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材料1:在上课前,陈老师对所在的(1)班全体学生进行课前调查,目的是获知学生对于即将要学习的“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了解程度。结果发现有18%的学生从没听说过该知识;27%虽然听说过但并不会动手操作;还有22%的学生由于之前有过基础因此对“用计

admin2021-10-12  23

问题 案例:
材料1:在上课前,陈老师对所在的(1)班全体学生进行课前调查,目的是获知学生对于即将要学习的“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了解程度。结果发现有18%的学生从没听说过该知识;27%虽然听说过但并不会动手操作;还有22%的学生由于之前有过基础因此对“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非常了解。
材料2:由于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学生来源不同,一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较多,对计算机操作比较熟悉,另一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相对较少,学生之间存在基础差异。教师可通过设计适宜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相互帮助,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材料3:信息技术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运用。合作学习是由学习个体合作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的教学设计,通过互相交流,共同解决某些问题。在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取较高的学习成果,更积极的人际互助,形成健康的心理。合作学习也进一步促进高层次心智活动(分析、推理、比较)的开展。但是实际教学中存在合作匆忙,合作内容简单,缺乏深思熟虑,合作无机制,盲目分组,成员分工不明,合作学习过程中全员参与度不够,发言汇报时往往优等生包揽全场,其他人只是盲从等现象。
问题:
(1)列举造成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出现差异的原因。
(2)针对学生基础水平差异,你将采用什么教学策略。
(3)如果让你组织开展合作学习,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选项

答案(1)①不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不同。 ②不同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尺度把握不同。 ③学生家境状况以及家长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 ④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爱好不同。 (2)如果我是该老师,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课前:摸底、备课。课前了解18%从没听过该知识的学生的学习水平,调研27%对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备好课。准备好助学课件和分层任务。 课中:设置分层任务;依靠助学课件;布置以个人为单位的任务,实行异质分组。 课后:对少数学困生进行专门辅导。 (3)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应该着重解决合作无机制,盲目分组,分组成员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发言过于集中等问题。在授课开始前,我会进行充分地备课,确定哪些内容可以采用分组的学习方式,设计好应该如何进行分组、分组讨论的时间、组内成员具体的分工、选择哪位组员作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等。在授课具体开展时结合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的具体情况,综合开展合作讨论。在授课结束后,认真总结本节课开展合作学习的优缺点,以备下次课堂更好地开展。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Ngm9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