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对学术进程影响巨大,影响中国学术进程的科技活动,有三个重要的关键点,一是纸的发明,二是印刷技术的普及,三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异军突起(古籍数字化为其中之一)。前二者对学术的巨大作用已被历史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左右学术的趋向也初露端倪。 不过,人们在认

admin2018-03-07  39

问题     科技对学术进程影响巨大,影响中国学术进程的科技活动,有三个重要的关键点,一是纸的发明,二是印刷技术的普及,三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异军突起(古籍数字化为其中之一)。前二者对学术的巨大作用已被历史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左右学术的趋向也初露端倪。
    不过,人们在认识科技与学术的关系时,往往关注积极方面。比如人们认为纸张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书籍的出版和文学的繁荣;汉末魏晋时期纸张取代简牍极大地促进了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雕版印刷的积极作用也被充分认识。两宋时期的刻书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教育文化传播,并且作为一种产业加速了商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都市文化的布局,对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不讲或少讲并不等于不存在。事实上早在北宋,苏轼等人已经开始思考印刷流行对文人的影响。苏轼认为,书籍多且易得,反而使记忆力衰退。对此问题,叶梦得亦颇有体悟,其《石林燕语》指出刻本书籍广泛传播后的两个弊端:一是读书人诵读灭裂,和苏轼的担忧相同;二是刻本流行后,其据以刊刻的抄本反而不被重视,导致讹谬之处无法刊正。
    古籍数字化与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一样,虽然也对学术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却是历史的必然,无可逆转。根据历史经验预测数字化进程,可能有两个特点:一是数字化古籍最终取代纸本书籍,二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从历史来看,纸书取代简牍,印刷取代抄写,都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经济成本的降低需要技术改进的支持,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比如纸张起初很稀有,只有特权阶层才能享用,随着技术改进、成本降低,纸张才逐渐普及。二是因为观念的变化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汉末魏初重简轻纸,对粗糙的纸张并不认同,纸的应用往往与俗文化连在一起。但最终纸张的轻便廉价等好处慢慢为人接受,逐渐取代简牍。纸简替代的完成约在魏晋时期,刻本取替写本则在明清刻书产业全面兴隆之后方才完成,均经历了较长的一段时期。可以设想,电子文本全面取代纸本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电子出版物得到官方认可,电子文献征引获得“合法性”,各种电子书籍和电子商品全面普及等等,均需漫长的时日。
下列哪项最有可能是苏轼的观点?(     )

选项 A、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B、世既一以板本为正,而藏本日亡,其讹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
C、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
D、轻于蝉翼薄于纱,栏画乌丝整又斜。不用文人愁纸贵,淡黄遍种瑞香花

答案A

解析 根据第三段可知,苏轼的观点为“书籍多且易得,反而使记忆力衰退”,再由后面的“读书人诵读灭裂,和苏轼的担忧相同”可知,苏轼认为书多反而让文人不喜欢读书了。A项的“柬书不观”体现了当时读书人不喜看书的风气,苏轼的观点相同。B、C两项均体现了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强调的第二个弊端:“刻本流行后,其据以刊刻的抄本反而不被重视,导致讹谬之处无法刊正”与苏轼的观点不同;D项“轻于蝉翼薄于纱,栏画乌丝整又斜”强调的是纸张的质量非常好,与苏轼观点无关。故本题答案为A。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TJgp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