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

admin2013-11-10  22

问题 分析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指出这段材料所出自的文献。
(2)分析这段材料所反映的人性论的特点。
(3)分析这段材料的教育思想。

选项

答案(1)这段材料出自于《孟子》。 (2)这段材料所反映的人性论的特点是性善论。 (3)孟子发展了孔子“性相近”的思想,认为人性是善的。他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就是说,人人都有“仁、义、礼、智”这种先天的道德本性。从这种性善论出发,他得出了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他认为人的 “善性”不是现成的,而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仅仅是现实道德品质成长的起点或萌芽,因而他称之为“端”。他还认为,人的这种天生善性容易受到环境的“陷溺”而散失。因此,他十分重视教育,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保存和发扬“我固有之”的善性,“存养扩充”,不使其丧失。所以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孟子性善论及关于教育作用思想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这里首先要回答出他的人性论,因为古代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都是从人性论中引申出的。他重视教育,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从人的天生善性出发,“存养扩充”,不使其丧失。教育实质就是发挥主体的内在自觉,恢复人的先天本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NNhj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