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一】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admin2016-11-24  40

问题 【给定资料一】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15年5月15日在环保部召丌的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座谈会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生态省建设强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为全方位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当前,要抓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实施的新契机.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努力推动绿色转型和发展,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引领者、践行者。要准确把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梳理正确发展思路,保持清醒和定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要深入理解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福祉的深刻内涵,用硬措施应对硬挑战,每年都抓出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治理成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污染可以治理,环境可以变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
【给定资料二】
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镇,是全国文明村镇,全国首批发展与改革试点乡镇之一。驱车穿行太姥山镇,一排排街灯明亮光鲜,一幢幢造型别致的精美楼房鳞次栉比,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路网骨架宽敞纵横、工业园区拔地而起、生态农业星罗棋布、休闲山庄错落有致……
太姥山镇方家山村位于太姥山岳景区曲南山麓,海拔500至700米以上,地域面积88.5%是山地,而平原只有11.5%。山地资源丰富,全村林地面积达7200亩,森林覆盖率为90%;适宜发展高山茶叶等经济作物。主要经济产业为茶叶、林业等种植业。茶园面积为2150亩。近年来,陆续引进了福建天湖茶叶有限公司,成立了白茶茶叶研究基地,科普惠农服务站,畲家茶叶合作社。随着福鼎白茶名声鹊起,方家山村村民抓住这个有利商机,依靠茶叶种植、加工,收入逐年增加,全村800多人,走上了一条白茶致富路。
“茶叶种在太姥山,姑娘采茶采转行,茶叶虽小礼却大,未先奉酒茶捧来”,畲族少女采茶歌表达了畲族同胞与生态文明同步的心声!作为畲家茶的创始人钟金水,这两年做茶的规模虽然不大.却受到客户的热捧,“我去年在老钟家拿了500斤野荒茶,没想到反馈特别好,因为它上面有虫眼,就不用解释了,生态特别好。”
就像人喜欢好山好水一样,虫子也喜欢没有农药的地方,生态茶园就会有更多的虫子。福鼎市方家山畲家茶叶合作社董事长钟金水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虫子很多,就要把长了虫子的茶树砍掉,茶树砍了不少,产量下降了,收入却不降反升,生态茶园成了老钟的金字招牌。茶园收入从过去的每亩2000元左右变成了现在的6000多元,2015年福鼎市投入补助资金1500万元.引导茶农在生态茶园改造和清洁化加工等方面进行投入,目前福鼎农民人均茶叶收入已占到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福建省福鼎市茶叶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陈兴华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需要持之以恒,一代接着一代地去努力,也就是一种“滴水穿石"的精神。
四川省洪雅县光明新村在2014年被列为省级生态文明村,通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了“农居”变“旅居”、“农家”变“客栈”,现在村里每天的接待能力达到了1000多人次。同样在四川峨眉山的七里坪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带活了当地的生态旅游业,这里建成了国家首个抗衰老健康管理示范区。村子四面环水,环境很好,站在村子里一年四季可览尽山水和田园景色,村里种植了各种时令蔬菜800亩,水果200亩.供游客采摘。去年组织采摘比赛3次,参与人数达600多人,有效地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从过去的2000多元达到现在的1.5万元。
安庆市太湖县田桥村山多田少,田桥村党总支以“发展优势产业,建设富裕新村”为指导,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经济。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全村现有桑园6000亩,基本实现人均2亩桑,小蚕共育室20座,年发种量6500合,生产蚕茧600吨,产值1 200万元。蚕茧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有80户,1万元以上的有200户,5000元以上的有450户,户均蚕茧收入占家庭农业总收入的8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被省农委授予“安徽省蚕桑专业示范村”。
