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中国山水画的演变与发展

admin2016-04-13  32

问题 阐述中国山水画的演变与发展

选项

答案(1)山水画作为绘画题材,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岩画上,秦汉画像石、画像砖及墓室壁画中也时有出现,但仅作为图符或宣教故事的衬景。 (2)魏晋以后出现了独立的山水画和自觉的山水画,反映出中国古代山水意识及相应审美观的变化,体现出中国绘画自身发展的性质和规律。宗炳的《画山水序》对以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隋唐时,山水画从人物故事的背景中独立出来,形成风格迥异的两种流派。展子虔、李思训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而细密,赋色工致浓丽,开创金碧山水一派。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长卷;王维以诗人画创“破墨”山水,书写文人情怀,创水墨山水一派。山水画由此自立门户,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4)五代十国,山水画步入发展期,并逐步走向成熟,皴法完备、构图以全景式呈现。一些画家深入自然,形成两种不同风格和画派,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体现了此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5)北宋山水画主要沿袭五代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画派,着重塑造黄河两岸关洛一带的山水形象。宋初以李成、范宽成就最高,李成尤负盛名。中后期山水名家有郭熙、王诜等,皆受李成影响,同时又出现以燕文贵的集山水界画于一体的“燕家景致”,以赵令穰为代表的富有诗情的小景山水,米芾父子创造的表现江南烟雨迷蒙的“米家山水”和以王希孟、赵孟坚为代表的臻丽细密著称的青绿山水。 南宋政权建立后,号称“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以青奇峭拔的形象和简括的笔墨章法、截景式构图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天地。 (6)元代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融合,但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致使一部分汉族士大夫虽身在统治机构,政治上却难以施展,只能寄情于诗文书画,把宋金以来形成的文人画推向新的高潮。他们的山水画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有一定的山水根据,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的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的风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可为一例。情调上多流于伤感,淡泊,孤寂,反映了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倪瓒的《六君子图》即以六棵树比拟为“六君子”,同时以喻自我。元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7)明清山水画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时代:所谓继承与创新是就明清时期画家对待传统的态度和表现方式而言。①明初院体及浙派、吴门画家的艺术作品中表现出了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明代初期山水画中最著名者是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戴进的山水取法南宋李唐、马、夏为主,上溯北宋李、郭,并及元人,终自成家。明中期吴门画派则致力于表现宁静典雅、蕴藉风流的艺术风格,进而体现元人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②以明末董其昌、清初“四王”为代表的画家,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力主摹古。董其昌进一步提纯了绘画语言,即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不再仅仅作为营造图像的手段,而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其结果便是使笔墨的组合成为了单独的审美客体,使笔墨的精妙与趣味成为画面的中心,由此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画面结构,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四王”是依董其昌开辟的道路、力图集古人大成的代表。他们十分看重笔墨,大多以古人丘壑挪前搬后,构成一种元人已达到的理想境界,表现平静安闲的情感状态,体现所谓“士气”与“书卷气”,但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由于他们能精研书画表现上共同的一面,注意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古人笔墨布局上的成就,所以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审美趣味的表达更趋于精致。③与“四王”对传统的态度不同,“四僧”则着力于“借古以开今”。四僧所继承的传统仍然是文人画系统,十分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灵性,不以再现前人意境情调上的成就为满足,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他们的艺术风貌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当时都是十分大胆新颖的创造。石涛的艺术主张更证明了这一点,石涛主张“借古开今”,其艺术独出心裁,张扬个性,其灿烂自由的艺术精神不仅开启了“扬州八怪”的创新之风,而且对近现代画坛产生了影响。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V8HU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