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弱者的态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同样,公共救助部门对待流浪者的态度,也是衡量制度文明与行政伦理的标尺。十年前,公民孙志刚在收容站内遭暴打离世;十年后,扮演流浪汉的记者又在救助站中遭遇围殴。收容变成救助,强制改为自愿,名称早已改动,历史却在重演

admin2015-08-15  36

问题 “对待弱者的态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同样,公共救助部门对待流浪者的态度,也是衡量制度文明与行政伦理的标尺。十年前,公民孙志刚在收容站内遭暴打离世;十年后,扮演流浪汉的记者又在救助站中遭遇围殴。收容变成救助,强制改为自愿,名称早已改动,历史却在重演。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必然?是个案,还是救助机构早已不以为然的习惯?太多疑问击打在“救助”这曾给人希望的制度上。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

选项 A、远离“恐怖救助”,需要制度反思
B、对待弱者的态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
C、公共救助状况折射制度文明与行政伦理
D、制度的改革不能仅仅是更换名称

答案A

解析 文段指出公共救助状况反映制度文明和行政伦理,继而用十年前与十年后两个“恐怖救助”的例子对我国救助制度变革提出诸多质疑,直击“曾给人希望的制度”。A项“需要制度反思”体现了主旨,当选。B、C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不是重点。D项,概括范围过大,没有具体落实到文段。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WdPQ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