经济的不断发展推进村民文化建设的不断跟进。开心的锣鼓敲起来,动听的戏曲唱起来,悦耳的舞曲响起来,优美的秧歌扭起来。在刚建成的田桥村人口文化园里,在灯光辉映下,歌声、笑声、欢乐声、锣鼓声响彻这个大山深处的山村。
国家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告诉记者: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幸福指数也提高了。我国已有16个省开展牛态省建设,建成4596个生态优美乡镇。截至目前,国家累计投入农村环保专项资金3 15亿元,生态文明已成为推动广大农村生态富民的动力。
【给定资料三】
工业大省辽宁拥有140万公顷的湿地,其中滨海湿地占到了半数以上,辽宁在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过程中,让湿地保护与经济开发和谐共存。
鸭绿江口湿地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滨海型湿地生态系统。春末夏初,鸭绿江口湿地万鸟飞临.每天都吸引了许多鸟类爱好者前来观赏平日难得一见的壮观景象。这里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数十万只候鸟的生存。然而早些时候湿地被开发成养殖场,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让鸟儿们找不到歇脚的地方。丹东港集团为落实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废除养殖场,进行封闭保护,虽然每年减少收入几千万元,但经济效益永远无法弥补湿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湿地修复工程包括退耕还芦、退养还湿、水文调控等具体措施。将486公顷的养殖虾塘恢复为滩涂湿地,修复河湖相通的湿地水系网,恢复湿地的水文调节功能。每年放流贝类、螺类等底栖生物.增强鸟类觅食环境的适宜度。引入大洋河水,建设水位控制闸站、涵管以及电力配套工程等设施,构建不同的水体生境,有利于迁徙涉禽在此停歇、繁殖。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李伟评价这一工程“不仅能加强保护区大气调节、蓄水、净化水体、提供栖息地等环境服务功能.而且能提升保护区教学科研和旅游等人文服务功能,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过治理后的湿地芦苇沼泽一望无际,植物稠密,成为鸟类天然的隐蔽和繁殖地。成千上万只鸟.在湿地上空翻飞翱翔,时而掠过长空,轰鸣的鸟叫声撕裂天边的天幕,展现出一种美好的画面。湿地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的摇篮,这里有植物344种,动物465种,单鸟类就有240余种,还可见世界珍稀鸟类黑嘴鸥、黑脸琵鹭等。这里不仅鸟类多,种群大,而且观鸟地的自然条件最佳,距城市近,交通方便,是难得的湿地观鸟旅游的圣地。
《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种美的意境,不禁让人产生对芊芊芦苇的喜爱之情,这片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默默孕育着从远古走来的绿色文明。
【给定资料四】
水畈村坐落在安徽省岳西县东南边陲,风景秀丽的天线河畔。这里风景秀丽,村容整洁,被称为“绿色生态山水天堂”,千亩茶园披翠,路旁宅前鲜花簇拥,秀美的山川、河流、小桥、庄园、农家,都使村庄宛如画中,美不胜收。近年来,水畈村围绕打造“4A”旅游景区目标,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把小山村巧绘成精致的“山水画”。
水畈村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全村20个村民组563户2142人,有耕地839亩,山场面积10406亩,主导产业——茶叶和板栗。十多年来,水畈村因地制宜,创业致富,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典型,已成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乡村,该村先后获“省级人居环境范例奖”、“省级首批宜居村庄”称号。
近年来,村“两委”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编制了全新的发展规划,聘请专家编制了高起点的《水畈村建设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水畈村旅游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秀美乡村”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
村党支部为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益,在全村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先后发展高标准茶园500亩,改造低产茶园400亩,新建板栗基地1600亩,积极培育养殖大户,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在此基础上,每年举办各类农村家用技术培训班,让农户掌握一至两项实用技术,使他们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能手。通过这些措施,水畈村人均增收近2000元,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为了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前后筹集资金190万元,用近4年时间修通了村级公路33.6公里,135米长的大桥一座,新建了村小学教学楼,同时还建立了医疗室、计生服务室,完善水利设施,实施人畜饮水工程等,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为壮大集体经济,村党支部筹资lO万元新建一座日产千茶500公斤的茶厂,为集体创收2万余元,修建一座800千瓦电站。