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Well-being(直译为良好状态,也常被译为幸福),心理学中有个常用的理论框架将其分为两种:享乐快感式良好状态、自我实现式良好状态,简称为良好状态(幸福)的享乐论和实现论。尽管享乐论和实现论的区分很普遍,但对这种区分的实证证据和理论价值却存在质疑。

admin2018-10-20  24

问题 针对Well-being(直译为良好状态,也常被译为幸福),心理学中有个常用的理论框架将其分为两种:享乐快感式良好状态、自我实现式良好状态,简称为良好状态(幸福)的享乐论和实现论。尽管享乐论和实现论的区分很普遍,但对这种区分的实证证据和理论价值却存在质疑。质疑之一在于这两种良好状态缺乏区分效度。如果享乐论和实现论为不同构思,那么它们与其他相关变量的相关将会有所差异。如果缺乏理论预期的相关差异,那么享乐论和实现论的区分就值得怀疑。Disabato等研究者从6大洲109个国家9个大区招募被试,样本量为7617,检验良好状态的两分框架的区分效度。研究中涉及的测量指标——享乐论的三个指标:
    生活满意度、快乐、抑郁;实现论的六个指标:自我接纳、与他人的积极关系、自主性、环境掌握、生活的意义感、个人成长。相关变量有:快乐取向、希望、好奇心、坚韧。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相关变量与享乐因子、实现因子的相关模式与享乐、实现两维区分有什么关系?在全体样本上得到的潜在相关如下表所示,差异均显著,据此你会作何结论?

选项

答案从数据表中可以看出,相关变量与享乐因子、实现因子均呈现正相关;由于所有成对相关差异检验显著,故享乐因子、实现因子与相关变量的相关有差异。据此也说明,享乐因子和实现因子是不同的构思。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CCzj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