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学生存在品德不良的现象,那么作为教师应当怎样看待和矫正?

admin2015-12-12  28

问题 如果学生存在品德不良的现象,那么作为教师应当怎样看待和矫正?

选项

答案(一)首先要了解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 (1)含义:品德不良主要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有的甚至处在犯罪的边缘或已经有轻微的犯罪行为。 (2)类型:分为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两种类型。过错行为是指学生经常会产生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性、有意性差,具有情绪性和不经常性的特点,它直接干扰课堂秩序和集体活动,是品德不良行为的开端和基础。品德不良行为受不良道德认识和错误思想的支配,动机是有意的,目的是明确的,出现的频率高,次数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直接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有较严重的扰乱性和破坏性。 (二)其次要明了品德不良的成因: 品德不良的成因包括微观社会环境中的消极的客观因素和学生内部心理原因。 (1)家庭的不良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品行的不良影响主要有:①家庭结构不良:家庭缺乏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健全的生活方式,如父母不全、家庭成员之间不和睦、父母两地分居等,对孩子缺乏关心和照顾。②家庭教育功能不良,父母教育不当,缺乏管教子女的方法。③父母品德修养差,家长缺乏表率作用,无视或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产生不良后果,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影响。 (2)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①教育观念失误。②教育方法不得当。③教师素质不高。④学校教育环境不佳。 (3)社会方面的原因:①社会价值观的影响。②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③庸俗低级社会文化的影响。 (4)学生品德不良的内部心理原因:①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包括生理和心理的矛盾、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内部心理结构动力的矛盾等。②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③道德意志薄弱。④反常的道德情感。⑤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⑥性格上的某些缺陷。 (三)充分了解了以上内容后,就付诸实践,着手纠正与教育品德不良的学生: (1)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信任与爱,从而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 (2)改变外界环境。通过集体教育、集体活动改变原有环境和伙伴,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使外部的环境内化为心理因素,从而逐渐改变其原有的消极的心理结构。 (3)通过集体进行教育时,特别要着眼于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是非观念与是非感。 (4)要培养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能力,增强道德意志,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5)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育。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Bvcj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