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2.第一题、第二题、第五题,所有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三题仅限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第四题仅限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admin2010-10-27  12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2.第一题、第二题、第五题,所有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三题仅限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第四题仅限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二、给定资料
   材料一
   为加强对抗震救灾款物的审计监督,审计署近日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和网址,审计署表示,凡发现挤占、挪用、贪污、侵占、浪费、虚报冒领救灾款物的问题者,均可通过电话和网址向审计署举报。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央财政为抗震救灾投入250亿元,今年还将安排700亿元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
   鉴于这些年一些地方出现过救灾款物被截留、“过滤”的丑闻,如果人们对此次救灾款物的“安全”怀有某种担心,不能说完全是多余的。
   但我们相信,在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之下,在一系列严格措施的监管之下,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将得到有效的监督。
   审计署及时公布举报电话和网址,无疑有助于社会各界更直接有效地参与救灾款物的监管。此前,中央纪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和审计署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的规章制度,提高救灾款物管 理使用效益和公开透明度,强化对救灾款物的跟踪审计监督和管理使用情况的纪律检查。就目前看,只要严格执行《通知》的规定,特别是“建立救灾款物信息披露制度,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全过程,主动公开救灾款物的来源、数量、种类和去向”,将有关职能部门的内部监管和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的外部监管结合起来,应该能够有效地保证救灾款物的规范、安全运行。汶川震灾造成损失空前巨大,救灾款物筹集、调拨、分配的规模也世所罕见。这次为加强救灾款物监管所做的努力,一方面可望使中国已经初步形成的“公示-社会监督-会计师和审计师审查-政府监督”社会善款监控体系日趋完善,另一方面,还应当能够为公共财政建设积累有益的经验。
   材料二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3年抗“非典”以来,中央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的政策意识逐渐明确,步伐逐渐加快。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更多地用于公共服务,意味着不但要加大对教育、就业、医疗、社会管理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也理当加大对包括救灾赈灾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这次,中央在第一时间决定安排数百亿元财政专款用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就是要充分运用公共财政手段,实现救灾赈灾的社会保障目标。
   中央纪委等五部委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公共财政公开透明的基本原则。5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委员长会议,同意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调用一部分乃至大部分,作为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的主要来源,按基金实际收支情况列入和调整年度预决算,以后再依法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这是国家立法机关对因中央财政安排救灾专款引起的预算支出结构调整的初步认可,体现了立法机关对政府预算的刚性约束。
   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克福目前表示,目前筹集到的所有社会善款,哪怕是一块钱都在网上进行了公示,只是由于人力紧张,还没有就善款的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将来一定要补上。应该说,这在技术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关键是一定要这样去做。对社会善款的监管就是要具体到“一块钱”,对财政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的监管也要具体到“一块钱”。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救灾款物监管体系将迈上新的台阶。
   材料三
   所谓祸福相倚,尽管汶川大地震给灾区民众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此次抗灾斗争也灾步推进了中国应对突发事件机制的完善,抗灾期间的一些制度创新如果能够常态化,也能有力推动整个国家制度建设的进程。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就是通过信息开放和群众监督力量的引入,促使政府实实在在地履行承诺,全力为民众服务,确立政府和民众互信团结的沟通关系,凝聚超高民气。
   5月26日,四川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推出一项意义重大的制度创新,宣布从26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一批抗震救灾社会监督员,“热心公益者均可报名”。这是目前政府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发放工作的监督、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的一个重大创举。措施公布当天就吸引了近千名热心民众踊跃报名。
   就在同一天,国家审计署办公厅发布公告,向社会各界公布汶川大地震救灾款物审计举 报电话和网址,以加强对救灾款物的审计监督。此前,审计署已经派出大批审计人员前往四川,对救灾款物进行审计。民政部等五部委对救灾款项的管理亦已有严令,中国慈善总会等组织也对捐赠细目和使用情况公开做出承诺。
