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与写作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

admin2013-03-05  14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与写作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
1.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因强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电力交通通讯中断。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明确指示,要求甘肃省和有关部门当前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救人,组织群众避险,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的生活;同时要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科学处置堰塞湖,迅速抢修重要基础设施,特别要尽快抢通道路电力通信等,保证抢险人员和救灾物资的运送;解放军武警部队要全力支持抢险救灾。李克强副总理回良玉副总理也作出批示。
    8月8日中午12时,温家宝总理率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受灾地区。甘肃舟曲特大洪水地质灾害救援8日晚彻夜进行。一些灾害幸存者和家属急需心理辅导。8日晚,在经过了白天的紧张救援后,大量武警战士部队官兵仍在继续进行清淤搜救工作。9日凌晨2时许,记者离开舟曲泥石流现场时看到,仍有大量救援人员在现场进行紧急清淤搜救工作。搜救工作9日仍在持续。9日上午记者在城区赶赴泥石流现场的公路上,可以看到大量武警消防民兵预备役人员以及由城区居民自发组成的搜救队伍正源源不断赶赴灾害现场。同时,用于解决灾后通讯不畅的应急通信保障车也陆续进入城区开始工作。在搜救工作进行的同时,对失踪伤亡人数的统计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之中。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陈建华介绍,截至9日凌晨2时,初步统计灾害共造成舟曲县4496户20227人受灾,被泥石流完全损毁房屋307户5500多间。同时,还有11栋机关单位办公楼被泥石流摧毁。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问题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问:为什么要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
答: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较多的国家。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许多应急管理制度。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制定涉及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35件行政法规37件部门规章55件,有关文件111件。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了有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同时,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不够明确,统一协调灵敏的应对体制尚未形成。
二是一些行政机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不够高,依法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不够充分有力。
三是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一些突发事件未能得到有效预防,有的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未能及时得到控制。四是社会广泛参与应对工作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公众的自救与互救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有待提高。为了提高社会各方面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迫切需要在认真总结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经验教训借鉴其他国家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根据宪法制定一部规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共同行为的法律。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提高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问: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基本思路?
    答:一是重在预防,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从制度上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二是既授予政府充分的应急权力,又对其权力行使进行规范。
三是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和保护相统一。突发事件往往具有社会危害性,政府固然负有统一领导组织处置突发事件应对的主要职责,同时社会公众也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是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问: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规定了哪些制度?
    答: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组织各方面力量,依法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避免其发展为特别严重的事件,努力减轻和消除其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害。对此,《突发事件应对法》与现行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的法律行政法规作了衔接,同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并参考借鉴国外一些应急法律的规定,规定了一些必要措施:
一是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二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有关人民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人员救助事态控制公共设施和公众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措施。
三是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依法采取强制隔离当事人封锁有关场所和道路控制有关区域和设施加强对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等措施;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时,公安机关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
四是发生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
    问: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需要抓紧做好哪些工作?
    答:《突发事件应对法》确立了许多新的制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了保证《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全面正确实施,需要抓紧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广泛宣传。要结合近年来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对这部法律的重大意义立法背景主要制度等进行宣传报道,既要让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掌握这部法律,也要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这部法律,提高全社会应对危机的能力,强化全社会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是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要加强对现行有关突发事件规定的清理完善工作,凡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相抵触或者不一致的,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同时,要抓紧研究制定有关配套制度,比如应急财产征收征用补偿制度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突发事件监测和预警制度等。
三是落实相关措施。要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规定,落实好健全应急指挥机构及其办事机构,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研究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等各项要求,为《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3.汶川大地震救援行动,堪称1949年以来中国政府应对自然灾难最为迅速的一次。较之过往的自然灾害,中国政府此次救援行动,无论在决策效率动员能力,还是在高层的亲力亲为以及灾情的信息披露上,都显示出巨大的进步。
    地震发生6小时后,即2008年5月12日晚8点,温家宝总理飞抵都江堰市。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门开会,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由温家宝总理任总指挥,李克强回良玉副总理任副总指挥。
地震发生后,国家地震局立即启动国家地震一级应急预案;民政部先是启动了自然灾害救助二级应急预案,当日晚10点15分,改为最高级别的一级响应;国土资源部启动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严防灾区因地震造成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救灾指挥中枢协调全国范围内的工作。按照上述预案,中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同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
中央各部门各省纷纷成立相应的救灾应急机构,自上而下组织各自的救灾活动。诸多参与救援的中央部门都由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负责人,人称“大半个国务院搬到四川”。
军队系统也做出快速反应。震后18分钟,中国军方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就从北京发出情况通报,解放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启动。按照该预案,所有的军队武警,统一归属总参指挥部调遣。
