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当两种文化接触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误读。所谓误读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正如一则寓言所说,一只青蛙试图为它的好友——鱼描绘在陆地生活时的所见所闻。它谈到飞鸟,鱼就以为是长了翅膀,腾空而起的鱼;谈

admin2013-04-22  29

问题 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当两种文化接触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误读。所谓误读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正如一则寓言所说,一只青蛙试图为它的好友——鱼描绘在陆地生活时的所见所闻。它谈到飞鸟,鱼就以为是长了翅膀,腾空而起的鱼;谈到汽车,鱼只能想象出一条鱼腹部长了轮子……总而言之,它只能按照自己的模式去认识这个世界。
    人在接触另一种文化时也往往如此,因此,我们既不能要求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地道”地理解中国文化,也不能要求中国人像外国人一样理解外国文化,更不能把一切误读斥之为“不懂”、“歪曲”。其实,误读往往在文化发展中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可以举茅盾当年对于尼采的误读来作一个例子。茅盾对于尼采许多学说都有自己的看法。例如尼采提出人类生活中最强的意志是向权利,而不是求生。按照德国人的解读是:“唯其人类有这‘向权力’的意志,所以不愿做奴隶来苟活,要不怕强权去奋斗。要求解放,要求自决,都是从这里出发。倘若只是求生,则猪和狗的生活一样也是求生的生活。”作为德意志强大帝国的一员,尼采强调的“向权力”显然是想占领和征服;作为弱国一员的茅盾,却是从反占领、反征服的角度来解读他,并达到认同。这样的误读显然一方面丰富了主体文化,另一方面又从不同的角度扩展了(客体文化)的应用范围和解读方式。
文章第二段中( )中的“客体文化”指的是(    )。

选项 A、茅盾文学
B、中国文化
C、尼采学说
D、德意志文化

答案D

解析 第二段开头首先指出了“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接触时会产生误读”,然后举了茅盾当年对于尼采的误读的例子来说明“误读往往在文化发展中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主体文化”指的是中国文化,“客体文化”指的是德意志强大帝国的文化。故本题选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euZ3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