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材料: “我今年21岁了,当我梦见初中时候的事情,有时还是会发着抖醒过来。”小凌回忆起十年前的场景,依旧心有余悸。 小学毕业后,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小凌从城区学校转到了城郊的机关子弟学校,转学生、成绩好,又因为是课代表,会登记不交作业的

admin2018-05-29  36

问题 给定材料:
    “我今年21岁了,当我梦见初中时候的事情,有时还是会发着抖醒过来。”小凌回忆起十年前的场景,依旧心有余悸。
    小学毕业后,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小凌从城区学校转到了城郊的机关子弟学校,转学生、成绩好,又因为是课代表,会登记不交作业的同学,这样的几个标签加在了小凌身上,不到两个月,她就成了班里同学的欺凌对象。
    扯头发、扇耳光、被关进厕所里,男生负责打,女生负责骂,在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无果后,小凌写了一份遗书。
    “无非一死,无非一命。”小凌在遗书里这样写道,这份遗书到现在她还留着。
    “因为初中(被欺凌的经历),我整个人生都被毁了,我没有办法恋爱,看见异性就恶心反胃,与人视线交汇时,我会下意识地想,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小凌说。
    面对校园里的欺凌事件,大人们往往没有提高到足够的认识程度。
    小凌并不是没有向老师寻求过帮助。在被同学用凳子砸、被关进厕所、被辱骂之后,她找到老师诉说了自己的遭遇,但老师的反应让她更加心寒,老师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
    专家B:“成人对校园欺凌这件事很少能看得到位。在面对校园欺凌时,成人的观点往往集中在两个方面,对于受欺凌者,打回去;对于施暴者,以后不许这么做了。仅此而已。对于受欺凌者来说,很少能够打回去的,而且靠打回去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对于施暴者,一句‘以后不许欺负人了’,也难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小凌最后用自己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欺凌。
    在她长高了十公分,又长胖了十斤之后,她选择了反击。在又一次被群殴之后,她举起石头,打破了其中一个人的头,当时她想:“要死也要一起死。”
    这之后,没有人再敢打她。但让她痛苦的是,只有变成一个和加害者一样的施暴者,才能保护自己。
    而这之后,阴影在她的生活中如影随形。
    “这件事给我带来的伤害挥之不去,一直影响着我的生活,我总是怀疑自己,否认自己,不信任别人,自卑自弃。”小凌说。
    专家C说:“我国的教育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学校没有拿出时间对校园欺凌这件事进行专门的讨论,而这恰恰十分重要。”他认为,等到欺凌事件发生,不管法律有多完备,对孩子的伤害都已经难以挽回了。只有在孩子们中间形成了一定的氛围,才能在扼制校园欺凌上做到向前延伸,不会造成难以平复的后果。
    作答要求:
    给定材料中提到的“只有变成一个和加害者一样的施暴者,才能保护自己”引人深思,请你结合社会现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选项

答案 根除校园暴力拒绝以暴制暴 校园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本该是学生成长的乐园,近年来却沾染了暴戾之气,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而学生、学校和家长针对暴力行为没有良好的处理方式,导致“以暴制暴”倾向愈加严重,甚至有人认为“只有变成一个和加害者一样的施暴者,才能保护自己”。但“以暴制暴”是校园暴力的恶劣衍生品,根除校园暴力,必须拒绝“以暴制暴”。 “以暴制暴”本质是暴力行为,不仅无法根除校园暴力反而助长暴力风气。校园暴力行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被施暴者除了沉默以对之外,往往只能选择暴力回击,但是其行为无法改变其暴力行为的本质,甚至会加重暴力行为的恶劣影响。其结果是不断增强校园的暴力氛围,破坏和谐的校园环境,对于学校的管理产生阻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以暴制暴”的初衷是抵抗校园暴力,但是却很难起到作用,在许多情况下“以暴制暴”会形成恶性暴力循环。以暴力的方式回击校园暴力问题,有人说这是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可是金庸先生创建的武功招式是习得对方的长处,其后进行恰当的回击,最终提升自己,而“以暴制暴”的行为习得的却是对方的恶习,结果看似获得表面的胜利,实则是在校园暴力的泥淖中越陷越深。 “以暴制暴”现象折射出了我国教育制度的弊端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校园暴力现象同校园的育人理念相背离,是校园里的不和谐因素,“以暴制暴”更是校园教育失衡的表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孔子“以直报怨”的处事之道,校园中却贯彻“以暴制暴”的行为理念,这是由于教育偏抓成绩一头,素质教育在有些地方并没有落实。健全的教育不仅丰富学生知识,而且能熏陶学生品格,帮助学生建立健康人格。同时,“以暴制暴”也折射了社会的不良风气。青少年的自我认识、人格均处于成长期,其行为模式多效仿自成人,再加上自我辨别和约束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审视社会在面对校园暴力和“以暴制暴”的反应,可以看到:学生遭受校园暴力后,往往得到的讯息是“打回去”;学生在“以暴制暴”抵抗校园暴力后,往往得到的讯息是“做得好”。这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氛围在“以暴制暴”事件中时常扮演推动者的角色。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引导下,“以暴制暴”自然愈演愈烈。 “只有变成一个和加害者一样的施暴者,才能保护自己。”这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发出的无奈叹息,也是教育缺陷和社会弊端的显现。根除校园暴力刻不容缓,必须建立健全治理机制,培养学生面对暴力行为的处理能力,拒绝“以暴制暴”,根除校园暴力,从而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a6Xu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