现电站已竣工发电,今后每年可为村里增收8万元。其后,又争取省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30万元,正在动工新建一座日产干茶1000公斤的现代化中型茶叶加工厂,投产后每年能为村里增收4万元。随着村级财力的增强,有效地促进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和文明新风活动的开展。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各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水畈村成为岳西县首批“秀美乡村”示范点。水畈村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战略思想和岳西“四个示范”建设目标规划,大胆创新,积极实践,形成了一套“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秀美乡村”建设发展机制。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幸福家庭建设相结合,形成“人人是美丽形象,处处是秀美环境”的良好氛围。
水畈村秀美乡村建设主要围绕“拆、并、建、造”四个字开展工作。一“拆”:拆迁公路沿线厕所26个,猪圈22个,牛栏2个,闲置房屋8处33间。二“并”:将原散乱厕所合并成四处,建成“连体”厕所。三“建”:350户建成沼气池,并实行“一池三改”,实行了“改厨、改圈、改厕”;投资15万元建造社会公厕;投资18万元硬化村庄道路0.6公里;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体系,投资3.5万元购置100个垃圾桶安放在道路沿线和居民集中生活区,并租赁一辆垃圾车,专门配备保洁员3名,清运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动员群众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的收集体系;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投资40万元在中心村建设排污明渠3000米,暗渠1500米。四“造”:投资1 50万元实施120户房屋改貌,投资20万元对公路沿线农户门前余基进行硬化,并建造了花池;在环村公路沿线修建木栅栏2160米,在四处居民集中区修建休闲场所1100平方米;投资50万元栽插香樟、广玉兰、白玉兰、桂花等树种2120株,绿化了通村道路5.2公里.栽种花草25000株朵,绿化村民活动场所和居民庭院4000m2,村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投资25万元在主干道路及居民集中区安装路灯54盏,实现了村庄亮化;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先后发展高标准无性系茶园1 850亩,茶园面积达到21 80亩,实现了人均1亩茶园。严禁在茶园使用化肥、农药,使用沼液、沼渣、秸秆还田,推广频振杀虫灯诱杀害虫。
水畈村还注重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投资15万元建成了占地3.8亩村民健身广场,安装了篮球架,配置了10套健身器材;建成了“农家书屋”和“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建成了休闲健身的农民公园;每年春节前后都会组织大型的“戏龙灯”活动。
今年5月1日,水畈村迎来“黄金小长假”,只见这里车辆川流不息,农家乐爆满,游人络绎不绝,慕名前来旅游观光的外地游客一拨又一拨。他们沿着鹅卵石小道欣赏田园风光,参观农家小院、村文化墙、景观塘,呼吸着田野的新鲜空气,嗅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收获心旷神怡。村内道路干净宽敞,路旁木栅栏、花坛别具风味,五颜六色的花儿开的正艳。游客们入迷地听着导游讲述水畈美丽的传说和真实的故事,感受水畈厚重的人文内涵。探访百岁老人王丙定,学习养生之道;品尝乡村土菜,享受舌尖美味;学村姑采茶,体验农家生活;在沙滩上打滚嬉戏,在河里捉鱼摸虾仿佛又回到童年,着实让大家过了一把瘾。“黄金小长假”游人共计3000人,旅游收入突破30万元。
水畈村先后被评为“岳西县节能减排示范村”“安庆市生态示范村”“安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茶叶标准示范园”。在2014年10月底的2014年度“CCTV寻找中国十大最美乡村”颁奖典礼上,水畈村获得了“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荣誉称号,成为安徽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乡村。
二、作答要求
给定资料二划线部分提到:生态文明已成为推动广大农村生态富民的动力。请依据给定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全面、准确、深刻,不超过200字。)

选项

答案这句话意在说明通过改善和利用生态环境,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帮助村民增加收入。首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经济,吸引企业投资,通过打造特色品牌经济、成立农产品专业研究基地、建立科普惠农的服务站等带动村民致富。其次,通过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变“农居”为“旅居”,带动当地生态旅游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此来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QQc3FFFM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大学生村官分类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