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材料是清末礼法之争中“礼教派”代表人物劳乃宣和“法理派”代表人物沈家本关于“子孙违犯教令”的观点: 劳乃宣:子孙违犯教令,旧律子孙犯教令者杖,屡次触犯呈请发遣者发遣,祖父母、父母呈请释回者,亦有释放成案,子孙治罪之权全在祖父母、父母,实为教孝之盛轨,草

admin2017-02-21  29

问题 下列材料是清末礼法之争中“礼教派”代表人物劳乃宣和“法理派”代表人物沈家本关于“子孙违犯教令”的观点:
劳乃宣:子孙违犯教令,旧律子孙犯教令者杖,屡次触犯呈请发遣者发遣,祖父母、父母呈请释回者,亦有释放成案,子孙治罪之权全在祖父母、父母,实为教孝之盛轨,草案则未列此条,孰非孝治天下之道,考俄国之律与中国相仿,可见为人心之所同,今补其文日:凡子孙违犯祖父母、父母教令及奉养有缺者,处拘役;屡次触犯者,处一等有期徒刑,皆祖父母、父母亲告乃坐。如祖父母、父母代为求情减少期限,或宽免者听。(《沈家本年谱长编》)
沈家本:违犯教令出于家庭,此全是教育上事,应别设感化院之类,以宏教育之方。此无关于刑事,不必规定于刑律之中。(《寄移文存》卷八)
请运用巾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礼法之争的起因和焦点是什么?

选项

答案清末“礼法之争”是指发生在晚清修律过程中,围绕沈家本制定、伍廷芳执笔的《大清新刑律草案》,清廷形成了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和以沈家本、杨度为首的法理派长达数年的激烈争论,历史上称为“礼法之争”。“礼法之争”是中西法文化从冲突、对立走向初步整合、融合的必然产物。 “礼法之争”最重大、最关键的论题是礼教存废和礼法关系问题。双方争论的核心是新刑律的指导思想是传统礼教还是近代西方刑法理论。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ZGo3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