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4.请在

admin2015-09-25  25

问题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4.请在《申论答题卡》上作答。在草稿纸上作答或其他地方作答一律无效。
    5.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在很多父母的眼里,孩子就是家庭生活的全部理由与希望,如果一场变故使这样的理由与希望骤然化为乌有,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打击?
    面容憔悴、目光呆滞、毫无生气,记者见到她时,着实吓了一跳,脑海中不自觉地跳出“心灰意冷”四个字。“你就叫我‘贤明之子’,这是我儿子的网名。”儿子去世已经一年,她依然无法走出痛苦,往事总是像放电影一样,一遍遍地在脑海里回放。
    7月25日,星期一。“贤明之子”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她突然接到儿子单位的电话,说他被送进医院了。儿子在杭州一家机关单位上班,每个周末都会回富阳的家,陪陪爸妈。“前一天还看他好好的”。“贤明之子”虽然着急,但没有往更坏的地方想。赶到医院,医生的脸色很沉重,她才感到情况不妙。不幸很快降临,儿子当天就因突发心肌炎,抢救无效去世。
    儿子走了,她的心也像被掏空了。每个星期五晚上8时,她都会去自己家附近的514路公交车站,因为以前儿子每到周末就会坐这趟公交车回家,她要等儿子回家。晚上8:30、9:00、9:30……车来车往,却再也无法看到儿子的身影,丈夫要拉她回家,她就对着丈夫又打又骂。原本不会喝酒的她,也开始一大口一大口地往嘴里灌白酒。喝醉了,她便摔杯子、碗筷、桌子。数不清的夜晚,在她和丈夫的抱头痛哭中悄然流逝。每逢节日,很多亲戚朋友会打电话叫他们一起吃饭,“贤明之子”和丈夫却早就关机了。“别人是过节,我们是躲‘劫’。”她说,看着别人高高兴兴地过节,自己心里就更不好受了。
    2.刘桂兰今年57岁,2008年,她唯一的儿子小凯突然病倒,仅仅4天便离开了人世。今年,刘桂兰在一家养老机构花4万元购买了一个单人床位。她说失去儿子后,最担心的是养老问题,现在她和老伴身体都还好,可以相互扶持照顾,如果有一天他们两个人中有一个先走了,另外一个怎么办,“说得不好听点,住院做个手术,连签字的人都没有”。
    刘桂兰说,养老院的床位是给后走的人留的,“如果我不在了,老伴去住;如果老伴不在了,那我就去住”。老两口都是退休职工,工资不高,但维持平常的生活没有问题。两人曾想过一起住进养老院,可是要住进好一些的养老院,他们的退休工资却远远不够。
    调查发现,100个“失独家庭"里,不为养老担心的仅占6%,这部分家庭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兄弟姐妹的孩子成为照顾他们的主力军,愿意为他们养老;有94%的“失独家庭”对于未来的生活表示担忧。生病后由谁照顾?老年后由谁赡养?临终后事由谁来处理?这是大部分“失独家庭”都比较关心的。
    20年前,北京的林玉芬失去独子,丈夫中途又突然病倒,住院接受了肾摘除手术。“冬天是最遭罪的,排队、挂号、检查、输液……我一个人跑,冻得直哆嗦,跑不过来也得跑”。当年已近60岁的林玉芬特别紧张,虽然不时有侄子、侄女来探视,但“不是自己的孩子,怎么好意思支使人家”。丈夫住院10多天,她寸步不离地守了10多天,“生怕他出一点差错。我只有他了”。出院后,她害怕了,夫妇俩坚持每天锻炼1个半小时,“不出毛病,就不用去医院”。
    哈尔滨的刘芸,停用手机的一个考虑是“省钱”,“这样,每月300元就够花了”。这位“失独”的老人,每年要打两针血栓通,他说:“医院的要22块钱一支,太贵。我自己在药房花6块钱买一支,在小区诊所加7块钱就打了。”
    根据合肥市统计局2013年公布的一份“失独群体”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显示,合肥市“失独群体”面临的最大困难多为保障问题。半数以上的“失独者”面临经济困难,4%的“失独者”有住房、养老难题,有疾病困扰及医疗问题的占12%。三分之二“失独者”月收入不足千元,大多数“失独者”入不敷出。62.8%的“失独者”收入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基本和完全满足需求的占37.2%。
    另据了解,以当前生育率计算,2018年我国人口开始负增长,从那时开始社会负担加重,而“失独老人”的年龄会更大,经济来源困难,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面临养老的窘迫。
    3.“失独家庭”,顾名思义,即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失去的形式多为独生子女死亡。
