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2015年4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58%,较2013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

admin2018-04-14  41

问题 给定资料
    1.2015年4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58%,较2013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 8.6%,较2013年的76.7%上升了1.9个百分点。
    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65.03期(份)和6.07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3.22本。与2013年相比,期刊和电子书的阅读量均有所提升,纸质图书和报纸的阅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4年我国成人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8 010,较2013年的41.9%上升了9.9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成人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小时。不同人口特征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差异明显。城镇成年居民、男性成年居民的手机阅读接触率分别高于对应群体;年龄越小的群体,手机阅读接触率越高,呈阶梯递增趋势,18~29周岁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最高,为42.7%,与其他年龄群体拉开较大距离。
    2014年有34.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微信阅读。在成年手机阅读接触者中,超过六成的人(66.4%)进行过微信阅读。从微信阅读时长来看,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其中,手机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7.22分钟,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40.98分钟。
    2014年我国成人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0%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8.2%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38.3%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44.1%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2.2015年上半年,半月谈网进行了一次“阅读,体味书香——您一年读几本书?”问卷调查。在1500名受访者中,每年读书2本以下的人占37%,一些受访者一年也读不完一本书。
    记者在长春市实验中学一个班级里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回收的59份有效问卷中,有21人表示现在的课内外阅读时间无法满足自己对阅读的需求。在这些学生填写的原因中,“作业太多”“学习紧张”等成为最常见的表述。学生家长安先生表示,他自己其实非常支持孩子多读书,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有必要。但是孩子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做作业要到九点多才结束,还要保证正常休息,能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悠闲阅读也多是奢望。在上海,一名刚刚从学校毕业进入医院工作的“90后”女生陈婕说,每天早上7点起床,8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到家已经快8点,还得做饭吃,洗洗涮涮后都10点多了。医院在创建“三甲”期间,每天晚上还要加班到9点,回家更没时间了。“到家就想睡觉,哪还有时间读书啊!”
    调查发现,不少人把时间大量放在了阅读微博、微信以及一些简短的新形态阅读产品上,认为这样可以迅速跟上时代潮流。习惯从网络获取信息的朱晓辉,每天会在写程序的闲暇时间在网上阅读新闻,一般都是打开大型的新闻网站。他说:“通过标题阅读就能够了解当天的新闻,遇到感兴趣的新闻再点进去看一看。没时间一条一条地看,也没有那个耐心和兴趣。”
    记者在一些大型阅读论坛和读书网站、门户网阅读专区上发现,以豪门爱情、霸道总裁、绯闻出轨等为主题的作品牢牢占据着一些排行榜的前列,其中不乏内容露骨、情节刺激的作品。在一些购书网站上,年轻偶像、商业领袖等撰写的图书往往容易登上推荐榜,并被冠以各种噱头进行推销。而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西方名著等作品很难在网站的一级页面中找到,各种畅销排行榜中更是难见踪影。
