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并比较他们的异同。(2007年)

admin2018-10-11  39

问题 论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并比较他们的异同。(2007年)

选项

答案(1)“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①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③教育是为了改进生活。该理论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育即生活”理论关注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才是值得向往的? 教育怎样为创造美好生活尽力?教育又怎样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不足与弊端?尤其是,教育本身怎样才能成为美好生活的典范?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是:①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②学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③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即学校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形式。首先,学校生活应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使学生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得到乐趣。其次,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变革而我行我素。杜威坚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认为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教育改造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要给社会生活的变革以充分的和明显的影响。杜威的希冀是通过教育改造社会生活,使之更完善、更美好。 (3)两者比较: 相同点: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承认教育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反对将教育与生活分离;认为生活含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承认教育对改造生活的重要作用。 不同点:①前者认为教育应该以生活为核心,后者认为教育也是生活的一个过程,学校是生活的一种形式,生活包含教育。②前者强调了生活的重要性,对系统教育的重要性有所忽视,后者更强调两者的契合。③后者更注重把教育本身作为一种美好的生活。④理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⑤对“生活”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是现实社会生活,杜威强调的是体现社会精神的学校生活和儿童生活。⑥对教育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是社会意义上的教育,杜威强调的是学校教育。

解析 本题是一道中外教育史的综合题,其内容也涉及教育学原理,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内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考生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杜威的教育思想代表着西方教育思想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变,其特点是对传统的某些变革;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代表着中国现代教育思想对中国旧有教育传统和学习西方近代教育业已形成的教育传统的某些变革,强调对传统的反思、批判、重建,对时代社会发展的应对,对现实生活的适应,由此对当时和后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重大而久远的影响。所有这些是两者的共同点和价值所在。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共同点是都强调学校和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同之处的根源在于: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杜威所处的社会现状是:资本主义社会已经高度发展,而美国又有着崇尚个性、强调实用的文化,西方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受机器大生产体制影响的强调划一的教育模式已存在问题,由此决定了他对教育的新理解和新设想。陶行知所处的社会现状是: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处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中,经济和政治水平低下,中国广大民众缺少教育机会。另一方面,中国学习西方半个世纪,所建设的新教育却又存在脱离社会生活发展、脱离儿童发展的缺陷,由此决定了他在吸收包括杜威在内的西方当代教育思想,并加以改造,而提出面对中国实际的主张。他们两人的其他教育思想就由这一基本点推演而来,这也成为进行比较的出发点。
    在回答此题时,考生对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本内涵一般能够做出较好的回答,但对二者的比较分析往往则缺乏深度,要注意概括与提炼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WgVj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