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材料二: 课文摘录: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材料二: 课文摘录:
admin
2020-09-25
15
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材料二:
课文摘录:
江南地区的开发
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还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当时的江南地区,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安定。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下,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例如,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使谷物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材料研读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想一想,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一、新课导入 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带领学生简单回顾东晋的兴亡历程和南朝的政治概况,指出由于北方的战乱,大批民众迁移到江南地区。接下来,教师以设问的形式引出本课的主要讲授内容。即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设计意图】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采取复习旧知识和设问的形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 (一)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背景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组从《史记》中摘录的材料。 教师:同学们阅读完这组材料后,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 学生:秦汉时期,北方的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的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较为落后。 (二)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 教师:那么,江南地区要想得到开发,需要哪些条件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和老师发的材料展开讨论,找出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有利条件。 (教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将事先准备的相关材料分发到学生手中。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回应学生提出的疑问,并对学生在讨论中的相关表现加以记录。) 教师:讨论结束了,请各小组代表说一说当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有利条件的具体内容。 各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简短点评。 教师:通过上述发言,我们可以将当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有利条件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第二,江南地区较为稳定的社会局面,有利于社会生产活动的开展;第三,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第四,江南地区的统治者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第五,南北方劳动人民付出的努力。 (三)江南地区开发的具体表现 教师:在上述有利条件的支持下,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尝试总结一下其中的相关内容。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自行总结江南地区开发的具体表现并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要点评后。归纳江南地区开发的具体表现。 (1)农业:荒地得到开垦,耕地面积增加,水利工程得到兴修;农具得到改进,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生产技术得到推广,实现精耕细作;谷物产量得到很大提高;种桑养蚕、培植果术、种植药材,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2)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炼、造船、制盐等行业获得显著发展。 (3)商业:地区间的商业交流频繁,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教师:江南地区得到有效开发,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设计意图】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的形式,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相关知识,实现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时,能够关注学生间的差异,合理地进行分组,对学生的讨论加以指导,提升小组讨论活动的质量。 三、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东晋政权的兴亡历程和南朝政治的主要特点,知道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具体表现。那么,江南地区在后面的历史时期里会继续发展吗?江南地区的发展同我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的变动有何关系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搜集相关资料,进行了解。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揭晓这些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教师简单回顾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埋下伏笔,可以激发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四、作业布置 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课堂练习试题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下结合所学内容,独立完成练习试题。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要求学生解答练习试题的形式,可以检测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效果,找出学生掌握薄弱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补充和完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IYa9FFFM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案例:下面是某教师在讲授“浮力”时的片段,教师已经讲完浮力产生的原因,开始讲授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师:大家知道了浮力产生原因,那么大家认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生: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师:不对。浮力的大小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标准为:“通过观察实验总结实验背后蕴含的物理规律。”材料二某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有关“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内容如下: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材料二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关于“磁生电”
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教学时教师经常是边朗读、边解释,或边朗读、边让学生把课文中的重点内容用笔勾划出来,或分析句子的结构特点,讲清有关新、旧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甚至要求学生能把重点句子熟读、背记。材料二一位老师在讲到有关喀斯特溶洞内千姿百
下图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下列四幅图中,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一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
同盟会宣言中提到“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这孙中山的哪一主张相符合?()
“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在东汉时期逐渐推广到全国,分析下列提供的几种情形,其中直接有利于推动当时“铁犁牛耕”耕作方式普及的因素有()。①东汉时,“二牛抬杠”式的耦犁被一牛挽犁的耕作方式取代②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的不断发展③东汉
1908年11月17日《申报》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皇帝崩,翌日电传遗诏……”光绪抱着自己终生的遗憾在瀛台涵元殿病逝,终年38岁,后追封为“德宗”皇帝。下列对材料中的有关知识解说不准确的是()。
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代表作是()。
随机试题
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通常有________法、________法、________法和________法四种。
下列关于《伊利亚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陶渊明诗作中,成就最高的是
初乳与成熟乳比较,下列正确的是
病毒性肝炎产生黄疸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下列对最低保修项目和保修期限表达有误的是()。
某新建双线铁路的一段软土地基,初步设计有两种处理措施,一种是插打塑料排水芯带,一种是浆喷搅拌桩。如果塑料排水板处理后,路基填筑时发生坡脚隆起。问题:请分析发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可能在哪几方面?
HDLC是一种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它是一种(117)协议。
Duringrecentyearswehaveheardmuchabout"race":howthisracedoescertainthingsandthatracebelievescertainthingsand
IamalwaysalittlepuzzledwhenIhearpeoplecomplainaboutthedifficultiesoffindingagoodjob.Youngpeopleintheir20s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