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本卷限时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 2.用黑色钢笔(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第一页准考证号的信息点。 3.看清题号位置,每题都要用黑色钢笔(签字笔)作答在答

admin2011-01-09  35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本卷限时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
   2.用黑色钢笔(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第一页准考证号的信息点。
   3.看清题号位置,每题都要用黑色钢笔(签字笔)作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的一律无效。
   4.请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内容,然后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5.答题结束后,将题本交给监考人员。上交时,务必请他(她)在你的准考证上签收。否则,若题本遗失,由你承担责任。

二、给定资料
   1.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人群体的收人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2008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2.4万亿元投资中,中央政府新增的1.18万亿元在今年的预算中已经落实了一半。目前,中国的第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不过出口和消费仍没有打开局面。
   从去年11月9日公布4万亿元巨额经济刺激计划至今,已过去150多天,在“快、重、准、实”的思路下,各类项目被火速推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在此之前的10月8日,中国呼应全球主要经济体联手降息,代表了雷曼倒下后全球大救市的开启,而4万亿元计划则是中国式救市的概括与象征。
   除此之外,半年来燃油税改革、降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区域经济、创业板、医改等诸多政策也陆续出台。截至3月中旬,中央政府新增的1.18万亿元直接投资在今年的预算中已经落实了一半。
   从目前来看,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几乎直接扭转了中国股市的下跌,也对稳定实体经济起到了作用。
   3.进入抢险第4天,杭州地铁一号线湘湖站塌方现场的气氛依然紧张而凝重。至今天,除8人死亡外,仍有13位施工人员失踪。抢险指挥部于18日晚宣布,由于已过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失踪人员已无生还希望。
   这场事故被称为我国地铁建设史上伤亡最为严重的事故。11月18日,国家安监总局发出通报指出,经初步分析,此次事故暴露出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二是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治理不坚决、不及时、不彻底;三是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流于形式,甚至不培训就上岗;四是劳务用工管理不规范,现场管理混乱;五是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在这个初冬,杭州发生的这场地铁坍塌事故,让人备感寒意,事故原因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但毋庸置疑,在更普遍的意义上,该起事故本身,足以给人们多方面的提醒和警示。针对惨剧,专家们无不痛心:事故原因是综合性的,也是长期积累的总暴露。
   “用最少的钱,干最多的事”,这是目前大多城市工程建设的真实写照。前不久,国务院公布了以4万亿元投资刺激经济的方案,铁道、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成为投资重点之一。与此同时,全国多个城市也相继宣布了庞大的地铁、城铁投资计划,但愿杭州的悲剧,能给他们以警示。
   4.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近一半投资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展开。
   面对这一形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丰峻提出忠告:“要时刻把安全质量放在第一位。”
   近年来国内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其中,城市建筑坍塌事故时有发生,工矿企业中以煤矿企业的事故最为严重。此外,交通事故死伤人数也居高不下。
   中央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中国工程院受国务院委托,2005年成立了以周丰峻院士为组长,钱七虎、王梦恕、卢耀如等12位院士和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所的20多位专家组成的咨询项目组,重点针对我国“地下工程与基础设施工程公共安全技术”开展咨询研究。
   经过持续三年的工作,咨询项目组专家认为,在工业化生产、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群逐渐延伸过程中,将有可能导致环境容量过载,由此引发的能源需求过大、交通拥挤堵塞,城市管理难度加大等实际问题都使得诱发各种突发事故和灾害的因素增多;城市地下工程、油气水电等生命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关键设备等重大危险源不断增多,也相应带来不少隐患。所有这些随着城市建设带来的各种公共安全问题,都需要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去解决。
   与此同时,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许多重大工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兴建西部铁路公路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和建成之后,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效益,但因偶然事故、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造成的后果也将非常严重,从而使安全形势变得严峻,增加了安全保障难度,迫切需要发展公共安全科技来满足保障安全需要。
   “如何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安全、着眼于长远利益,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这是值得各级政府深入思考并付诸实际的重大问题。”咨询项目组组长周丰峻日前在接受《嘹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强调。
