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昆明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admin2022-11-16  35

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昆明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同时,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摘编自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2021年10月12日)
材料2
    2021年4月以来,一群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到达昆明,又返回栖息地。它们走过稻田、穿过城镇,历时110多天,行进1 000多公里,与人“相伴同行”。
    在昆明市晋宁区夕阳彝族乡高粱地村,听说大象快到村里了,49岁的村民唐正芳兴奋得像个孩子:“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大象。”他担心大象吃不饱,主动联系了乡政府,捐出自家种植的玉米投喂大象。
    在玉溪,对于被象群吃掉的庄稼,村民表示:“大象贪吃点儿没事儿,它想吃就吃。我们的庄稼被吃掉了明年还可以长,大象如果饿坏了就没有了。”
    在红河,为了不惊扰象群,人们庆祝传统节日时,不搞庆典,不点火祈福,转而通过粘贴吉“象”标语、绘出心中吉“象”等方式表达对亚洲象的关爱。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亚洲象北移途中的一幕幕感人情景,温暖了全球,成为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大象们不会知道,有太多的人为它们一路守护。在连续70多天的象群监测中,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转场3州市8县20多个乡镇,机动近1 200公里,无人机飞行2 200余公里,标绘200多份地图,指导紧急疏散群众370余次。截至8月8日,云南省共出动警力和工作人员2.5万多人次、无人机973架次、布控应急车辆1.5万多台次,疏散转移群众15万多人次,投放象食近180吨。
    在绿水青山之间,象群所到之处,百姓悄然避让。对象群踩踏作物、偷吃玉米、破坏房屋等行为,无论是亲历的村民还是围观的网民,大家都对大象保持了极大的爱护与宽容,绘就了一幅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
                               摘编自新华网(2021年8月11日)
从云南大象奇游记中看到的“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给我们以何启示?

选项

答案这充分启示我们: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也应该和谐共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要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要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Ne2i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