    当下,“只读有用的”已经成为不少大学生阅读的信条。吉林大学的一位在读研究生表示,为了更好地接触社会,自己平时的实习、实践占用了不少时间,有限的读书时间里,往往也会选择看对提升自己工作能力和求职更有帮助的书。
    在北京、上海、安徽、吉林等地的一些书店,人流量最多、咨询最多的地方往往都是教材教辅区,尤其是刚开学的阶段,一些教辅图书由于畅销甚至卖断了货。在北京图书大厦,一位读者告诉记者,现在来书店,一般是给孩子买教辅书。受此影响,一些书店也不得不做出妥协,把教辅书放在较为显著的位置。
    不仅是学生,职场人士等群体的阅读习惯也呈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很多人考证之前才匆匆搬出复习教材,为了报考公务员只看行测和申论复习教材。
    3.2015年8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4.3%的受访者经常通过网络平台接受碎片化知识,65.3%的受访者认为碎片化阅读快捷方便,49.6%的受访者认为碎片化阅读无法形成完整有逻辑的知识体系,52.0%的受访者认为碎片化阅读需要深度阅读作为辅助。
    对于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存在很大争议。反对者或者说担忧者认为,碎片化阅读的坏处包括无法形成完整有逻辑的知识体系、弱化思考能力、摒弃深度阅读、容易遗忘、易受情绪牵制、丧失阅读的文化意义等;而赞赏者或者说支持者认为,碎片化阅读的好处是快捷、方便、高效、门槛低、信息量大、增加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形成与他人的共同话题等。实际上,从某种角度讲,碎片化阅读的所谓“好处”恰恰是其弊端所在。
    在精神产品极度匮乏的年代,求知欲旺盛的人们往往是饥不择食,有什么读什么。但是在今天所谓“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对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上的海量信息,又陷入一种选择焦虑。比如赞同碎片化阅读的一种意见就认为这可以“形成与他人的共同话题”,其实这恰恰是阅读缺乏个性和自主性的一种表现——不知道读什么,那就大家读什么我读什么。正因其“信息量大”的特点,所以大量的时间其实耗费在信息的筛选上,而碎片化阅读其实在这样的筛选过程中已经完成了——点开不同标题的过程,其实就是阅读的过程,这不是时间的有效利用,而是时间的有效浪费。
    阅读是对现实生存处境的一种提升而不是迎合,但是碎片化阅读恰恰不能使人超越生存,而是迎合生存甚至陷入生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在极端有限的时间里,在没有任何阅读计划的前提下,人们更愿意抱着休闲消遣的态度,以“娱乐时尚”为目的,选择那些轻松有趣的文字,排斥有深度有挑战性的烧脑文章。有人说,碎片化阅读让某些不读书的人开始读书——在某种层面这的确是事实,尤其是微信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使得很多原来从不读书甚至从不看报的人都开始一种“阅读”,但是这是怎样的一种阅读呢?众多庸俗化的心灵鸡汤、无数反科学乃至伪科学的“健康知识”,大量多年前就已经被揭露的谣言……这样的阅读不但没有让琐碎卑微的人生得到丝毫反省和超越,反倒使其获得了一种“知识”“观念”层面的肯定——这样的阅读不是醒酒汤,而是麻醉剂。
    如果一个人的阅读只有碎片化阅读,那么与真正的深度阅读相比,碎片化阅读就成为一种“反阅读”——它使人误以为自己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其实是陷入了一种更体面、更坦然地浪费时间的方式;它使人误以为自己在阅读,其实是在做着一件与真正的阅读应该达到的目的完全相反的事情。
    北宋先贤欧阳修自道,平生读书写作有“三上”:枕上、马上、厕上。这对于今人如何使用碎片化的时间,是一个很好的启发,那就是用完整系统持久的阅读,连缀起时间的碎片——试一试利用琐碎的时间读完一部经典,而不是在微信朋友圈里点赞。
    4.“亲近读书”是日本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2001年,日本制定了针对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儿童读书推进相关法律》。2008年和2013年,日本又两次对该法进行修订,强调读书是学习语言、磨砺感性、提高表现力、丰富想象力、提升生活能力不可或缺的途径,要为所有孩子创造随时随地自主读书的环境。
    日本《图书馆法》《学校图书馆法》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和学校设立图书馆的责任、经费来源和人员配置。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整合建立图书数据系统,包括学校图书馆在内的全国所有图书馆均可免费使用。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统计,日本63%的图书馆设立了儿童阅读室,2010年一年向儿童出借书籍1.8亿册。日本还要求市民活动中心、儿童馆等公共场所尽可能设置儿童图书角,甚至医院也要让婴儿接触图画书。此外,为了方便残障儿童读书,日本许多图书馆还提供盲文读物、有声读物。对推动儿童读书表现突出的学校、个人、社会团体和出版机构,义部科学省每年都会进行表彰。
    日本学校图书馆还设有专职的“司书教谕”,也就是“图书管理指导员”。“司书教谕”要根据《教学大纲》对各年级学生的语言理解要求,制定推荐书目,组织读书活动。
    9月在韩国被称为“读书的时节”。韩国政府希望读书能成为国民生活的一部分。为此,政府部门对基层读书协会的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并重点支持社会弱势群体的读书活动。