   5.我国政府提出的扩大内需战略,决不是囿于市场供需要求和经济宏观调控方面,而是涉及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既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又是根本的方针之一。仅把扩大内需当作调解供求关系的一种手段,就会在制定政策的思路和实施的方法上过于狭窄和简单。在管理政策和方法上不能贯彻中央的扩大内需战略。
   事实上,扩大内需不仅是量的概念,也是质的概念。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不仅仅是发了多少国债,增加了多少外延性项目,而更应是考虑在哪些方面、哪些领域改变落后状况提高档次水平,没有质就不会有量。同时,这个质不仅是产品品质,也包括管理部门工作的质,各个产业链关系和结构的质,各项措施的质,等等。目前负责扩大内需战略实施的部门少、范围窄、不统一,管理方法单一陈旧,以单向控制性为特点,这种管理方式,难以按发展经济的要求扩大内需。
   6.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猜测,根据之前他已经从央行那边获取的一些信息,一些产能过剩的产业获得的贷款不在少数。
   事实上,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就已经让祝宝良感到十分奇怪。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29亿元,同比增长28.8%。从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下面分别简称为一产、二产、三产)投资分别为332亿元、10180亿元和130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0%、26.8%和29.1%。
   “本来4万亿投资计划应该集中民生工程、‘三农’、基础设施在内产业,这些投资方向多属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祝宝良说,“三产、一产投得快,大家可以理解,因为一产农业基数低,三产包括医疗保险等在内,所以85.0%、29.1%增长率并不是说很快,但我不明白一季度第二产业投资速度增长为什么那么快。”
   国金证券最近对上市公司做了调查,结果发现,贷款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中上游和投资周期较长的行业,如房地产、电力设备、煤炭、水泥、有色金属和机械等,而这些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
   祝宝良认为,如果二产投资主要集中在家电、电子元器件、服装、造纸等下游产业,由于这些产业民营企业居多,这可能意味着民间企业真的开始增加,这是真实的经济恢复状况。但是,如果二产投资集中在钢铁、有色金属、造船等这些政府主导的垄断性行业,那么政府4万亿计划可能无法达到计划初衷,因为这些行业产能已经过剩,那么这就预示着产能过剩的调整没有结束。
   7.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这则措辞严厉的通知要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着手进行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自2008年10月1日起执行。
   通知指出,减少电信重复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可节约土地、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保护自然环境和景观。
   工信部提出,已有铁塔、杆路必须共享;新建铁塔、杆路必须共建;其他基站设施和传输线路具备条件的应共建共享;并禁止租用第三方设施时签订排他性协议。
   一个小镇两个发射塔并立、一条马路四五条光缆并行的现象,几家运营商各自在同一地点设立基站。已成为电信业重复建设的鲜明写照。
   据国家审计署的统计,2002年至2006年,5家企业在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1235亿元。由于缺乏统筹规划,重复投资问题突出,网络资源利用率普遍偏低,通信光缆利用率仅为三分之一左右,且增加了企业的折旧和运行维护费用。
   这一现象已在电信业蔓延多年,成为一大顽疾,前联通掌门人杨贤足曾发感慨:“电信网络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其浪费数额相当于建几个三峡了。”
   8.“必须防止这4万亿投下去,变成了地方政府用于重复建设。”《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研究员郑联盛表示,“从以往的经验看,某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会将资金用于见效很快、但对长期发展不利的项目上,包括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的重复修建,以及面子工程和质量不过关的豆腐渣工程。”
   赵锡军也表示,目前十项扩大内需的政策,都是中央政府的指导性方案,但具体落实,仍然要靠地方政府与部门。郑联盛认为:“如果大量款项停留在过去那种重复性建设的水平,这4万亿的投入,不仅不能带来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盲目投资还会在明后年带来CPI上行的风险。”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要将4万亿的资金落在“实”字上。就必须要对即将启动的项目提前规划,整体排查。“今年年底的1200亿启动较快,但明后两年的3万多亿资金,国家必须要进行整体分析,哪些属于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哪些属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哪些能够提高我们企业的长期竞争力,要做好规划,才能防止地方的粗放型投资。”
   此外,他指出,中国还应加强审计,防止资金集中投放过程中滋生的腐败现象。“对此有3点建议。”汪玉凯表示:“首先要扩大专家团队对项目的排查评估。第二,应加大投资项目的全程审计、追踪。这4万亿投建的项目,必须要从开工到收工,建立跟踪审计的机制。第三,就是要改革招标机制,引入第三方独立招标机构的机制,防止主要领导主观介入招标的现象,更要避免项目资金集中于强势部门的现象出现。”
   9.为确保新增中央投资和社会投资的有效性,江苏省多个部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增中央投资和100亿元省投资管理与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加强对新增中央和省投资项目及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检查。
   据介绍,这次专项监督检查重点包括新增投资的资金投向、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和条件落实、安全生产以及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违纪违法问题。江苏省将对不符合投向、实施条件不成熟、配套资金不落实的项目一律不予申报,各地、各部门不得变通处理。同时严防新增中央和省投资用于“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严防用于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防止出现未经批准擅自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改变建设内容、扩大或缩小建设规模等情况。