   这两个举措在2 6日同时出台,显示救灾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已经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重大焦点。在短短两周内,国内外捐赠款项已经超过300亿元,到账款项也已超过200亿元,全国民众和国外友人都显示了空前的援助热情。捐助热情之所以如此高涨,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灾情和抗灾的公开报道和开放态度,唤起全国民众合力抗争,也赢得了其他国家和国际友人的钦佩和支援。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已经不仅仅是确保款物发放的廉洁和效率,更重要的是要维系国家权力和人民之间的互信团结,为赢得抗震救灾的最终胜利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在此之前,已有数起未经证实的有关救灾款物发放的事件或纠纷(其中包括救灾帐篷的流出、某地红十字会人员买药虚开发票等等),经网络传播之后,引起不小的社会反响,网友对事件的真实性多有争论,此后亦有相关机构或辟谣或解释事实。
   材料四
   由于目前灾区重建任务极为艰巨,对于所有受灾群众都是一次罕见的人生挑战,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种种痛苦比较容易形成社会情绪的郁结,需要想方设法加以疏导,引向团结重建的方向;而此类事件在未经证实的情况在网络不断流传,如果不能及时澄清和做出雷厉风行的相应处理,则非常有可能触动早已郁积的社会情绪,严重削弱抗灾期间形成的政府与人民的新型互信。
   四川向社会公开征集一批抗震救灾社会监督员的举措,是针对此局面最为有力的回应措施。它将人民力量引入监督体制,只要社会监督员能够实实在在地发挥监督作用,就既能进一步完善救灾款项的发放,也能迅速有效地建立人民和政府之间的信息沟通。就像信息公开能够凝聚全国民众合力抗灾一样,这种信息沟通和公开,也能大大推进社会自我管理,使人民成为甄别谣言、稳定社会情绪的最重要的力量来源,从而使政府能全身心投入抗灾重建,饯行为民服务的承诺,进一步巩固政府与人民的新型互信。对于整个抗震救灾大局而言,这一举措因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这一举措能够固定下来和进一步推广,也会极大地促进为民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促进吏治的改善。
   材料五
   汶川大地震,凝聚了悲痛,凝聚了爱心,也凝聚了人民群众空前的监督和问责热情。本次地震造成四川灾区不少中小学校舍呈粉碎性倒塌,一些承受着丧子之痛的幸存家长们,空前地团结在了一起,要求彻查教学楼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5月26日,教育部发言人就此表示,教育部门一定会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如果倒塌校舍存在偷工减料问题,将严肃查处,特别是对豆腐渣工程和有贪污行为的,决不姑息。
   日前,四川省绵竹市有家长为地震遇难学生上访,市委书记当场下跪挽留。该市五福镇富新二小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坍塌,造成127名小学生不幸遇难,引起绵竹的上级市德阳市市委的关注。5月26日上午,面对数百位死难孩子的家长,德阳市常务副市长张金明承诺, 调查组将在一个月内查明富新二小教学楼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一旦查出此事中有人涉嫌违法问题,“我们将把他送上法庭!”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很少见到官员为老百姓下跪。此次绵竹市委书记的下跪,我更愿意看成是在大灾面前,地方官员对民意的重视程度到了空前的地步。因此,这是一个以无数人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千载难逢的良机,一个开启“公民监督”的良机。从灾后一些群众面对学校垮塌的“群情激愤”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群众是一种积极、重要的社会监督力量。我们应该把他们的监督热情,纳入到一个常规有序的制度轨道上来,从而“变愤怒为建设”,使之成为灾后重建中的重要力量。
   材料六
   最近,四川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布公告,26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一批抗震救灾社会监督员,以进一步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发放工作的监督,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有序有效推进该省抗震救灾工作。走出这一步值得肯定。但这还远远不够。不仅是救灾物资的发放,今后更重要的灾后重建工作,都需要广泛的社会监督;不仅仅需要少数由被监督者自行筛选的“社会监督员”,更需要来自人民大众的最根本、最有力的监督。在灾后的这些日子里,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就是“多难兴邦”,但是这个“多难兴邦”,必须落实到制度革新的层面上才有可能。我们应该通过灾后重建这个契机,将良好的民众监督体制建立健全,这才是对死难者最好的哀悼,对生者最好的安慰。这也是“多难兴邦”的基本制度保障。
   灾后,教育部发文要求提高学校的建筑防震标准。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本次灾难中,不少1990年代以后的学校倒塌,但一些老的教学楼反而没有塌;记者近日调查了解到,那所屹立不倒、被网民誉为“史上最牛希望小学。”的北川县刘汉希望小学,其造价仅为每平方米400元,比当时国家拨款给公立学校的建房标准还低。这说明,除了在投资、设计上提高建筑防震标准,建设施工中防范豆腐渣工程亦是关键。而后者,则牵涉到灾后重建中公共建筑的公共监督问题。对于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除了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制度性地引进专业监理机构之外,是否还应该在建筑施工中制度性地将家长、教师和医生变成公共监督的力量?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些公共建筑直接关系到孩子以及病患、医护人员的安危,他们的监督将是最有力的监督之一。
   这方面,我们再也不能靠灾后的“良心发现”了!要知道,一次大地震能将一些地方几十、上百年积累的财富化为乌有,重建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任何具体的地方来说都是空前的,这也正是少数人发国难财的机会。最近就有开发商担心,灾后重建,弄不好豆、腐渣工程可能更多。他说,降低抗震标准是建筑开发行业的“潜规则”,从建筑商、开发商、业主单位到一些参与规划、开发、招投标、建设、监理的人员,往往对此都心照不宣,只要把各个环节都“打点”到位,就不会有人追究。
   何以灾后重建中的“豆腐渣工程”可能更多?一是因办大规模、犬面积的建设项目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完成,规划、招投标、监理等环节任务更紧张,工作量更大,监管的难度必然更大,这样一来,建筑商、开发商建“豆腐渣”的风险反而更低。其二,建筑商、开发商很清楚,一个地方发生大地震的概率很低,同一个地方短期内重复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更 低。基于这个判断,一些建筑商、开发商大搞“豆腐渣”只会更加肆无忌惮……对此,秋后算账、惩前毖后固然是必要的,但更要紧的是,从制度建设入手,防患于未然。否则,面对下一次地震、雪灾或者其他自然灾害,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还是难以得到保障。
   材料七