    据韩国国家图书馆统计,至2011年年底,韩国全国共有786座公共图书馆,藏书达到人均1.49本,每座图书馆服务人口为64 547人。虽然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韩国图书馆数量和藏书量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
    为了方便少年儿童借书,首尔市西大门区设置了15辆流动图书馆车,定期到各居民小区送书上门。首尔市其他图书馆也是千方百计吸引孩子进入图书馆,例如,首尔图书馆为小朋友提供特制的小型书架和座椅,自助还书机也被设计成机器人的形状。对一般市民来说,图书借阅也非常便捷,仅用身份证就可以办理借书卡,并不需要押金和工本费,每次可借出两本书。
    为了更好地引导民众阅读,韩国各地70多个图书馆和文学馆都设置了驻馆作家。各位作家在半年时间内,将举行一系列读书项目,每月至少20课时,主要包括文学作品介绍、名著朗读解析、读书协会指导和写作技巧介绍等。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还为特殊学校的残障儿童举行读后感比赛。暑假期间,韩国各地区的儿童活动中心都迎来了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给小朋友们读书、讲故事,被称为“银发读书服务团”。
    5.推进全民阅读,需要有好书可读。然而,不少读者都表示,现在能称得上经典的图书越来越少。“目前全国五百多家出版社存在着同质化竞争、很多作品不接地气等问题,也存在着一些出版社为了经济利益去出版大量没有思想深度图书的问题。什么人都能写书、什么人都能出书,内容越是猎奇的、剑走偏锋的越好卖。”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玉这样说。
    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朱寒冬坦言,出版行业的确存在一种“出版人们更喜欢的内容”的现象。他认为,不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出版商,利润都是重要的指标,而如何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要考量出版商的责任和担当”。
    面对数字阅读的冲击,吉林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高岩认为,无论阅读环境如何变化,对于书籍而言,都是内容为王。只有内容经典,才能为读者所喜爱,才能世代流传。作为图书的生产部门,出版社一定要时刻树立精品意识,为读者提供优质精神食粮,推动全民阅读的发展。吉林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华鹏表示,图书内容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图书本身的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一些经典图书,在保证“价廉”的同时,也要做到“物美”。经常逛书店的上海市民吴浩说,现在一些图书的纸张质量越来越差,其实一些经典的图书,人们是要长期保存的,这些书我们会经常拿出来翻阅。现在的有些图书掉在地上就摔坏了,即便不遭横祸,很多书放在书架上5至10年后,纸张就酸化得发脆。这样的图书即便内容再好,也称不上“经典”。
    2007年,“农家书屋”工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目前农家书屋虽然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不少,但也确实存在一些“农家书屋”被闲置,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问题。遇冷的不仅是“农家书屋”,一些城市的社区书屋也面临着同样困境。合肥市蜀山区一名书屋工作人员坦言:“来书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中青年人很少来看书。”
    随着一些地方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些新图书馆条件越来越好,到图书馆里的人也越来越多,但这些人并非全部都在读书,不少学生和考研族把图书馆当成写作业、复习考试的地方。目前,一些地方的图书馆开始探索利用移动互联网、数据库和云技术,收集读者的阅读需求,加快图书的更新速度,不断丰富和方便图书的检索、续借、预约等各项服务。同时,也有一些图书馆致力于营造城市阅读环境。上海图书馆就是从自身地域特色出发,推陈出新,在宣传海派文化的同时也注意营造阅读环境。
    一个好书店可以温暖一座城。然而,实体书店正因成本攀升、互联网销售、人们阅读习惯改变等遭受较大冲击,几乎所有的实体书店都难以保证盈利。很多民营书店纷纷倒闭。面对这种情况,实体书店需转型升级。2014年4月8日,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开始24小时营业,成为北京乃至国内首家大型“不打烊书店”。此举一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上海季风书园相关负责人认为,相比功利化、快餐化阅读,书店应该给人一个精神休憩的场所,帮助人们在快节奏的工作中找回一些慢节奏。“我们结合读者在书店的阅读体验,推出了新书分享会、纪录片放映、小型话剧、音乐剧、剧本朗读会、讲座等多种活动来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
