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的整理者也受到后世的一都独尊制度和思想的影响,在整理此书时,有意删掉了一些不符合“更不徙都”的材料。然而这样删削,却为人们廓清那些本来就不易弄清的遥远的历史问题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幸好有一些文献,特别是《括地志》又将“更不徙都”以外的一些材料拾掇

admin2020-09-24  37

问题 《竹书纪年》的整理者也受到后世的一都独尊制度和思想的影响,在整理此书时,有意删掉了一些不符合“更不徙都”的材料。然而这样删削,却为人们廓清那些本来就不易弄清的遥远的历史问题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幸好有一些文献,特别是《括地志》又将“更不徙都”以外的一些材料拾掇起来,乍看上去这些材料是相互矛盾的,实质上却是客观事实的反映。
对这段话的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选项 A、《竹书纪年》并不是一部完整意义上的史书,因为它隐瞒了一些事实
B、史书中关于一些历史事实的记载往往自相矛盾
C、不同史书之间的交叉验证有助于我们发掘历史的真相
D、封建独尊制度的流毒遗害至今,对于考古学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答案C

解析 属于中心理解题。文段首先介绍有些史书整理者因为受到制度和思想的影响而有意删减历史材料,这给人们认清历史带来麻烦,后通过“幸好”进行了转折,指出其他史书可能会拾掇这些被有意删除的历史材料,从未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历史,转折之后的内容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正意思。通过阅读,我们知道整个文段在讲不同史学文献中的矛盾材料有助于后人廓清历史问题。结合选项,C 项与转折后面的句子进行同义替换,当选。A 项,文段以《竹书纪年》为例进行展开论述,而例子本身不是文段的中心,故排除。B 项,说法错误,对应原文“乍看上去这些材料是相互矛盾的,实质上却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文段重点要讲述“矛盾材料有助于后人廓清历史问题”,而不是单单为了说明历史事实存在矛盾,故排除。D 项,未抓住文段转折之后的重点,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文段出处】《<括地志>证明<竹书纪年>的整理者之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QVB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