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

admin2013-02-06  6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资料1
    2010年度,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超过600万人,有关机构调查显示,其中约20%的毕业生在毕业前没有完成就业。2011年的形势更不容乐观,供求总量失衡、结构矛盾突出,据估计,2011年社会用人需求并没有增加,总体上只与往年基本持平,但高校毕业生却比2010年增加20万人左右。有关专家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将是基层和中小企业,建议他们根据人才供需的总体形势,尽快降低就业期望值。同时,有关部门要及早取消对学生就业的种种人为限制,为高校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也有不少有利的条件,预计今后5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将达到560万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增加,这都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资料2
    2008年12月20日,总理温家宝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图书馆看望大学生,一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向总理表达了自己对就业的担忧,这引起了总理的共鸣。温家宝说,他现在最担心的两件事都和就业有关:“其一是农民工返乡问题,其二是大学生就业问题。”
    2008年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的张×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这个学了四年农业机械的娇小女孩发誓要把大学专业忘掉,因此从没想过要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2008年上半年,她在疲惫和失望中奔波在北京,发现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是不可能的。为了给奥运会让路,北京不再举办大型招聘会,许多大学甚至提前放了假。这一年有不少北京高校的毕业生成了志愿者。在奥运会结束之前,他们总算有了个去处。8月8日奥运会开幕那一天,张×窝在和男朋友租的房子里看了开幕式。北京的夜空中升起了如梦如幻的“大脚印”,她觉得自己的北京梦也像烟花一样,升起,然后一点点熄灭。
    2008年经历了幻灭的大学毕业生远不止张×一个。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度《社会蓝皮书》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大学毕业生失业率超过1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08年共计有559万大学生毕业,也就是说,其中至少有67万人没有找到工作。
    张×最后和同样是应届毕业生的男友一起加入了男友叔叔的公司。男友的叔叔是民营书商,和农业机械一样,这也是一个张×从来没有想象过的行业,但总算有了落脚之处。几个月后,她第一次把男友带回老家农村过年,发现自己的求职经历还不是最糟糕的一个。她的妹妹2008年毕业于一所高职院校,经过半年实习,目前也是待业。
她还有两个堂妹和一个堂弟正在上大学。张×的父母和叔叔们没有主动和她谈起过她的工作,这让张×觉得惭愧。她闭口不对堂弟堂妹们提起半年来的艰难,决定把找工作的经历像大学专业一样忘掉。
    2009年3月,即将从中山大学医学院毕业的硕士生王×终于和上海一家区级医院签下了就业协议,这还不是正式的聘用合同。签约的时候,她带着初出茅庐的毕业生特有的焦虑,问了一下如果单方面解除协议需要支付多少赔偿金的问题,医院人事科的工作人员立即停下手中的笔,警惕而不耐烦地说:“如果不诚心来,不如不签,我这里还有200多份简历在等着呢”。这种毫不客气的直率态度吓到了王×,也把其他如鲠在喉的问题,待遇、编制、进修机会等等全部吓回她肚子里去了。
    这份协议带来的安全感是无与伦比的。她的很多同学仍然陷身于“海投”。这个新名词指的是毕业生无目的、无区别地向一切可能的岗位投去简历的行为时,王×可以多少带一点闲情逸致,到那些她真正心仪的医院去碰碰运气了。
    对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和他们的家庭而言,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再是新话题。令人忧虑的是,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越来越多,新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让这个老难题雪上加霜。
    资料3
    新浪网曾经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过“找工作时首选什么?”的调查,在6 070个参加者中,首选公司、企业的占59.14%;选政府部门、国家机关的占26.21%;“无所谓”的占8.57%;选择个人自主创业的只占6.08%。另一项调查显示,基础教育阶段大多数学校没有为学生提供过职业生涯方面的教育,只有2.8%的学生表示对高考时填报的专业“非常了解”,只有12%的学生选择专业是出于对专业的兴趣。不少学生走上社会时一片茫然,“我不知道想干啥”。这说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几乎没有把就业、创业纳入自己的视野,大多数学生只是到大四时才考虑市场和就业,在升学和就业这样人生的重大选择上往往缺乏准备,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资料4
    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的小梁叙述了她毕业半年多的求职经历:首次拒绝她的是一家科研院所,当时她从报纸上看到了招聘启事,自己的学历、专业、年龄等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结果打电话一询问,对方说做实验经常要上夜班,不招女性;第二次找到一所私立学校,一进门对方就说只要男老师,因为“女生太麻烦了”;接下来的几个单位都对女性做了种种限制。一次次碰壁后,小梁说,她准备和父母商量先考研。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夏教授说:“我带的研究生中,很多是像小梁这种情况,还有些硕士也是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继续读博。”考了研就好找工作了吗?刚满32岁的王女士四年前为了深造,辞去了一份待遇相当优厚的工作,但是研究生毕业后却发现找工作又成了难题。到任何一家单位,招聘人员都会转着弯地询问:结婚了吗?两年内有无生育打算?虽然她信誓旦旦地保证以工作为重,但最后还是被“客气”地拒之门外。调查中记者发现,在服务行业,女性的机会还能与男性均等;在专业技术领域,女性的就业压力最大。
