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根据作答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1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重心,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 不论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还是在日常治理中,社区事务千头万绪、

admin2022-08-04  23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作答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1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重心,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
    不论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还是在日常治理中,社区事务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为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各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上海加强“一网统管”平台建设,解决信息分散、管理多头带来的城市治理低效与失焦的问题;北京市通州区大方居社区安装的智能门禁系统“刷脸”识别、自动查验体温;辽宁沈阳700多家路内、路外停车场接入智慧停车平台,涉及8万多个停车泊位……完善相关制度,协调各方力量,善用技术手段,方能为社区现代化管理探索新路径。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聪明、更智慧,也意味着更人性、更温暖。打通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新技术手段大有可为。对此,基层政府和社区工作者不妨转变工作思路,拥抱新技术带来的治理变革,主动作为、顺势而为,助力社区治理提档升级,为居民带来更舒心、更安心的生活。
    近年来,Y市积极探索警务新模式,努力打造“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警务品牌,打通基层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我干网格员这个工作已经快两年了,对我负责的这个网格真的是太熟悉了。以前我只管收集上报社区住户的家庭情况,遇到哪家有矛盾、有争吵,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从家里退出来。现在不一样了,警格和网格的融合,让我们网格员和警务站联系得更紧密,一旦遇到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情况,我们都能主动调解、排查,能解决的直接解决,解决不了的联系小刘警官第一时间解决。”清源社区警务站网格员姜静对“警网融合”的效果十分肯定。
    打造“一站、两格、三化”新模式,探索警务网格与社区治理网格融合叠加,清源社区按照“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的要求,充分发挥网格员底数清、情况明、信息触角长、反应速度快的优势,全面开展人口管理、隐患排查、防范宣传等工作,保障了网格化社区警务工作有章可循。
    此外,以警务站为中心,利用“警格+网格”,清源社区安排社区民警逐一对应网格,逐人划定“责任田”,打破传统社区警务治理模式,解决了警力有限、方法单一的问题,实现“社区中有格、格中有警、任务到岗、责任到人”,营造了“共居一地,共保平安”的良好氛围。
    “以前出去打工,总担心家里,怕媳妇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不安全,自从警务站成立以来,我心里就踏实多了。社区全部安装了监控探头,我们经常能看到小刘警官带着义警队员一起在社区里巡逻,这些变化都让我们觉得社区越来越安全了。”群众对清源社区的治安变化感到非常满意。
    清源社区警务站积极推动网格化社会治理主阵地整合,通过综治执法平台智慧调度中心,依托雪亮工程,实现辖区街面、背街小巷、生活区出入口等区域视频无死角覆盖。并不断汇聚各种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民警、辅警、群众都可以反馈环境整治、安防漏洞等问题,进一步推进平安社区智慧防控建设。
    2020年以来,Y市公安局根据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的要求,大力推进公安机关进驻县、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下简称“矛调中心”)。
    在Q镇,矛调中心分两个站点:一个是镇政府旁的“大治理中心”,里面进驻了公安、信访等多个部门人员,一些基层网格无法调解的纠纷被送到这里调解;一个是镇派出所旁的“有礼公社”,这里是所有疑难矛盾纠纷的“终点站”,公社里常驻着律师团队和专职信访调解员、资深“老娘舅”等。
    2021年3月,某企业的一位残疾员工在厂区意外死亡,家属提出过高补偿要求,Q镇派出所所长与公社人员为此持续做了4个多月的工作,终于圆满解决了对死者家属的赔偿问题,彰显了“有礼公社”“有礼调解、有情调解”的内涵。
    10月17日,Y市G区派出所辖区居民刘先生通过“网上警务站”联系到社区民警,称自己房屋出租他人,因自己在家中带孩子不能来备案,能否让他人代办。社区民警遂开启“线上办理渠道”,在网上进行相关资料审核,并将出租房屋责任书发送给刘先生。刘先生将相关信息签订完成后又回传至民警。不一会,就完成了出租房屋备案的线上办理,民警随后再实地核查,刘先生足不出户就办理了业务。
    这是G区派出所打造居民家门口的派出所的一个缩影,建立“网上警务站”,开展“线上+线下”业务咨询、预约、代办等服务,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一次性办成的服务目标,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材料2
    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交流沟通便利,生活气息浓厚,起居十分方便。居民们彼此熟悉,相互帮忙,亲近和睦,其乐融融。20世纪80年代,传统的四合院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取代,居民之间“长住对门不相识”成为常态。
    Z街道是B市第一个整体开发建设的大型居住社区,常住居民有3万多户,常住人口达8.8万人,下设16个社区,有223栋居民楼。近年来,街道党员干部跟居民拉家常、交朋友、问需求,添加居民为微信好友,邀请他们进入每栋楼的微信群。近七成住户实名人群,一个楼宇群基本可以保证所有家庭代表人群。这个群里,不仅有左邻右舍、物业人员,还有居委会的管楼干部,以及书记、主任等,辖区内的党员全部人群,Z街道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全部分片人群。加入楼宇微信群的居民数量超过5万,覆盖了四分之三的居民。
    Z街道办事处代主任说:“居民人驻了微信群,让223栋高楼变成了223个‘掌上四合院’。日常生活里的大事小情都能在群里解决,社区里的大事小情都能通过‘掌上四合院’找到良策。”Z街道的居民群众更是对“掌上四合院”深有感触。“30多年前,我们从四合院出来上了楼,30年后,我们通过微信群又找回了‘四合院’的感觉!”有居民这样感慨。还有居民说:“在z街道住了30年,之前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楼上楼下都不知道是谁,这回进了群,终于‘对上号’了,社区真正成了大家的家。”
    莲芳社区24号楼是一栋联排高楼,楼内住户很多,发生过高空抛物伤人事件。但因为高空抛物的随意性很大,很难抓现行,多数都成了“无头案”。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与24号楼的楼长赵女士建立了一个“楼门微信群”,把楼内的每一户都拉进群里,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集中讨论如何解决高空抛物的难题。在讨论中,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引导大家制定了一份《楼门公约》,“不在阳台和窗台外侧放置物品,以免掉落伤人”“家中垃圾集中收集,并扔到楼下垃圾桶,不从楼上往下扔”等六条细则落在纸面,得到楼内住户的一致响应。
    “打12345,不停地投诉!”“承重墙怎么能拆,太过分了,大家一起反映!”这一天凌晨,紫芳园社区1号楼微信群忽然炸开了锅,多位居民反映“楼底商户拆除承重墙,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看到信息,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协调物业公司,并向区建委报告。后经区建委质监站核查,楼底商户拆除的并非承重墙,而是一块楼板。在多方共同监督下,底商将其恢复原貌。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就处理情况实时播报,将恢复后的图片发到群中,让大伙儿吃上了“定心丸”。
    芳城园第一社区南门垃圾楼周边的违建被拆除后,腾退出一块800多平方米的空地。根据“留白增绿”的理念,Z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准备在这里建一座口袋公园。初步规划完成后,街道通过微信群征求居民意见,一条条意见很快反映上来:口袋公园要和垃圾楼协调,多种植些吸味儿的植物;不要把资金更多地投放在景观建设上;绿地越简约越好,应该把垃圾楼好好包装一下;在绿地建设中考虑健身功能的引入……工作人员根据征集的意见建议调整了方案。
    一位社区干部在自己包干的楼门群内发了一条微信,向一位80多岁的老志愿者致敬,还发了一张老人戴着志愿者袖标站岗的照片。群里一位居民就发牢骚,说社区和志愿者在作秀,措辞也很不礼貌。负责联系这里的街道干部马上找到社区了解情况,原来那位老人已经在社区志愿服务了十几年,现在社区已经不再给老人安排“任务”,但一有志愿活动,老人还是主动参加,社区干部发微信是想对老人表示感谢。街道干部将情况向居民进行了解释,居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理智,向老人道了歉。后来,这位爱吐槽的居民也开始参与社区事务了。
请围绕“科技赋能社区治理”,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600—800字。

