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材料 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然而当今,农村基础教育现状

admin2018-09-24  44

问题 给定材料
    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然而当今,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位于秦鄂两省交界的安康白河县,地处大巴山腹地,县城发展建设用地极为紧张。近几年,县城人口迅速增加,白河县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出现了学生超员,教学设施紧张的现象。由于学校面积狭小,上体育课只好去校外的县运动场,校园里甚至不能举行全校学生参与的集会活动。2300多名学生住宿,只能容纳500多名学生就餐,其他学生主要是靠到学校周边的食堂、小店就餐。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由于没有明确对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的资金数额,仅以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方式下拨,给地方财政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一些地方政府把国家下拨给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经费,挪作他用,加剧了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
    当前农村教师队伍主要由公办教师、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三种类型组成。其中部分贫困地区农村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三分之一以上。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农村学校的外语、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一些课程无法开设。还有相当一批教师长期缺乏培训、知识老化,难以承担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乡镇小学师资队伍严重老化,个别乡镇的教师平均年龄为50岁。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农民收人少,拿出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致使子女失学、辍学,即使参加高考也很难考入名牌大学。农民寄希望于教育使他们的子女另寻出路的想法靠不住了,于是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一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和影响,对学习失去信心,厌学、逃学导致辍学。能成功毕业的多数农村大学生受困于经济压力,不敢待业,就业层次也相较偏低,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对自主创业更是望而生畏。
2.2015年6月,走进C市大观区十里中心学校校园,围墙上贴着一张张老师学生互拍的笑脸: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各种优美的格言警句;多媒体教室内,笔记本电脑和电子白板一应俱全……全然看不出这是一所农村学校。据介绍,经过标准化建设,这所农村学校现有52座标准机房、9座电子阅览室,正准备建数字化图书馆。
    为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大观区启动标准化建设工程。区财政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专款,逐一改造薄弱学校,新建了一批学校或教学楼;通过“校安工程"以及吸收社会资金等渠道,加固改造校舍76个,涉及城乡学校34所,累计投入资金达2亿元。“现在,仅从校舍等硬件上已看不出城乡间的明显差别,一些乡镇的办学条件甚至比城区还要好。”大观区教育局局长雷春明表示。
    针对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突出问题,2015年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向社会公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以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市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八项实举,力促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此推动下,我国将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标准,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我国乡村教师的待遇有望由此得到大幅提高。
    《计划》明确提出,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该意见提出,要提高职业教育促进脱贫致富的能力。到2015年,初、高中毕业后新成长劳动力都能接受适应就业需求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力争使有培训需求的劳动者都能得到职业技能培训。到2020年,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和在二、二产业就业的技术技能人才。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纵向流动”:第一次是“为切实把教育事业办好,我们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第二次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
3.2016年12月18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公益颁奖盛典暨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肯定是出了问题:生源规模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教学质量与城市相比欠佳,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知识退化、教学方法老化……有人甚至说农村教育已经一败涂地、面临消亡、不可逆转。
    江西上饶弋阳县,因为政策真正地向农村教育倾斜,农村学校出现了学生大规模回流的现象。这种倾斜不仅包括硬件、拨款,还包括考评、奖励,以及新教师必须在农村学校任教5年的政策。
    前些年,由于政策导向,农村学校规模急剧缩小,虽然农村学校的学生逐渐减少,但在许多偏远地区和山区,远离县城和乡镇的村小、教学点,依然支撑着难以进城上学、农村最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这种情况下,四川、河南、吉林等地,自发出现了许多小规模学校联盟,学校、教师资源共享,共同推动教学改革。因为形成合力,找到了同道,这些区域的农村教育重新焕发出生机。
    人们对教育问题的判断,有些来自于普遍现象,也有些是个人体验,但对教育问题的抱怨和牢骚,对于改变问题无济于事。在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各地的经验也显示,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关键在于好校长、好教师;充实农村学校师资,关键是培养本土化的优秀教师。比如。湖南省级党委、政府持续10年大力投入农村教育,致力于改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体现了灵活多样的招生方式和培养模式,“县来县去”“县来乡去”“乡来乡去”“乡来点去”等四种招生计划,确保招生培养与乡村教师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广西壮族自治区聚焦农村教育现状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免费定向培养全科教师,重点解决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以及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群体质量,来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是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措施。湖南省泸溪县从2006年起提高乡村教师岗位津贴,目前村小和教学点教师的岗位津贴每月可达1400元,对稳定教师队伍起到了明显作用。江西省弋阳县通过社会集资,为优秀的乡村教师颁发奖金,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教师队伍的作用。
