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5月至2002年2月连续8次降息,见下表: 请结合我国当时经济背景,分析我国央行8次降息的主要原因及政策效果。

admin2015-11-05  35

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5月至2002年2月连续8次降息,见下表:

  请结合我国当时经济背景,分析我国央行8次降息的主要原因及政策效果。

选项

答案(1)央行降息的原因 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使得国内外经济发展放缓。我国经济也暴露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经济强劲增长与物价不断走低并存,工业增加值增长与消费萎靡不振并存,商品的相对过剩与农村购买力下降并存,生产发展与失业人员并存,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与财政债务负担沉重并存,货币适度增长于贷款增长缓慢并存,不良贷款下降与银行活力偏弱并存,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与收入分配不平衡并存等。为缓解这一系列矛盾,中国人民银行连续进行了8次降息,以此刺激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2)降息的政策效果分析 纵观1996年以来的八次降息,明显感到市场反映一次比一次平淡,效果也不很理想。由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尽管连续降低利率使企业利息负担减轻了,但效益并没有根本好转,企业商品库存仍很大,生产能力开工不足,就业形势严峻等都与市场消费不旺,需求不足有较大的关系。居民存款的利息是降低了,但储蓄存款仍在增加。截止2002年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8.2万亿元,同比增长17.4%,消费品市场依然没有起色,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的经济秩序,上半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没有大幅度地增长,消费品供求总量与结构的失衡,阻碍了物价的回升,造成了大多数工业消费品和投资品难以走高。据国家经贸委对600种主要商品供求情况的分析,2002年上半年,供过于求的商品占86.3%,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13.75%,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这表明政府刺激消费的措施并未取得显著的效果。尽管国家不断采取放松银根,增发国债,增加货币投放和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亏损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失业和下岗人员继续增加,消费品市场依然萎靡。因此,在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固有矛盾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情况下,仅靠一、两种调控工具很难使我国经济走出低谷。而且,对一种宏观经济政策不适当使用或过度“透明”,只能弱化这种宏观政策的作用,对微观经济活动带来负面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有:①改革的不配套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影响公民预期消费。绝大多数人们不得不为教育、住房、医疗、婚姻、养老及可能面临的失业,突然开支等增加储蓄,牺牲即期消费而增加对未来的预防。所以,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老百姓积谷防饥的心态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②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过多依赖政府采购和出口,富有自主创新的高新尖产业发展有限。③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的矛盾依然没有解决。比如,市场机制尚未完善、企业的治理制度还在摸索,产业结构和Ⅸ域经济失衡仍然严重等。④利率传导机制不灵,减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所以利率的传导机制功效发挥的条件尚不具备。

解析 此题考查我国经济在通货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运用。欲完整解答此题,考生必须做到:一要了解我国1997年至2002年的经济背景;二要能够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我国利率的调控政策效果如何及其评价。基于此,此题的解题思路为:(1)结合1997年至2002年的经济特点,论述央行8次降息的原因;(2)评价政策效果,并进行若干角度的理论分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cOv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