    资料5
    2010新年伊始,教育部部长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指出,可以预见,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快速发展,市场接收人才的形势也会很好,这使我们“有信心”。周济说,过去几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国建立了大学生就业体系。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是经济发展。近两年研究生就业形势好与经济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他指出,大学生就业是中国政府和全社会关心的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在近年发展迅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进步,对中国民族振兴和实现现代化都将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中国大学生的数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人才资源是国际竞争的最终竞争,人才质量最终决定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的发展,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
    资料6
    2009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32万人,总就业率为85%左右,其中选择留在江苏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78.9%。在留苏的毕业生群体中,选择到苏南5市发展的有63.7%,在苏中3市的有16.89%,在苏北5市的有19.4%。
    无锡人事局人才中心的王振华主任认为,人才的流向与城市的产业结构关系密切。他向记者介绍,IT、电子、化工等历来是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因此,制造业、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就成了毕业生的四大主要流向。
    苏北等县市从2009年起陆续出台了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针对到本地就业的紧缺、急需优秀毕业生,给予4万~8万元奖励;部分县市还将对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按月发放500元~2 000元就业补贴。自愿到县以下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可直接转正定级,并根据其意愿帮助办理落户南京或省内其他城市。对于志愿到西部、东北、边远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各级人事部门将免费推荐就业,帮助其优先办理户籍迁移及人事代理等手续、减免相关费用;在报考公务员时,参加志愿行动的毕业生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录用。这些措施也吸引了许多毕业生。
    资料7
    上海市人力资源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预计上海2010年就业最困难的时期在3~7月。3月份,大批农民工将回流,许多外企2008年的财务情况也要到3月份才见分晓,3月至7月又是大学生签订就业合同的高峰期,届时上海将出现求职高峰。为此,上海正制定系列措施,确保就业。为促进大学生就业,上海将出台一个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应急计划。与会代表认为,摆正就业观念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
    根据职业规划咨询权威机构向阳生涯的多年研究表明,要解决就业问题仅仅解决职业机会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调动求职者个人的求职热情。虽然当前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但是不管政府出台怎样的应急计划,所有就业政策及计划的出台,解决的终究只是职业机会即上岗就业的问题。对于农民工和大多数学历不高、技能不强的低要求就业者来说,能得到政府提供的职业机会往往能解决个人甚至是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对于大学生就业群体来说,仅有上岗机会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天之骄子寒窗苦读了十几载,如今走出校园迈入社会,怀着满腔的热情想在工作中大展拳脚,以期从中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机会。所以,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应从长远着手,在就业中确保工作经验能为后期职业发展服务,向工作要价值,这才是当前的核心任务。
    资料8
    山东省某高校研究生孟×告诉记者,他是学化学的,当时因为专业不是很好,不少同学都没有顺利地找到工作,光他认识的没找到工作的同学至少有20%,但最后校方公布的就业率却高达91%。
    “就业率怎么统计是很有学问的。”山东省某高校负责就业的老师告诉记者,之所以能计算出这么高的就业率,是因为目前就业率的计算公式比较宽泛,其公式是:就业率=(毕业生总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而学校在统计时,既包括签订正式就业协议和应聘协议的,也包括出国留学的,这样一来,比例自然就高了。山东省某艺术类院校的宣传部长则告诉记者,由于学艺术的学生不少选择了单干,为此学校颇为头疼。如果只统计实际就业人数,这样的就业率不但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和排名,来年的招生也成了问题。据了解,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在统计数字上动脑筋,甚至公然暗示学生,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拿来一张拟接收意向书即算做就业。据了解,有的高校为了保证高就业率,就推荐同学和一些定点的单位签约,一签就是上百人,等统计数据上报以后再统一辞掉,其间也不上班也不发工资,完全就是挂个空名。
