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我国自1996年以来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效应及其可供选择的改革方向。

admin2009-11-28  40

问题 运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我国自1996年以来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效应及其可供选择的改革方向。

选项

答案(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影响中介目标进而实现最终目标的途径和过程。对这个问题,不同的经济学派有不同的观点。 凯恩斯学派认为,在粘性工资和价格的假设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首先影响利率的变动,然后使投资和总支出发生变化,最后导致总收入的变化。用公式表示:M→r→I→E→Y。式中,E表示总支出,Y表示总收入,其中特别强调利率的变化通过资本边际效率影响投资I并使总需求以乘数方式增减,最后影响社会总收入的变化。 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并不起重要作用,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具有的直接效果。用符号表示如下:M→E→Y。其中,E为总支出,Y为总收入。该理论认为增加货币供给量时会降低利率,但这是暂时的,利率下降会刺激投资,使产出和收入增加。随着产出的增加,货币需求又会增加,从而利率开始回升,且有可能回到并稳定在原先的水平上。可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地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水平,而是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社会的总支出和总收入水平。 (2)货币政策的效应是指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是货币政策经过传导于经济过程之后的必然结果。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流通速度、微观主体预期、社会政治团体的利益。衡量货币政策效应,一是看效应发挥的快慢,二是看发挥效应的大小。 我国自1997年以来,宏观经济一直面临着内需不足的局面,通货紧缩。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财经领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赤字、国债发行和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期望拉动国内需求;在金融领域则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努力发挥货币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的积极作用。1999年三季度开始,基础货币收缩的趋势得到了根本扭转,物价负增长的局面有所改观。1999年6月份中央银行下调利率以来,货币流动性不断上升。多种宏观经济指标显示,通货紧缩正在缓解。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尽管货币政策产生了积极效果,但是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通货紧缩持续了两年多,宏观经济一直未能走出低谷。这一轮周期的谷底显得过长,说明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不通畅。 (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利率市场化程度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居民个人对货币信号反应迟钝。可以参考的改革措施有:①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以再贴现率为基准利率、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②加快货币市场的基础建设,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减少或消除市场分割的无效率状态。③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④利率市场化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适时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改为以利率为中介目标。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VpFj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