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阅读《祝福》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故事导入 1.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绍兴鲁镇发生了一桩命案。据说是一个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

admin2022-03-22  26

问题 案例:
    阅读《祝福》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故事导入
    1.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绍兴鲁镇发生了一桩命案。据说是一个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那么,这个年轻的老妇人到底是谁呢?在她身上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又是谁是这桩命案的始作俑者呢?而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展现这个故事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一起去深入了解、体会文中这个受害者悲惨命运。由此导入新课。
    2.简介《彷徨》。
    二、理清文章脉络
    1.提问:速读课文,列出本文的情节提纲,明确本文的情节内容。
    明确:序幕(1—2):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3—33):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34—53):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54—65):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66—110):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111):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2.提问:作者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上采用了何种顺序,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祥林嫂的一生,小说的整个思路是“现实——过去——现实”。倒叙的作用: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一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设置了一系列悬念吸引读者。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三、了解鲁镇环境及鲁四老爷的面孔
    1.作者将环境描写置于“祝福”的特定背景下,有什么作用?
    明确: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2.提问:小说中的鲁四老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从鲁四老爷书房的摆设以及他的三次皱眉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思想僵化,维护帝制,反对社会革新;以读书人自居,道貌岸然,实则虚伪迂腐;封建伦理观在思想上根深蒂固,对死去的祥林嫂也不宽容,足见其冷漠残忍。
    四、祥林嫂的形象分析
    1.第一次到鲁镇
    (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的句子,并思考:祥林嫂日日忙碌,为什么脸上却“白胖”了?
    明确:说明此时的祥林嫂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已经受惯了封建制度的压迫,心满意足。
    (2)教师播放电影《祝福》片段,再次加深对祥林嫂出场场景的印象。
    (3)她被婆婆和卫老婆子抓走后,鲁家作何反应?体会“可恶!然而……”的言外之意。
    明确:体现出鲁家人的冷漠。
    2.体会祥林嫂的语言“我真傻,真的……",你读出了什么?
    明确:这是祥林嫂深深的自责,对阿毛的忏悔。叙述主语是“我"而不是“阿毛”,祥林嫂真正想说的是自己的悲惨故事,试图得到旁人同情和安慰。
    3.教师出示表格学生自主总结祥林嫂的外貌和精神变化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在精神上所受的迫害和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三次描写对照鲜明,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压迫。
    五、巩固延伸
    1.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明确: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祝福”是小说的中心事件,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作者围绕它叙述祥林嫂生死际遇;作者把祥林嫂的死置于祝福的欢乐气氛中,以乐写哀,用反衬手法深化小说主题,要读者看到封建礼教是如何将一个人活活吞噬的。
    2.文中“大家都叫她祥林嫂”,祥林嫂是她的真实名字吗?鲁迅小说中有哪些无名无姓的人物?
    阿Q:有名无姓    孔乙己:有姓无名    祥林嫂:无名无姓
    问题:
请评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形象的教学过程。

选项

答案第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好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和组织。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该教学实录中教师结合高中学生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以及课文本身的特殊性,以“祥林嫂日日忙碌,为什么却‘白胖’了?”的问题,启发并引导学生展开对课文内容的推敲与思考。而后接着以“‘我真傻,真的……’你读出了什么?”为衔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汇报,在整个课堂分析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第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重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锻炼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还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发挥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的形象,体会封建制度对人的迫害,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的情感。 第三,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案例中教师通过表格引导学生自主找出祥林嫂在外貌和精神方面前后三次的变化,并探究变化背后的原因。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Epd9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