由千万个细小的单元细胞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体.将外部力量分解吸纳,消化为无。因此,我们呼吁珍惜和呵护民间水利遗产,提倡分散的微型水利工程。这些分散的民间水工设施不仅不会对自然水过程和水格局造成破坏,还构筑了能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国土生态“海绵”系统。
    2.近些年,每当雨季汛期各地遭遇暴雨,城市“看海”剧连连登场时,江西赣州建于北宋时期的福寿沟总会被不断提及。媒体将其称为“城市良心”的代表,赣州市因此被冠以“千年不涝之城”的名号。
    很多媒体报道都提到过,赣州每年中心城区积水点约有34个,但福寿沟所经过的范围却几乎没有。很多人将其归功于福寿沟,但这主要与地势有很大关系。赣州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像一只乌龟卧在章、贡两江之间,因此赣州也有“龟城”之称。当年,建造者正是依据赣州街道布局、地形特点,按照分区排水的原则建造了福寿沟。
    直至今日,赣州老城区10万百姓依旧得惠于福寿沟,这一点确实不假。但是,如果真正遇到大暴雨,赣州市仅仅依靠福寿沟排水,显然也是远远不够的。2016年3月底,赣南提前入汛,持续暴雨天气致使赣州城区低洼路段积水。在赣州市区,上涨的洪水引发城市局部内涝,积水没过行人膝盖.不少市民被困。河流、池塘内的鱼被水流带至市区,在街道上“畅游”,一度成为网上的热门话题。
    那么,为什么有福寿沟,赣州城区还会发生严重内涝?一方面是因为福寿沟排水量不及赣州市总排水量的十分之一,另一方面是因为近一二十年来,现代城市开发导致福寿沟受损严重,不仅排水渠道部分损毁,与福寿沟连通的水塘更是大量减少,福寿沟难以系统地发挥储水、排水的作用。
    水塘,是城市抗洪防涝的重要市政设施,在古代大部分南方城市中都预留有一定的积水区,这其实也符合“海绵城市”的原理。但是,伴随城市建设的不断加速,赣州城内的水塘越来越少,水塘的调蓄功能被现代化的排涝抽水机所取代。
    赣州土生土长的谢宗瑶老人在其编著的《赣州城厢古街道》一书中回忆道:“计找出29处共84口水塘。遇暴雨时,可调节雨水流量,减轻下水道溢流;若章、贡两江洪水逼城,城内雨洪无法外排时又可调蓄暂避涝灾。”
    实际上,福寿沟因势利导、遵循自然的设计理念给当今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启示,福寿沟建造者“利民千秋”的精神以及福寿沟作为城市记忆的价值,已远远超过其作为仍在使用的排水系统的价值。
    赣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负责人说,因为福寿沟这两年成为排水界的“网红”,每年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参观和研究福寿沟的人络绎不绝。“福寿沟对于现代城市建设的启示是什么?”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问到的问题。他的答案是:城市建设要道法自然,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问题:为了增强城市的抗洪能力,某报开设了“海绵城市”建设专栏。请根据“给定资料1~2”,为该专栏写一篇题为“建设‘海绵城市”’的短文。
    要求:观点明确,简明深刻;紧扣材料,重点突出。不超过500字。

选项

答案 建设“海绵城市” 近年来,各地的城市内涝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控制洪涝灾害已成为各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具有雨涝调蓄能力的“海绵城市”建设愈发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成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一种生态途径。 近年来,在利用现代化集中式的水利工程解决水问题的同时,城市内涝问题仍在频频发生,表明这种排水思路解决城市内涝的效果并不理想。“海绵城市”建设,则是利用分散式民间水利工程,强调就地调节,从源头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首先,不同于常规的水利工程,“海绵城市”建设不是挡水或异地调水,而是就地调节旱涝,避免将旱涝灾害转嫁给弱势地区和群体,这符合协调发展理念。其次,也不同于常规水利工程集中国家或集体意志办大事的特征,“海绵城市”建设是分散性的水利工程,顺应自然的水过程和水格局,这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要充分发挥现存的大地海绵系统作用,改造和恢复城市沟渠水塘,不断修补和完善提升其对洪水的蓄积和调控能力;将道法自然的思想融入规划设计中,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地理地势特点,以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合理解决城市洪涝灾害问题。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fZ53FFFM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科目题库公选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