    这些都是第五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的获奖案例。这一奖项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08年发起,每两年一届。这些获奖案例让公众看到了各地在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模式,如果把它们推广,可以由点带面,逐步推动中国教育制度的变革。
    从过去几届的评选来看,教育创新的案例都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而从这一届开始,西部地区的案例变多了。
    更让人欣喜的是,各地的教育制度改革,出现了一些整体性的解决重大问题的创新模式。各地的有效探索使得人们看到了农村教育的转机。教育的希望在基层,真正的教育家也会产生于基层。
4.2015年6月29日,A省B镇中学初165班教室,班主任阳戊寅正在给孩子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思索着去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讲台上,年仅47岁的阳戊寅已是满头银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苍老一些。但这并不影响孩子们对他的喜爱。在孩子们眼中,阳老师就是最美的老师。去年,小湘考上华南师范大学。感慨地说:“我读师大,就是想将来做一个像阳老师那样富有爱心的教师。”
阳戊寅17岁从益阳师范毕业后,一直扎根在安化偏远山区担任乡村教师,曾在9所乡村小学任教。每到一所小学任教,他办公、睡觉都是在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里。有的小学连一个像样的床铺都没有,他就睡在一块木板架在两条板凳的“床”上,一睡就是好几年。有的小学没有电,晚上全靠一盏煤油灯照明,从玻璃的灯罩上飘出一缕缕黑烟,把他的鼻孔熏得乌黑……
    尽管条件艰苦,阳戊寅在教学之余一直坚持自学,先后获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2002年,当了18年小学教师的阳戊寅,考进了镇中学,担任中学语文教师。
    在这所镇中学,阳戊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爱听,教师们也喜欢听。有一次,他上语文公开课,同年级的一名物理教师跑来听课。听完课后,这位教师由衷地赞叹道:“阳老师真有才!”从此,阳戊寅的外号“阳有才”在学校里传开了。
    阳戊寅一家生活很清贫,他的妻子没有工作,工作30年,他们还租住在一套小房子里。即便这样,阳戊寅每年都拿出一些钱资助贫困生。30年来,他资助的学生达100多人,资助的现金达到6万元,还有大量的衣物和学习用品。
    阳戊寅说:“我自己就是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才念了书,当了教师的。每当看到贫困的学生,我总想尽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
5.有这样一群热爱公益的大学生们,三年来的每个寒暑假,他们用勤工俭学攒下来的钱去偏远山区支教。他们是性格张扬、忠于自我、桀骜不驯的90后,但在每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面前,他们放下了任性,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关爱着每一个孩子。他们誓言,支教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们走出“物质的大山”,而是走出“精神的大山”,可以真正挺直腰板说声“我是大山人”。
    在寒假期间,18名大学生利用20天时间,远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民胜乡核桃村的明天小学支教,每人2000元的费用全部都是大学生们平时勤工俭学攒下来的,为了节省开支,队员们坐着硬座,历经60个小时,跨过9个省市,到达四川大凉山明天小学。
    “那是一个在海拔2500米高处的学校,孩子们每天上学要走2个多小时的路,翻越好几座山峰才能到达学校,交通非常闭塞,全校248名学生,只有连带校长在内的8名老师授课,课程只有语文和数学,孩子多数是留守儿童。”组织者和带队人、阳光支教团创建人及社长朱强强说,孩子们连笔记本电脑和单反相机都没有见过,学校的上下课铃声还是最原始的吹口哨方式。
    明天小学的校长王志军说,这些大学生们不仅按照之前准备好的教案授课,还会家访关心学生生活,每天的工作都做得扎扎实实,有条不紊。“都说90后的孩子们娇惯,个性太强,以自我为中心,我不仅没看到这些,反而看到的是宽容、大气和率真,不仅和我们成为了朋友.还获得了当地教育局、家长和村民的赞扬。”王志军说。
    在那里,大学生们教授孩子们从未学过的英语、音体美课程,拍摄成长纪录片,送去课外书、文具、衣物,20天的支教生活让这些小老师和孩子们成了朋友。校长王志军说,临走前,孩子们问他,哥哥姐姐们明年还会来吗?这应该就是对18名大学生最大的褒奖。
    “走出大山,是要走出‘精神的大山’,不仅是思想、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从梦想和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精神大山’走出来,而所有的这些,知识教育是最有效的捷径。”朱强强说,这是现在队员们共同的心声,为大山里的教育尽绵薄之力。
6.教龄30年的甘肃省宕昌县乡村代课老师王世明,2013年被评选为“最美乡村教师”。因为从1989年开始出远门打工过4年,中断了教龄,他至今没有转正,他认为,“可能永远也转不了正了”。如今,他的工资只有400元。而当年与他一起代课的教师转正后拿到了4200元。
    有村民曾当面对王世明冷嘲热讽:“你干代课教师有啥意思呢?一个月的工资不如我们打工一天的钱。”
    王世明的回答冷峻如铁甲:“人各有志,我爱这个职业。我相信老天会睁眼的,我不能前功尽弃。”也有人问他后悔当了代课教师吗?他答:“君子怨命不怨天。”只是,头戴“光环”的王世明的生活并未发生多大的变化。
    和王世明有着类似境况的乡村老师,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这几年“代课教师”的悲情故事也屡屡见于报端,他们的很多遭遇令人潸然泪下,舆论对给其公平待遇的呼声也不曾停过。然而,审视现实,乡村代课教师仍然是个带有悲情色彩的群体。即便是有人已经获得过“最美乡村教师”这样的荣誉称谓,却仍难改变极低的待遇,这正是舆论再度聚焦王世明的一个重要原因。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有一句名言,“希望世界在我去世的时候,要比我出生的时候好”。解读“最美乡村教师”,不仅要看到为人师者的责任和担当,也要看到在美好标签的背后,他们所承载的无奈、艰辛、委屈和痛苦。
给定材料3中说:“农村教育已经一败涂地、面临消亡、不可逆转。”请根据给定材料3,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论述全面。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这种说法过于悲观。农村教育虽然在生源规模、教师队伍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希望和转变也同样存在。 当前一些地区的硬件、拨款、考评、奖励等教育政策开始向农村倾斜,使得这些地区的农村学校出现学生大规模回流的现象。各地区自发地组成小规模学校联盟,共享学校、教师资源,形成合力,使得农村教育重新焕发生机。另外,各地为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稳定教师队伍,培养了大批本土化的优秀教师,并且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地区教师群体质量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积极创新教育模式,助力教育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可见,农村教育并非一败涂地,而是充满生机与希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FCc3FFFM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大学生村官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