    采访中,教育界人士指出,现有的就业率统计排行对高校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它并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出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更不能作为评判高校开设专业的“硬杠杠”。就高校而言,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根本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于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适销对路”的人才,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就业率才会自然而然地逐步提高。
    资料9
   “博士等于鄙视。”当记者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博士生小朱谈起就业问题时,开朗的小朱颇为无奈地说。
    令小朱没有想到的是,从2009年10月中旬到2010年1月,他投出去了无数的简历。但最终都是石沉大海。一直学经济的他,先后被国内四大银行“鄙视”,这使小朱一度开始怀疑自己选择读博士的初衷。
   “我200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时,还被建设银行录用了呢。现在,读了博士之后,反而连笔试的机会都没有给我,早知这样我何必读博呢。”说起这些,小朱深深地叹了口气。
    据教育部公布,2010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达600多万人,再加上历年累积的未就业人数,可谓压力空前,而出路却相对有限。经过10年的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再也不是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有人戏言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求职中的自己是一个‘茶几’,堆满了‘杯具’”。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但由于毕业生供给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市场消化超重供给的人才需要时日。
    据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研究生范珊珊介绍,对于文科生来说,岗位需求较少,竞争异常激烈,有些岗位还存在性别、地域等方面的歧视。
    老家在安徽的范珊珊年初听说国家要取消大学生落户限制,特别高兴。“但仔细看了一下,原来直辖市是除外的,空欢喜了一场。现在形势这么严峻,我也不敢奢求了。”“2009年到学校招聘的企业数量明显减少,招聘人数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与往年相比,有些单位仅招一两个人。”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王伟明感受到2010年就业形势比往年严峻。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近年来已成为我国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2008年年末爆发的金融危机无疑使得国内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雪上加霜。面对这个问题,人们不禁会问,大学生就业难究竟原因何在?
    就此问题,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鸿雁认为,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二是很多刚毕业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三是大学本身的办学思路问题,大学本身将学术研究与学生就业的功能混为一谈,对学生就业缺乏足够重视。
    具体而言,大学生在校期间,就业方面的指导存在不足。首先是在大学的教学安排方面,包括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与市场需求、就业状况相脱节的问题相当普遍。其次是很多用人单位,都缺乏与高校之间的常规性供需渠道,其对人才的需求信息无法顺利到达供给方。最后是学生方面,虽然疲于奔命的“考证族”大有人在,但真正懂得结合自身特点、市场需求和行业状况进行职业规划,有方向、有目标、有步骤地发展自己的学生并不多见。
    此外,每年在大学生择业的高峰期间,高校和用人单位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举办人才招聘会和组织各种考试等,但由于缺乏指导协调和信息交流,涉及的各方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从而大大降低了供需成功衔接的几率。
上海社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认为,高等教育过度扩招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虽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长,但如果短期内扩招的学生数量超过市场吸纳量,就业难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过量扩招虽然加大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但同时也造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周海旺说。
    中国高校自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1999年和2000年,招生规模分别比上年增长了41.20%和30.77%,此后每年高校招生都在同期基础上有所增长。这使得涌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连续几年大幅增长,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工业化初期到中期的转变中,在这个阶段,应适当扩大针对专业应用技术的高职类院校的招生规模,而减少一些综合性大学的扩招配额,这样,中国的教育培养模式就更有针对性,既培养了技能型人才,也为综合性大学提供了充裕的师资力量和环境去培养精英。”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汪怿说。
    汪怿还认为,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脱节问题,即高校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配套,毕业生在动手能力和知识储备等很多方面,都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看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在于切实促进经济转型,实现国民经济从以传统制造业和农业为主,向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其中最关键的突破点又在于放宽或取消对服务业的政策管制,并大力促进其发展,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人才。他解释说,服务业占GDP的比例,美国是80%以上,日本是65%,印度也达到50%,而我国仅为40%左右。“我国服务业发展缓慢的现状,一方面降低了该行业提供脑力劳动岗位、吸纳大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缺少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的支撑,我国的传统制造业也迟迟未能升级换代成现代制造业,从而进一步限制了现代制造业就业市场的发育。”
