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会对犯罪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在犯罪者手里,犯罪者略施小惠,他们便不胜感激,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

admin2013-08-07  31

问题 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会对犯罪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在犯罪者手里,犯罪者略施小惠,他们便不胜感激,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符合斯德哥尔摩效应的一项是(    )。

选项 A、犯罪者欲绑架富商的儿子小华,于是就以糖果诱惑他,并答应要带他去游乐场,小华于是听话地被犯罪者骗走
B、小健家境富裕,他的朋友阿力希望能从他家敲诈点钱出来花,于是要求小健配合他,以小健被绑架为名敲诈小健的父母,并向小健承诺绝不会真的伤害他,小健也表示同意
C、绑匪为追讨债务将债主妻子梅某绑架并对她一见钟情,梅某竭力反抗,但绑匪并没有对他进行人身伤害,梅某也觉得绑匪是迫于无奈才这么做,于是停止哭闹
D、绑匪将游某绑架,并将其关在一个十分隐蔽的地方,游某深知一味反抗也是徒劳,便停止了挣扎呼叫

答案C

解析 分析定义可以看出,斯德哥尔摩效应体现出一种心理态度的转变,即由对抗心理转变为合作的心理。这种转变的过程是定义的关键。A项被绑架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人身权利正在遭受侵害,也就是一开始受害人就没有对抗心理,当然也不存在转化的可能。B项实际上是两人共同诈骗的行为,小健与阿力串通,本身并不具备“受害人”的身份条件,因此他的配合行为并不属于斯德哥尔摩效应。D项游某虽然不再挣扎,表现出配合的状态,但它本质上并没有“对犯罪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心理态度上,他与犯罪者仍是对抗的,并没有心理态度的转变。只有C项中梅某的表现属于斯德哥尔摩效应,她对于犯罪者的态度一开始是反抗,但因为犯罪者并没有伤害她,她便开始对犯罪者产生同情心理,继而表现出配合的状态。故本题答案应选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Qp93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