   新华网  北京5月28日电  经中央同意,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工作汇报会28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会上指出,四川汶川等地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物资,全国各地、社会各界、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踊跃捐献,众多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国际友人积极支援,投入和捐赠的抗震救灾资金物资数量之大,来源之广,都是空前的。管好用好抗震救灾资金物资,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十分关注,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切实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确保廉洁救灾,确保救灾款物真正用于受灾地区和受灾群众。
   贺国强强调,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第一,成立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中央已成立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任组长,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馼和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任副组长,中央纪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审计署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四川等受灾地区及其市(地、州)、县(市、区)和乡(镇),中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协调,迅速开展工作。
   第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提供重要保障。一方面,要重申并严格执行已有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有针对性地尽快制定出台一批新的规章制度,做到需要什么制度就制定什么制度,成熟一个就立即公布一个。
   第三,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纵向上,要把监督贯穿于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募集、分配、拨付、管理、使用等每一个环节;横向上,要覆盖到所有涉及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募集和管理使用的地区、部门和单位,确保不留死角。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的监督,自觉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的作用。
   第四,开展专项审计,确保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及时拨付、有效使用。要组织精干力量,对财政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进行全过程审计,发现违规问题要责令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整改。审计署要定期向社会公布阶段性审计情况。
   第五,组织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前一阶段开展调研和检查的基础上,近日要派出两个专项检查组,分别对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接受捐赠的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以及四川省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险查。重点对涉及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资金物资集中、社会公众关注程度高、容易发生问题的领域和环节进行检查。
   第六,坚持公开透明,切实把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置于阳光之下。要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全过程,主动公开抗震救灾款物的来源、数量、种类和去向。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公布制定出台的规章 制度和开展的监督检查等情况,设立咨询、举报电话,适时举办新闻发布会。
   第七,严格执行纪律,从快从严从重处理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对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中出现的违纪违法问题,要快查严办重处。贪污、截留、挪用救灾款物,趁机发“国难财”,性质严重,天理难容,要发现一起迅速查处一起,严惩不贷并公开曝光。对在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中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也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会议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组长何勇主持。中央纪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审计署的负责同志汇报了近期开展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工作的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

选项

答案第一,由于灾区任务艰巨,对于所有受灾群众都是一次罕见的人生挑战,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种种痛苦比较容易形成社会情绪的郁结,需要想方设法加以疏导,引向团结重建的 方向;通过公开征集抗震救灾社会监督员的举措,促使政府实实在在地履行承诺,确立政府和民众互信团结的沟通关系,凝聚民气,维系国家权力和人民之间的互信团结,为赢得抗震救灾的最终胜利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第二,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在网络不断流传,严重削弱抗灾期间形成的政府与人民的新型互信,需及时澄清和做出雷厉风行的相应处理。 第三,为地震遇难学生上访的家长是一种积极、重要的社会监督力量。通过征集抗震救灾社会监督员的举措把他们的监督热情,纳入到一个常规有序的制度轨道上来,从而“变愤怒为建设”,使之成为灾后重建中的重要力量。 第四,这是政府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发放工作的监督、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的一个重大创举。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PsA3FFFM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公安招警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