    只有放开对服务业的政策管制,让资源自由地流入这一领域,并以政策手段引导其健康发展,通过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从而大幅度提高经济体制对脑力劳动者的吸纳能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中国就业研究所副所长杨伟国教授认为,户口限制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资源的充分自由流动,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取消户口限制,拆除限制大学毕业生自由流动的藩篱,打破人才招聘使用上的条块分割,将就业竞争、人才竞争的范围,由原来的某个地区扩展到全国,将有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杨伟国说。
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应该形成两个共识。首先,大学生就业质量也应当成为衡量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需要政府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以及制订调整合理的就业政策;第三,家长和学生的就业观念需要转变。
资料10
    石磊是太原师范学院的应届毕业生。2009年10月,他通过了一家网络企业的面试。但这家公司告诉他,需要试用3个月才能决定是否最终聘用。为了求职成功,在随后的3个月里,石磊起早摸黑地工作,期间,这家公司负责人频频向他表示,表现好就可以留下来,这使得石磊更加努力工作。然而,年关将近,就在石磊满心期待签完协议回家过年时,却被告知无法签约。
    “这三个月我付出了许多努力不说,单是招聘会我就错过了不知道几个,机会成本太大了,这三个月简直就是一场噩梦。”石磊说。
    石磊的经历并不是个案。记者连日来采访发现,当前就业市场中存在的诸如此类的“试用而不录用”、“用而不聘”现象,正成为许多大学毕业生的“梦魇”。
    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山西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宏林告诉记者,近年来,一些用人单位抓住大学生急于就业的心理,以“试用”为名大量招进大学生,而最终录用的寥寥无几。
    “不久前,一家股份制银行在山西大学要了60多名学生试用,结果签了就业协议的只有三四个。”陈宏林说,银行是“试用不录用”的典型代表,一些银行每年都打着试用的旗号过来要一批人,推销信用卡等业务,学生们辛苦干了半年后,说不要就不要了。
    山西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献忠说,很多企业常年都在招聘,之所以是常年招聘,就是因为光试用不录用,把大学生当成周期轮换的廉价劳动力,恶意廉价使用大量大学生,使用一段时间后,采取种种理由解聘学生,或者增加劳动量、减少待遇,让学生主动辞职。这部分用人单位以企业为主,民企居多,但也不乏一些知名企业、银行。
    民盟山西省委社会服务部部长康国强近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专题调研。他说,利用“试用期”廉价使用大学生劳动力的现象在山西企业用人单位中较为普遍,这种现象让大学生有付出没回报,不仅耽误了找工作的宝贵时间,使大学生的求职信心受挫,也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造成较大影响。
    大学生“零薪就业”表明许多大学生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开始面对现实、降低自身的期望值,从这方面来讲也许是一个好现象。但是,“零薪就业”并不是一个理性行动,实为下策。无论是家庭富裕者还是家庭贫寒者,每个家庭为数年寒窗苦读的大学生付出的人才“生产成本”都是巨大的。可能对于家庭富裕者,半年或者一年没有工资算不上什么,可对于那些期望孩子毕业后能补贴家用偿还读书债务的家庭来说,半年或者一年的工资并不是个小数目。对于大多数用人单位来说,它更看重的还是个人的能力。“零薪就业”一方面加剧了人才市场竞争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不能使求职者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想要通过“零薪就业”来增加竞争筹码的大学生们,一定要慎重考虑了。
    资料11
    金融危机的大风暴席卷全球各地。在国内现在很多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工作难找不说而且在城市生活的消费成本逐渐增高。国家有关部门一直积极努力的致力于研究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一位姓黄的女大学毕业生的成功创业经历可以给大家一些思考。
    小黄大学就读的是平面设计专业。毕业以后也曾经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而跑细了双腿。但是不管做出何种努力都收效甚微无功而返。不是对方企业要求有几年的工作经验她不够资格,就是把她当成廉价的劳动力。在经过许多次无果的面试以后她打消了找工作的念头,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自主创业上。小黄依托自己的专业,借钱在学校附近租门面开起了一个小小的打印设计服务社。
    她初出茅庐,经验不是很丰富,光靠自己的设计才能和用心的服务,往往是赢得了好评,却叫好不叫座。开店后,长时间维持着保本的状态。每个月几乎都在为房东打工。后来她逐渐改变思路开始销售一些电脑耗材等产品,但是没想到自己进的货竟然有质量问题,用户使用以后导致机器损坏还和她打起了官司。
    小黄始终觉得,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这一切都只是成功前必经的道路。就是她这种乐观的精神终于打动了老天,更打动了她的客户。
    小黄事业上的转机来源于自己的一个老客户。自从她开店以后就经常有个同年龄的男生来找她设计一些商标、图片。她对这个年轻人的职业一直非常的好奇。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告诉她,他是一个淘宝客。小黄觉得很奇怪,自己也知道淘宝网是用来买东西的,那么淘宝客又是做什么用的呢?怎么能赚钱呢?原来淘宝客是现在新兴的一种职业,由于淘宝网上的各种商品品种繁多,所以往往用户在采购的时候会应接不暇,不知道在什么店买什么产品好。所以淘宝客就成为卖家和买家之间的桥梁,把卖家最优质的产品通过淘宝客设计的主页推广出去。这样一来只要在淘宝客设置的主页上购买的产品,卖家会按照事先设置好的佣金给予淘宝客一定的回报,于是利润就来了。小黄在听过以后觉得十分新奇,这才明白原来先前帮助他设计的那么多漂亮的图片页面原来是做淘宝客的。