选项

答案 科技赋能社区治理 营造良好生活空间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社区人口数量增加,人员流动情况复杂,加之居民公共服务需求提升,社区治理难度就此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要以科技赋能社区治理,营造良好生活空间。 科技应用,优化社区服务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然而,一些社区资源匮乏、服务质量低下。严重影响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互联网技术不仅能够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实时有效对接信息,恰可为优化社区服务质量提供机遇。“掌上医院”不仅实现了居民就医全过程的智能化,还能远程联系专家解决疑难问题;“‘一村(格)一警’智能工作平台”及时为社区民警推送信息,推动警务工作。因此,我们要将信息化手段与社区治理创新深度融合,利用科技提升社区治理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科技应用,拓宽居民参与渠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最终落脚点,基层社区治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百姓民生。然而,传统社区治理往往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开展工作,居民只能被动承受,既增加治理成本,又影响治理成效。反观北京部分街道通过“掌上四合院”,让居民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监督社区治理工作,不仅实现社区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还密切了邻里、干群联系。可见,互联网平台,连接了社区民众,让社区治理问题在商讨中得以解决。我们要加强科技应用,构建智能平台,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创造条件,以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加强社区治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应有之义。我国社区治理工作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我们必须加强科技应用,助力居民参与治理.优化社区服务质量,从而构建和谐社区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Vpv3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