    在重灾区四川省,震后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下设总值班室交通卫生救援等七个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专业救援队获准进入灾区后,四川省又增设了国际救援协调组。
    四川省21个市州,均成立了以市(州)委书记为指挥长的抗震救灾指挥部。
    在四川省重灾区都江堰市汶川县北川县什邡市绵竹县等,虽然地震造成交通通讯水电全部中断,很多地方的县级政府和部门的办公楼倒塌,整个行政管理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但一旦恢复交通和通信,地震中幸存的基层官员基本能投身于紧急救援中。
4.中国是世界上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灾害种类最多灾害破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处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历史记载,一次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6次,其中4次发生在中国;20世纪全球共发生8.5级以上大地震3次,其中2次发生在中国;20世纪中国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总人数几近一半。
    中国东南沿海受台风影响大,季风影响强烈,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圈家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灾域广灾损重。同时,暴雨洪涝火灾地质灾害海洋灾害交通事故矿难疫病等公共安全形势也十分严峻,造成巨大社会经济损失。
    2005年中国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突发公共事件,直接经济损失约3253亿元。2007年中国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63亿元,4亿人(次)不同程度受灾。2008年初雪灾仅40天时间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汶川大地震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之巨更是难以估量。
5.灾难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现行应急管理制度体制机制中的问题。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常委会议的常委们,很多都是带着对2008年以来一系列灾害的反思来到会上的。会议期间,紧扣完善社会管理这一主题,常委们纷纷就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发表真知灼见。全国政协常委新疆军区原司令员邱衍汉认为,我国的应急管理制度还存在着六方面问题:现行指挥机制不是专门的常设的,平时深入研究不多,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一个临时抽组磨合过程;现行情报掌握交流分析评估制度略显滞后;应急预案的修订演练没有形成经常性制度,预案不全不细;战略物资储备的种类数量布局均存在不足;现行应急救援队伍的种类数量及其装备均有待加强;公民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常识和自救知识普遍缺乏。为此,他建议从上述的一系列问题入手,逐一解决存在的问题,从事前防范事中处置和事后善后的整体,全方位完善应急管理制度。邱衍汉特别建议,要改进目前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专业骨干队伍建设。国家除战略储备外,各级政府根据本地可能遇到的灾害情况预储2/3的物资,加强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运输能力。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王显政常委也表达了相似观点。他认为,目前的应急管理体制中存在机制不健全职责不清协同应对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很多地区只着眼于减轻自身的车流压力,各地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部分道路交通阻塞和滞留加重,延缓了救灾过程。另外,因为预测预警能力不足,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偏低等问题也都暴露了出来。
    王显政建议制定国家层面的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健全应急管理体制,使其常态化和专职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完善应急联动信息共享等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另外,加强信息系统应急装备物资储备运输能力应急队伍等方面的建设,确保灾害来临时,能够迅速及时地整合出多元高效的救援力量。
6.在2008年9月1日中小学开学的这一天,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荧屏上,全国的中小学生共同上了一堂特殊的生命意识课——《开学第一课》。这堂课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倡议全国的中小学生每年每学期都进行应急避险教育。应急知识大讲堂提供四课资料。该课由“潜能”“团队”“坚持”“生命”四部分组成,陈燮霞张湘祥刘春红等8位奥运冠军,姚明易建联王治郅等中国篮球队队员和来自灾区的孩子们一起,通过互动讲述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将奥运精神和抗灾精神紧密结合,让应急避险教育深入人心。
7.日本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台风地震是家常便饭.雪灾基本上是年年都有,但关于任何一种灾难的信息都能在现有的法规条例或资料中找到,在此基础上修建避难场所储备食品和水健全应对各种灾难的政策措施。比如东京于1991年建立的防灾中心能承受与关东大地震相同震级的地震,自备的发电装置也可以保证3天的正常电力,东还与周边的13个城市建立了灾难互援机制。日本经常进行应对各类突发危机的演爿,基本上每个家庭都备有救急包和防灾用品;日本非常注重和强调“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抵御自然灾害”;细数起来,还有很多,最重要的还是他们“防患予未然”的意识,频发的灾难增强了日本人民的防灾抗灾意识,除了完善的应急制度和设施,他们还有心理上的应急准备。时刻保持警惕,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美国通过立法来界定政府机构在紧急情况下的职责和权限,将应急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美国先后制定了上百部々门针对自然灾害和其他紧急事件的法律法规,并注重从每一次紧急事件处理中吸取教训,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台了“联邦应急方案”,规定遇到紧急事件,首先由各州和地方政府做最初反应,如果事件超出地方政府处理范围,在地方申请下,由总统正式宣布该属于受灾地区或出现紧急状态,“联邦应急方案”随之投入实施。以陔方案为代表的美国应急体系强调对突发事件既要做出规范化一体化的反应,同时通过模块划分确保应急体系在组织结构上具有最大限度的灵活性。“联邦应急方案”将应急工作细分为交通通信消防大规模救护卫生医疗服务有害物质处理等12项职能,每项职能由特定机构领导,并指定若干辅助机构。视灾难及紧急事件的不同性质,启动全部或部分职能模块。
三作答要求
结合给定资料,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就突发事件应急问题自拟题目,进行论述。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选项

答案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 我们从来不曾想到,近年来的中国会遭受如此多的劫难:雪灾、疫情、车祸、地震。然而灾难当头,除了屏住呼吸,除了悲伤扼腕,更应反思总结,从这些灾难中吸取经验教训,建立健全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和保障能力;加强应急体系和机制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对现代条件下自然灾害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2005年1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年末成立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2007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并于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各个行业加强了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全国共制定各级各类应急预案130多万件,基本覆盖了各地常见的各类突发事件,形成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健全机制,明确职责。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预警预测、信息报告、应急联动、社会动员、舆论引导等机制建设,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健全专家辅助决策机制。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 宣传教育,实现全民参与。要特别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图.书、报刊等,在社区、农村、学校、医院、企事业等基层单位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必须进一步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推动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完善基层应急组织体系和预案体系,建立专兼结合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发展壮大多种形式的志愿者队伍,增强群众自发组织能力。 完善预案,做好演练。把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管理工作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加强基础工作,完善网络建设,增强预警分析,做好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将预防和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控制危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将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公开信息,及时上报。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同时通报有关部门,并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国的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必将完善,当我们再一次面对灾难时,我们会拥有更完善的应急方案,会更加胸有成竹、沉着冷静,更高效率地战胜灾害。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K7J3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