    在那个男孩子走了以后她也开始在网上寻找起相关的信息。通过调查和了解,她发现现在做淘宝客的人还不少。于是小黄也决定试试看,她设计了一个非常漂亮的页面,把一些佣金比例高的产品都放在了上面。后来经人介绍,她又使用了一个推销软件。在这个软件的帮助下,小黄的淘宝客主页浏览量蒸蒸日上,有一天竟然超过了1万次的点击率。随之增长的当然还有她的收入。
    从她谈论时候的兴奋表情来看,的确这第一次的成功对于她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也奠定了随后事业发展的基础。现在小黄不但自己做淘宝客,而且还介绍其他同学校的朋友做。形成了当地的一个淘宝客联盟,而她是这个联盟的盟主。
    21世纪最大的趋势就是自主创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走创业这条道路,不仅解决了毕业以后的生活费用,也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面对迅速发展的市场,我们应当鼓励大学生抓住最好的时机,在没毕业以前就先动起来,先学起来,先赚起来。毕业以后才能够更好的踏上社会这所学校!
    资料12
    2009年,黑龙江省各类高校毕业生总数达19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省内44所高职专科学校的就业率远远高于26所本科院校。而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省内顶尖高校就业形势相对乐观,真正就业难的是省内为数众多的普通院校。这样,黑龙江就形成了两端高中间低的就业“橄榄形结构”,即掌握高端技术和实用技术的大学生就业较好,位于中间层的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鲁锐专项研究大学生就业课题。她说,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错位问题。就业难,除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问题外,社会就业结构不合理也是原因之一。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另一种现象是很多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表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在这里,高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鲁锐分析,目前各大高校都在努力创办“综合性大学”,所谓“综合”很重要的表现就是专业要设得多、开的全,这无形中带来了许多弊端。因为实际上许多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达不到综合性大学所应有的高度。而过多的“综合性大学”带来的另一恶果就是各类热门专业遍地开花。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当年一些炙手可热的专业,如今却已是明日黄花,大量过剩。某大学法律系一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就是全国法律系统缺口人员的三倍,其他热门专业如计算机、新闻等也都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达到相对饱和状态。然而,这些早已饱和的专业仍在持续扩招,这势必加剧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近几年,高校作为大学毕业生的生产者,一直采取措施想办法促就业。目前,省内各高校都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高校工作的重点,纷纷架设信息平台,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同时,在专业建设上根据市场实际,结合自身条件不断做调整。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每年都对就业率低于80%的专业做适当调整,缩减招生幅度2%~3%。东北农业大学的改革力度更大。两年前,东北农大经济管理学院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原本招收100人规模缩减到40~50人。一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坦言,这个专业的就业压力很大,减少招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此外,东北林大组织在校生开展面向社会的实习活动,让学生早一点接触社会,形成自己的职业规划。东北林业大学园林设计专业的一位姓周的同学讲,大学四年里他每年都有外出实习的机会,与许多学校走马观花式或简单粗放的实习不同,林大学生实习的地点都经过校方精心挑选。通过高质量的实习,学生不仅对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回到课堂,知道自己该学啥;而且对自己将来的就业目标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在林大依托学校传统优势建立起来的园林类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生命科学专业就业前景都很乐观。
    三、作答要求     
对于目前社会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请你尝试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字数控制在250字以内。

选项

答案对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1)进一步完善政策,打破限制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 (2)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 (3)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 (4)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提供税费优惠和小额贷款,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和跟踪辅导等服务。 (5)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 (6)加强劳动法律监管,禁止企业违法恶意滥用试用期制度,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JOy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