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木材的( )是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是否随含水率而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木材的( )是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是否随含水率而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admin
2013-01-30
34
问题
木材的( )是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是否随含水率而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选项
A、平衡含水率
B、自由含水率
C、化学含水率
D、纤维饱和点
答案
D
解析
区分纤维饱和点、平衡含水率的概念、特点。影响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应用的最主要的含水率指标是纤维饱和点和平衡含水率。纤维饱和点是木材仅细胞壁中的吸附水达饱和而细胞腔和细胞间隙中无自由水存在时的含水率,它是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是否随含水率而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平衡含水率是指木材中的水分与周围空气中的水分达到吸收与挥发动态平衡时的含水率。平衡含水率是木材和木制品使用时避免变形或开裂而应控制的含水率指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DR6wFFFM
本试题收录于: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一级建造师分类
0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一级建造师
相关试题推荐
背景材料:某公路施工项目部在施工前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需要确定施工的组织形式。上级公司要求采用的组织形式能体现下列特点:项目经理权力集中,干预少,决策及时,指挥灵便。各专业人才集中在现场办公,专业技术人员在项目施工中协同工作,可以取长补短,有
背景材料:某公路施工项目部在施工前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需要确定施工的组织形式。上级公司要求采用的组织形式能体现下列特点:项目经理权力集中,干预少,决策及时,指挥灵便。各专业人才集中在现场办公,专业技术人员在项目施工中协同工作,可以取长补短,有
背景材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城市道路的改建工程,按照业主要求,项目部积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由于工程位于市区,业主对施工场地要求高,项目部认真做好总体规划、合理选择临建场地,并绘制了临时设施的阶段性施工平面图,项目经理部在现场入口的醒目位置设置承包
背景材料:某公路工程,合同价4000万元,合同工期270d。合同条款约定:①工程预付款为合同价的10%,开工当月一次性支付;②工程预付款扣回时间及比例:自工程款(含工程预付款)支付至合同价款的60%的当月起,分两个月
背景材料: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包AB路段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交通工程的施工。该路段全长105km,设计速度100km/h,有8个互通式立交,采用封闭式收费,使用非接触式IC卡,全线设8个匝道收费站,收费站监控室有人值守进行收费管理,设一个监控、收费及通
背景材料:某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150m,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158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微风化黑云母花岗岩,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较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施工单位在
下列关于石方路基工程质量检验基本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背景材料:某桥基础为6根2.0m的桩基,桩长20m,地质条件如下:原地面往下依次为粘土、砂砾石、泥岩,承包人拟选用冲爪钻成孔。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使用前进行了水密试验,为防止导管沉放过程中接触钢筋笼,导管居中后快速沉放,并将导管底部沉放
背景材料:某一级公路,全长52.34km,设计车速为100km/h,路面基层采用乳化沥青碎石基层进行施工。该工程的施工单位对基层的施工方法和出现的情况报告如下:(1)拌和过程是在现场用人工拌制;(2)施工人员在拌和混合料时的时
采用喷锚技术、监控量测等并与岩石力学理论构成一个体系而形成的隧道施工方法称为()。
随机试题
Peoplehavebeenholdingheateddiscussionsrecentlyaboutwomen’sexperienceintheworkplace.LastmonthSherylSandberg,chie
EnteringthedramaroomIamimmediatelysurroundedbythefamiliarsights,smellsandsounds.Streaks(条纹,线条)oflightcastbyth
由于MRI是利用磁场与特定原子核的核磁共振作用所产生信号来成像的,MRI系统的强磁场和射频场有可能使心脏起搏器失灵,也容易使各种体内金属性植人物移位,在激励电磁波作用下,体内的金属还会因为发热而造成伤害。可以带人MRI检查室的是
下列各项中,关于政府补助表述不正确的有()。
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时,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总供给曲线移向()。
太平天国侍王府的“三绝”是指()。
面试中的常见问题不包括()
学习了七言律诗以后,教师要求同学们尽可能地列举自己知道的七言律诗,以下列举错误的是()。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的是()。(2016·江西)
20世纪80年代无家可归人数的急剧增加不能归因于将精神病患者从医院推向“社区护理”,尽管大部分这种社区护理的供给是确实不存在的。下面哪项,如果正确,最能支持上述论述?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