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自考
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admin
2013-01-20
43
问题
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选项
答案
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主客体双向建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1)情景交融,心目相取。对于抒情性作品的创作来说,心中之情与眼中之景的相互融会乃是最基本的特征,对此中国古代诗人和诗评家有过极为精辟的见解。例如刘勰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就是讲自然景物对人的情感的触发以及诗歌创作中情与景的交融。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的论述更为精辟,他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就将诗歌创作过程中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之间双向建构的关系十分准确地揭示了出来。由此可知,抒情性作品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创作主体的内在情感与那些能够显示这种情感的外在景物相契合的过程,或者说是主体情感寻找“客观对应物’’的过程。对于叙述作品而言,创作主体的情感同样要投注于创作客体之中,作家所写的任何人物和事件都是经过他的情感浸润过的,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产物。有些作家尽量追求客观性效果,看上去他仿佛置身于作品世界之外,实际上其中依然包含着他的情感态度。 (2)主体是客体的主体,客体是主体的客体。叙事性作品的创作也同样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①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并非超然独立于世界之外的人,他的思想意识、情感体验都是在与特定对象的意向性关系中产生的。换言之,作家的主体性是受到客体的影响与制约的,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客体给予的。在自然科学中,主体是人,具有认知能力,客体是物,对于人来说完全是外在的客观存在,所以科学研究的过程基本上是主体向客体的无限趋近。这里没有明显的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作为社会存在的人,客体是作为人所构成的社会。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由于社会的整体性、渗透性,所以作为创作主体的人与作为创作客体的人之间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里意识与自我意识并没有截然的分界,创作主体对对象的描写常常也就是对自身的描写,所以创作过程就更能显出双向建构的特征。 ②客体又并不等于客观存在。所谓“客体”是指成为“主体”之对象的那部分客观存在,而“客观存在”则指一切人以外的事物。实际上,成为“客体”的客观存在已经不同于那些没有成为客体的客观存在了:它是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是被主体所把握的社会生活现象,因而带上了明显的主体的印记。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文学创作既不是作家的任意而为,又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再现,而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改造的过程,这就是所谓“主客体之间的双向建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bv1aFFFM
本试题收录于:
文学概论题库文史类分类
0
文学概论
文史类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
试述我国中医药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科举以考试为主要标准,其考试的主要形式是【】
唐宋以后的粮食生产中心,一开始是在江浙,所以有()之说。到了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一带经济作物大发展,粮食多仰仗两湖一带,故有()的新说。
简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论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和意义。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哪一项不是在唐宋之际发明或广泛应用的?
下列人物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是【】
文化事象在内容和形式上往往有彼此类似的性质,同时又有在传播过程中的某些变异,两者分别称作文化事象的()
艺术与情感关系密切,艺术是情感的宣泄或展示,在抒情理论中,这种观点一般称为()
随机试题
下列哪项不是腹水的表现
消防安全管理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特征,下列不属于消防安全管理活动特征的是()。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下列行政行为中属于不可诉的行为有( )。
某公司2006年度有关资料如下:(1)在该公司2006年度编报的损益表中,该公司全年产品销售收入900万元,产品销售成本600万元,产品销售费用40万元,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8万元,其他业务利润35万元,管理费用60万元,财务费用35万元,投资收益21万元
亚当.斯密关于公司信贷的理论是()。
—It’s$500,butthatismylastoffer.—OK,itisa_______.
毕业论文
设A为三阶实对称矩阵,若存在正交矩阵Q,使得又且A*α=α.求正交矩阵Q;
Whyisonlineshoppinggainingpopularity?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