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是一个“监督与谩骂齐飞的时代”。那些与“坏消息”同步出现的质疑、反对、批评乃至批判的声音,有时确实切中时弊,直指要害;有时却不过是在逞口舌之快或显意气之争,其中不乏语言暴力、恶意中伤甚至不明所以的愤恨。 有研究者指出,在“坏消息”舆论场中

admin2017-04-21  26

问题 有人说,这是一个“监督与谩骂齐飞的时代”。那些与“坏消息”同步出现的质疑、反对、批评乃至批判的声音,有时确实切中时弊,直指要害;有时却不过是在逞口舌之快或显意气之争,其中不乏语言暴力、恶意中伤甚至不明所以的愤恨。
    有研究者指出,在“坏消息”舆论场中,由于部分较为偏激的观点在交流互动中不断得到强化,最易以某个突发性事件为由头,演变为负面观点的集体宣泄,从而形成排斥理性的“偏激共振”现象。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针对“中国网民最喜欢在网络上发表和分享负面信息”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3.6%的人表示发表过批评意见;64.3%的人认为“网络适合发泄情绪";59.5%的人表示“网络之外的现实渠道不通畅”;45.5%的人觉得“网上很多评论不客观,是冲动言论”;37.8%的人认同“大量不真实的评论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后果”。
我国网民偏爱对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新闻进行负面评论,这种“负面”心态也是当前社会一个重要的现象,你认为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选项

答案我国网民偏爱对新闻进行负面评论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新闻报道不全面。当前一些媒体的报道常常呈现“病态”的一面——对某些新闻事件往往未经核实便盲目跟风,经常出现信息的偏差、言论的失实、细节的谬误,有意无意间充当了谣言的放大器,成了“坏消息”蔓延的推动者。 第二,知情权的缺失。由于公共信息的社会能见度太低,政务信息公开不足以及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不高,在这个意义上,网友其实也是用关注负面评论的方式来获得权利尊严。 第三,当前表达渠道的不通畅,民众的各种正当诉求不能够有效地传达,致使民众通过相反的方式,即发表负面评论,或者用过激的行为,以达到引起社会关注,尤其是有关部门关注的效果。 第四,公众的媒介素养不高。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一般来说,受众的媒介素养越高,其理性思考和批判精神越强,就越不容易受谣言的影响;反之,则容易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bFT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