“失独者"年龄大都在50岁开外,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春天里》的这句歌词唱尽了“失独家庭”的悲痛与凄凉。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可能将不得不直面这种悲痛与凄凉。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15—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约为万分之四,也就是说,中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截至2012年的不完全统计表明,全国范围内的“失独家庭’’已超过了100万个,这意味着有近200万老年人成为“失独  者”。而一些人口学家以此推算,中国“失独家庭”未来将达到1000万。“失独者”正在成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如何让他们走出阴霾,充满希望地生活下去,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以及每个个体都有所作为。
    在2014年5月17日开幕的第三届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年会上,会长戴正清呼吁相关部门、社会团体能够走进“失独家庭”,感知他们的痛苦,关爱“失独人群”的心理问题。
    戴正清表示,近年来,涉及“失独家庭”心灵创伤等的咨询逐年递增,“失独”问题从过去不能触及,到近年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正是体现了这一社会问题的扩大化。相比起抚慰失去子女之痛,更重要的是将“失独人群”领出黑暗的过去,重建继续生活的信心。如果忽视“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缺少健全的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疏导以及心理问题预防机制,可能引发危及家庭和社会的种种问题。他介绍道,美国政府已经将美国公众心理健康服务与躯体疾病治疗一并纳入医疗保险之中,对弱势群体给予优惠照顾。如果能够把心理咨询及治疗纳入医保,就可以造福更多需要帮助的“失独人群”,让他们得到专业、系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4. 2014年4月21日,来自全国的240余名“失独父母”代表进京,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咨询政策、表达诉求。日前,卫计委发布答复意见书,针对“失独者”提出的“给予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国家行政补偿”的要求,答复意见书中称,“对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给予国家行政补偿没有法律依据”。
    于法无据,也许是现阶段无法回避的事实,但对那些“失独父母”来说,这答案显得有些冰冷。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曾因“清退代课教师”的说法被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批评,他随后领悟到,“尽管政策是冰冷的,但传达政策的时候可以是温情的”。实际上,这并不仅仅是发言技巧,更体现了对这些弱势者的“国家态度”。
    一个充满天伦之乐的家庭最终成为“失独家庭”,其中有很多因素,但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这个家庭曾经为履行法定的计生义务而作出了“只生一个”的选择。按照计生部门的说法,超生者因为“多出生人口侵占了较多的社会公共资源”,所以必须缴纳一笔不菲的“社会抚养费”,相同的逻辑必然推导出一个判断:坚持只生一个的家庭无疑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贡献,而今他们面临“失独”之痛,给予必要的补偿、抚慰是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
    和心理慰藉、社会关怀等工作相比,物质救助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一环,同时也是多数“失独家庭”最基础的诉求。事实是,这个诉求并未受到漠视,近年来全国各地几乎每年都会面向“失独老人”发放数额不等的补助金。但在这样一个救助的过程中,有两点尚未尽如人意:一是专门针对“失独家庭”的救助还未上升到国家和制度层面,缺乏法律的支撑;二是救助与现实生活有脱节之嫌,突出表现在救助标准过低,多数地方的标准多年来始终徘徊在200元左右,在专家看来,这点补助“在当今日益高涨的物价面前只是杯水车薪”。
    由于“失独家庭”牵涉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近年的“两会"都会有众多代表委员对此表示关注,或建言大幅提高补偿标准,或主张设立专项基金,或呼吁在社会抚养费中明确一定的比例用来救助“失独家庭”。而一些地方已经作出了行动,如上海市自2013年起将独生子女死亡父母的特别扶助标准从原来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了500元。
    只要承认救助“失独家庭’’是一种义务,物质补偿又是最基础的工作,那么无论从哪里列支,像上海这样提高补偿标准无疑是当下最可行的办法。但居于国家层面,从长远看来,一个庞大群体的救助还是需要制度式的保障。