   江苏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相关单位各司其职,严格落实项目各实施环节责任制,加强对资金使用和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督检查。其中,财政部门应按照投资计划、预算尽快拨付资金,确保新增中央和省投资在计划下达1个月内按照工程进度足额拨付到项目单位,坚决防止滞留、挤占、截留和挪用中央资金。
   江苏省表示,对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政策措施不力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特别是因失职渎职致使中央和省政策措施得不到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要依据有关规定,综合运用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手段,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或领导干部的责任。确保中央及江苏省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到位,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0.2009年3月6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一楼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称。中央政府对此投资方向和重点非常明确,一定不去搞一般的加工工业,不去搞重复建设。
   针对如何保证项目落实并不出现重复建设,张平概述为“两个明确”、“两个严格”。“两个明确”,即是明确投资方向和明确责任。地方的项目,地方政府是责任主体;中央的项目,中央的部门和中央企业是责任主体。在安排的过程中,一定要执行中央的决策部署。
   “两个严格”则是指严格审查和严格监管。严格审查就是要按照规划、按照产业政策、按照准入标准来审定这些项目。在这同时,目前已有财政、信贷、土地和环保部门介入项目审查。严格监管,就是说对这些资金的使用,对这些项目的安排,一定要加强监管。除了要求各个相关的部门监管,中央目前成立了24个检查组,由中央纪委和监察部牵头,另有审计署、发改委、财政部等参与。检查组将长驻在地方,对中央负责。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举措,我们保证投资的安全、合理、有效的使用,避免重复建设,避免‘两高一资’,避免这些资金被截留挪用。”张平说。
   11.随着环境压力的持续增加,民众迫切希望改善环境的声音日渐强烈,“宁骑自行车喝干净水。不坐宝马车喝污水”无疑是其生动的写照。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环保投入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稳定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5%,才能有效控制污染,达到3%才能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正因为如此,环境保护部多次指出,尽管环境保护投资总量不断攀升,但由于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治理欠账太多,环保投资与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的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央政府出台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不仅使人得到了振兴经济的信心,同时也使人看到了改善环保的希望——“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这意味着环保产业因此将获益匪浅。在国务院设想2010年底前拉动地方和社会投资规模达到4万亿之时,权威专家就曾披露,环保项目投资将逾万亿。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已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逾10万亿元,可以想象,环保投资必将因此水涨船高。大量资金涌入环保产业,不仅可以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可以有效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平稳进行。
   不过,投资热潮带给环境保护的不仅仅是机遇,同时也有压力。如果将此次重金投入视为“宝马车”的全新换代升级的话,如何避免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加剧“污水”的污染程度,则是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在过去“唯GDP是举”政绩观的影响下,不少地区曾为短期内获得最大效益留下了庞大的环保欠账。周生贤部长所举阳宗海砷污染事件中,“上缴税金1000多万元的企业,已造成的污染损失高达几十亿元”,即是其中一例。伴随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如果不能控制资金流向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行业,不仅会冲抵加大环保投入的积极意义,甚至可能会因其强大的破坏力造成更多的环保欠账。
   12.最近,环保部就对山西省吕梁市污水处理厂等十余家污水处理厂闲置的情况进行了通报,并表示说,这些污水处理厂必须在年底前整顿完毕,否则环保部门将停止审批当地的新建项目。
   4万亿元投资的背后,环保界也在担心一些地区会不会借发展经济之名放松环保监管紧绷的弦。环保部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建议说,4万亿元的投资应该成为绿色投资,注重投资项目的环境效益,比如铁路、机场、甚至是电厂的建设,应该从一开始就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不能落掉环境这个重要环节,4万亿元带动的应该是绿色GDP。
   13.一些国际机构也在关注中国的4万亿元投资。美国环保协会北京办公室最近准备向中国政府提交一份建议书,希望在未来的投资采购中执行绿色采购。这家机构的项目官员秦虎说,水泥、钢铁等将是今后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石,但这些工业往往也蕴含着污染的危机,政府投资在采购这些物资时应该考量相关的生产企业是不是做到了绿色生产。
   在最近由环保部召开的,数百名国内外专家参加的环境国合会上,不少专家都建议,我国应该抓住此次投资的契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能耗低、污染少的低碳经济。
   国合会“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课题组组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对低碳经济做出了一个通俗的解释:低碳经济包含3个核心要素,即发展目标、减排和成本。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在这三者之间达成一种平衡。也就是在保证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做到低排放和低成本。
   国合会的副主席、世界经济论坛执行主任布兰德指出,尽管经济发展减缓了,但环境保护不能减缓。在当前全世界所面临的经济危机前,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不能以再次牺牲环境为代价。