    除了自身的转型探索,不少书店负责人表示,期待政府部门对实体书店能有进一步的扶持政策,帮助实体书店加快转型,如为民营书店提供较好的场地、提供租金优惠政策、鼓励学校和书店合作等,让实体书店减少后顾之忧,更好地服务于全民阅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6.2015年8月30日,第22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据初步统计,目前已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4 721项,比2014年增长8.6%。
    为进一步加大版权贸易服务力度,图博会策划推出了一批针对性强、有内容、有质量的系列专业出版活动,帮助中外出版单位建立供求关系,寻求合作机遇。各出版单位也积极推介本版图书,版贸输出量明显提升,共达成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2887项,比2014年同期增长11.3%,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主题图书、社科、儿童图书表现抢眼,占很大比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伟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读马克思》、《日本侵华细菌战》、《汉字之美》等一批优秀图书由此走出国门。
    本届图博会首次设立主题图书展区,精选优秀图书集中展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壮举、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辉煌成就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图书展”展区汇聚了800多种精选图书,展出图书以文献档案史料、理论研究著述、通俗读物和文艺作品为主,再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以及战后世界各国人民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做出的积极努力。
    多个展馆设置了专题展区并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作家出版集团等多家参展商在自己的展台上推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柜、百余位作家抗战主题出版物集中展示等相关专题展览。《抗日战争》《共抗法西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年警示录》等图书吸引观众驻足观看的同时,也引起海外参展商的极大兴趣。
    图博会首次设立国际儿童教育馆,广受海内外参展商以及普通读者的欢迎。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独家策展的国际绘本展,汇聚了来自中、英、美、德等国家13个语种的万余种精品绘本,共吸引4万多名儿童及家长参观。
    本届图博会期间,逾26万人次参展参观。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蒙、格非相继亮相,雨果奖得主刘慈欣携获奖作品《二三体》现场签售,当红网络作家江南与读者见面……100多位中外作家、学者在书展现场和场外举办了包括“文学之夜”在内的200多场对话、交流活动,推介我国当代优秀的作家、作品,分享阅读体会。
    7.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对于连续两年把“全民阅读”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称:“我记得去年在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听取各方意见的时候,不仅是文化界、出版界的人士,而且经济界和企业家都向我提出要支持全民阅读活动,报告要加上‘全民阅读’的字样。而且还有人担忧,说现在我们国家民众每年的阅读量还不到有些国家人均的十分之一。这些建议让我深思,说明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两次愿意把‘全民阅读’这几个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明年还会继续。”
    2015年4月23日,在第2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来到中华书局,参加读者开放日活动。他强调,开卷有益、读书增智,阅读是一个国家精神发育的基本途径,是建设学习大国的重要内容。要大兴读书学习之风,引导人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作答要求
请根据“给定资料2”,概括我国民众的阅读特点。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选项

答案一是阅读时间少。学生、职场人士因学业和工作没有充裕时间阅读。 二是阅读快餐化。不少人大量阅读微博、微信、新闻标题等。 三是阅读娱乐化。人们热衷于阅读以豪门爱情等为主题的作品,购买年轻偶像、商业领袖等写的书,忽视中华传统文化作品。 四是阅读功利化。学生、职场人士主要购买和阅读对学习工作有帮助的书。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eyh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