    清华大学潘教授的儿子2007年因工作劳累突发疾病意外去世,悲痛的潘教授曾跑过好几家养老院,想给自己和老伴的晚年找个依靠,但所有的养老院都将他拒之门外。因按规定,养老院接收老年人人住需有子女签字,工作了53年的潘教授如今75岁了,却因没人能给他和老伴签字而住不进养老院。
    有人建议,政府应重视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及时完善社会化养老和救助机制。一项“社会应该怎么救助‘失独者’?”的网络调查,或许能给人们更多的启发。调查显示,近八成网友认为应推行政府主导的“失独者”家庭社会保障机制,六成网友认为应放宽对“失独者”领养子女的条件限制,近五成网友认为应提高对“失独者”的养老保险投入,近四成网友认为应组织专业人员加强心理救助。
    中国老年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杜鹏说,解决“失独老人”养老困境,是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应引起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需尽快采取措施,给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我国在老年人将达到2亿的情况下,于2012年实现了养老制度全覆盖,人大常委会还于2012年12月下旬修订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一次写入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内容,专门加了监护人条文,监护人可以是家庭成员,也可以是基层组织,这在制度上向前进了一步,“失独老人”想住养老院,基层组织或帮扶的团体可依据这一条,承担起监护人职责。
    另外,民政部部长在2013年“两会”期间表示,“失独老人”可按“三无”老人提供赡养。这是好的起点,但还需进一步细化、完善。他谈到,解决“失独老人”养老问题,迫切需要建立完整的登记制度,要摸清基本状况,才能提供帮助和精神关怀,这需要政府部门做。至于怎样做更符合“失独老人”的特殊需求,可以尝试不同模式。
    5.“失独家庭”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
    福建各地为此相继出台和完善了相关政策。从2007年开始,福建省开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试点工作,2008年起全省全面推行这项制度,并列为当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当年,由政府给予子女死亡夫妻每人每月不低于150元的扶助金。2011年将扶助标准提高到200元,2012年再次提高到400元。
    日前,石狮市出台《关于开展对失独家庭帮扶救助的实施意见》,实施多项新政对“失独家庭”开展帮扶救助,从经济帮扶到心理安慰,提高“失独家庭”的生活质量。被认定为“失独家庭”,将一次性获得3万元慰问金。年龄在49岁以上的“失独家庭”夫妇,从目前每人每月补助400元提高到1000元。同时,该市还将组建心理辅导队伍,对“失独家庭”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鼓励“失独家庭”再生育,并为其提供各项技术服务和生育指导;鼓励“失独家庭”养、领养、过继子女,并在办理手续时提供方便。
    2013年10月16日,北京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首次将“失独老人”纳入由政府给予的福利保障体系。
    《意见》指出,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对城市“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抚养人确无赡养能力)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中的老年人实行政府供养,保障其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对低收入、失能、“失独"、高龄和特殊困难老年人,由政府给予相应的福利保障。
    日前,由河北省政府出资、社会专业组织进行对口服务,以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为目的的“暖心续航——关爱失独家庭”工程在保定市启动,该市首批107个“失独家庭”将从中受益。
    保定市“暖心续航——关爱失独家庭”工程由省政府提供专项资金,由图书馆VIP(保定)人文学院教师团队创立的恒爱家园服务中心具体承办,该中心服务团队由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组成,从健康辅助、情感支持、社会回归和能力发挥四方面为“失独父母”提供帮助。
    据介绍,该工程以关注“失独父母”健康问题为起点,为“失独家庭”提供及时的就医辅助、健康义诊、全面体检、住院陪护等服务。同时,对有独特需求的家庭可提供个性化服务,以满足“失独老人”的情感需求和养老需要。
    6.2007年,李铭兰注册成立了“连心家园”,成为武汉市唯一一个正式注册、专门帮扶“失独家庭”的民间公益组织。现在,“连心家园”成员由最初的80户发展到260多户。每个月“连心家园”都会组织大家参加跳舞、跳绳、旅游等活动。在组织帮助下,很多人重拾生活勇气,心灵也有了停靠的港湾。