   14.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就中国经济发展的切实需要看,好比快更重要。我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既创造了惊世的业绩,也积累了许多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既有发展中难以避免的因素,也与我们在既往的发展中较多强调“快”,而常常忽视“好”有很大关系,不下大力气解决,既是中国经济现实的危害,更是长远的隐忧,甚至有可能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就要调整思路,从“好”中求“快”,把“好”放在整个经济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可以说,“好”字当头,就牵住了当前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就抓住了经济运行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可以使我们头脑清醒,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和决策。
   当然,强调发展的“好”,不是不要“快”,而是为了实现持续长久稳定的“快”。中国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是必要的。也正是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让我们的国力空前强盛,为我们积累和创造了求“好”的条件。审时度势,抓住时机,及时实现经济发展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下大气力清除制约经济发展的种种“路障”,才能保障中国经济的列车又稳又快地奔驰向前。
请结合给定材料,围绕“当前形势下如何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鲜明,论述有力,结构完整,条理清晰,篇幅不少于1000字。

选项

答案 “好”中求“快”保障经济稳步前行 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依旧肆虐,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政府必须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为此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政策,一时间,如何花好这4万亿投资,成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问题。 就这一问题,经济学家和民众表达了不同程度的担忧,而这些担忧也并非无的放矢。无论是从现阶段存在的不少问题,还是从可能出现的问题来看,真正让4万亿投资能起到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有众多的问题需要克服和解决。一方面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大型基础设施质量不过关导致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环保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另一方面,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一旦规划和执行不力,极易导致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要想做到标本兼治、未雨绸缪,必须从意识、规划、监督三方面下文章。 把意识从“保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真正转移到“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就中国经济发展的切实需要看,好比快更重要。我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创造惊世业绩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g-盾,既有发展中难以避免的因素,也与我们在既往的发展中较多强调“快”,而常常忽视“好”有很大关系,不下大力气解决,既是中国经济现实的危害,更是长远的隐忧。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就要调整思路,将4万亿投资所起到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使经济发展的“好”上来。 使规划更细致更科学。始终坚持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不断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扩大投资,既注重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又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上,在保增长中提高质量效益。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必须坚决杜绝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切实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每一项决策都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和高度拥护之上,加快办成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民群众期盼、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大事、实事、好事。 落实责任,加强监督。明确项目的责任主体,地方项目的责任主体是省级人民政府;中央项目的责任主体是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中央管理企业。各责任主体要对所属项目的投资安排、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实施效果负总责,并细化落实各实施环节的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自2008年11月底到2009年1月下旬,中央纪委监察部等部门派出第一轮24个中央检查组之后,2009年4月,中央再派24个检查组赴各地,对今年新增4万亿元中央投资进行全程跟踪。这些措施无不体现了中央对4万亿投资监督力度的加强。 叉好又快发展,是时代的选择,也是科学的决策。当前形势下,在4万亿投资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实现经济发展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坚持“好”中求“快”。把“好”放在整个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进而实现持续长久稳定的“快”,下大气力清除制约经济发展的种种“路障”,才能保障中国经济稳步前行。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GXl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