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应该用需求政策米解决还是通过供给政策米解决,谈谈你的看法。

admin2013-12-02  138

问题 中国经济应该用需求政策米解决还是通过供给政策米解决,谈谈你的看法。

选项

答案需求政策与供给政策的区别关键就在于,政府是干预市场还是退出市场。为改变经济周划波动,短期的需求政策是重要的,有时也是效果明显的。但是,短期的需求政策难以改变一个经济的长期经济增长动力,真正能让经济从低迷中走出来的政策应该是供给政策。就目前中国来讲,供给政策就是政府转变职能,退出市场:减税让企业获得生命力;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形成长期预期:对外开放倒逼体制改革:要素市场改革,做对价格;收入改革和财富体系改革,启动家庭消费等等。 回顾1992—2012期间的两个十年,两届政府各自碰到的最大冲击莫过于两次金融危机,即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五年前大规模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它们都对中国的出口带来极其负面的冲击,中国经济在危机之后都经历了增长率的大幅下降。但是,两次危机后我们的政策反应不尽相同。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面对经济速度的下降,我们也出台了一些短期的刺激性政策,但是力度不大。其后我们经历了5年(1998-2002)时间的经济低迷和通货紧缩过程,GDP的增长“七上八下”,周期形态如同“L”型。但是我们在经济制度的改革方面做了很多事:1998年的城市居民的住房产权制度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抓大放小额改革;国有银行资产的重组和改革;中国加入WTO。这些改革措施相当于给经济周期的低部做了一个较牢固筑底的工作,为2003年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打下了基础。中国经济从此进入一个重化工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与国际接轨的努力,使中国经济的效率有了一个提高。全球金融危机时,由于2003—2007年中国经济的连续高速增长和财政收入两倍于GDP的增长,中国政府财 力雄厚,外汇储备充足,我们很快做出了4万亿投资的安排,以及10万亿配套的地方府融资债务,经济周期复苏轨迹非常漂亮,经济增长“V”型走势明显,令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十分眼红。但是,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利因素在不断积累,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突出,地方政府权力过大,国有企业垄断上升,劳动力红利消失,能源和环境问题突现,房地产泡沫上升,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现象明显。微观企业尤其民营企业面对的是生产成本的全面上升,如劳动成本、融资成本、税收成本、大宗商品成本、环境治理成时间。种种情况说明,2009年和2010年的短期经济刺激,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只有短期效应。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出现的下降表明,中国经济小仅遇到了很强的外部冲击,而且经济体内的固有矛盾,或者说长期的增长动力正在消失,需要我们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中国的经济发展仍带有强烈的需求管理色彩,尚未回归到尊重市场的、以微观经济丰体为本的发展方式。首先,我们的政府不断制定着各式各样的产业政策,既没有真正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又容易引起产能过剩、效率损失等问题。举个例子,光伏产业的失败本质上是政府对市场行为干预的失败。政府通过自己的行政能力将资源配置到了市场认为没有效率的光伏产业,虽然暂时笼罩着绿色环保的光环,但最终结果是整个产业的凋敝和资源的浪费。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都应该是凶为私人部门觉得有利可图,政府说了不算。其次,政府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资源不断通过宏观政策干预实体经济的自由发展。伴随着大规模政府支出的是金融部门融资向国有部门、政府项目的倾斜,而与之相对的民营、中小企业则更加难以从正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从对产业政策的迷恋,到对宏观刺激政策的信奉,再到政府权力集中对市场的干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虽然有着外科手术似的刺激作用,能在短期内带来经济增长的表象,但很难真正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参照美国的上世纪80年代里根新政。在里根执政初期,其按过的美国经济丝毫不逊色于奥巴马接过的烂摊子。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已经被凯恩斯主义统治了40余年。经过长期的需求管理,美国经济拥有一个庞人的政府,并随时遭受其看似合理的管制和调控。可是,长期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并没有带来良好的经济表现,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美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滞胀情况。里根上台时与2008年奥巴马上台时一样,被寄予改变美困经济的渴望。但是,里根的选择迥异于奥巴马,在其总统任期的8年问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最大限度让政府退出对私人经济的干预。 首先,政府需要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来维持物价的稳定,给予私人微观经济主体以正确的价格信号,进而进行有效的市场资源配置。与此对应,政府应该退出对价格领域的篱制,因为这种管制既扭曲了资源配置,又无法真止抑制通货膨胀。其次,通过对私人部门的减税来增强市场活力,进而有效提高私人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创新能力。税收的降低不仅给予私人部门更多的利润从而激发其扩大私人投资和创新的激励,而且私人部门的扩张和相互竞争会促进就业增加和微观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不仅如此,个人税收的降低会为社会带来勤勉工作的社会风气,真正实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最后,政府要通过维持预算平衡来为私人部门创造最好的市场环境。 良好的市场环境需要政府支出相应的管理成本,但是绝不去为对过度的市场干预买单。而减少市场干预的重要一环就是避免长期的财政赤字。因为财政赤字会引起利率的上升,进而挤出私人投资。而为了维持减税条件下的财政预算平衡,就必须消减政府不必要的开支,而这些开支就包括对官僚机构的削减和对管制的放松。里根更具有政治智慧的地方在于他利用了拉弗关于税收收入的观点,即税收收入和税率之间是倒U型的关系(拉弗曲线),税率过高和过低都会减少税收,只有通过适度的税率才能激发私人生产的活力进而提高政府税收。因此,里根开源节流的预算平衡政策却采用了降低税率扩大市场发展的方式,这一政策在今天看来也同样激动人心。可以说,里根新政通过降低政府对市场干预的方式,有效地激发了美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活力,从而为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和90年代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里根的施政观念和经济思想重塑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方向,也因此才有了克林顿时期对里根政策的延续和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S0yj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