    “家园刚成立时,大家聚在一起就免不了抱头痛哭。”李铭兰说,“现在,欢声笑语多起来了。”“我们都盼着每个月举办活动那一天,大家聚在一块儿心里就宽慰很多。”一位会员这样说。
    “妈妈之家”,这个成立于2008年的民间组织是专门为丧子母亲提供心理援助的社会公益组织。“我们把援助分成四个阶段:稳定情绪、消除症状、角色认同、情感支撑和生活秩序重建。”心理咨询师、“妈妈之家”创建者刘猛说,完成每一个步骤都不容易,要花去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在心理援助过程中,刘猛和志愿者们还自制了疗伤秘方。
    “妈妈之花”——一种纸质玫瑰花。一张普通的彩色美工纸,要经过半个小时、6道工序、200多次手工折叠才能变成一朵绽放的玫瑰。制作过程中,志愿者会有意无意地引导妈妈们交流关于未来的话题,让她们渐渐走出痛苦,关注当下,谋划未来。
    “天堂对话”——通过鼓励妈妈们写信、扫墓,和逝去的孩子对话,把家庭变化、苦恼的和高兴的事情都告诉孩子,在倾诉中弥合情感的伤口。
    “持久关怀”——“妈妈之家”会经常联系一些朋友,给妈妈们寄一些小礼品和祝愿,让她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仍有人在关心、支持着她们。
    7.在上海人的记忆中,始终保留着这么一座桥——外白渡桥,一座庙——城隍庙。它们濒临黄浦江,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古迹之一。如今,又有多少人牵挂它的风雨历史呢?2014年4月16日上午,外白渡桥、城隍庙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游客”——南京西路街道20名“失独老人”,他们在志愿者“一对一”地全程照顾陪伴下,来到这里故地重游,让烟雨蒙蒙的外滩、城隍庙又多了一道人文风景。
    这是南京西路街道计生协会2014年“夕阳依然红——失独老人关爱服务”项目中的一项重要主题内容,主要行程安排包括:静安区和南西街道计生志愿者陪游(游故地、看上海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医生陪乐(做游戏、活络筋骨);上海市摄影家协会摄影师陪拍(拍摄留影照片、制作影集);中外志愿者陪贺(给“失独老人”过生日、吃长寿面);敬老机构志愿者陪观(参观蝴蝶湾敬老院);等等。当天上午,天空下着小雨,尽管天公不作美,但依然抵挡不了老人们游览外白渡桥和外滩的热情。通过与“失独老人”聊天互动,零距离陪伴照顾服务,让老人们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舒缓了情绪,放松了心情,生活变得阳光,充满希望。
    “失独老人”李根才夫妇对本次活动有着更深的感触。前几天,是他们已去世的独生子的生日,这一段时间老李一直是在“以泪洗面"中度过,淡忘了自己的生日,当志愿者们捧出事先准备好的鲜花,为他唱响生日歌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发出了“这是我们一生中最特别、最不平凡的一个生日”的感言。
    活动现场,温馨和谐的氛围吸引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外籍人士的关注,他也主动参与到志愿者团队中,和生日寿星热情拥抱,献上一首英文生日歌。临别时,他的秘书红着眼睛告诉大家:“这位外籍人士是美国最大的一家康复养老机构的总裁,他被你们的爱心感动了!”
    在这次活动中,部分居民区的新进“90后”年轻社工在老志愿者们的带教下深有感触,道出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失独老人’是最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走近他们,了解其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并在第一时间匹配资源,将志愿服务模式固化下来,长期持续地开展下去,需要有四心——爱心、真心、细心、耐心,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服务他人的同时,自己的灵魂、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升华。”
作答要求
“给定资料1—2”集中反映了“失独家庭”的现状,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选项

答案“失独家庭”的现状表现在精神心理状态、养老问题和经济困难三个方面。具体而言: 1.精神面貌差,内心遭受严重打击,难以从失去子女的痛苦中走出来,对生活失去信心。 2.面临养老难题,担忧未来生活情况,生病照顾、老年赡养、临终后事等无人承担。 3.相关保障缺失,收入水平低,经济来源困难,大多难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HyV3FFFM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选调生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