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发现那些整天为家庭幸福而奔波的人未必能够得到幸福,有些整天安闲自在的人反而家庭很幸福,于是他认为“焦虑水平会影响家庭幸福”。请问这个结论是否科学?如果你来研究这一问题,你会怎么做?

admin2022-05-20  30

问题 有人发现那些整天为家庭幸福而奔波的人未必能够得到幸福,有些整天安闲自在的人反而家庭很幸福,于是他认为“焦虑水平会影响家庭幸福”。请问这个结论是否科学?如果你来研究这一问题,你会怎么做?

选项

答案(1)该结论是通过观察、总结得到的,未经过科学的验证,因此并不科学。应该通过实验验证的方法来探究该现象。 (2)不同的心理学派对幸福的看法并不相同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幸福来源于压抑的解除,行为认知学派认为幸福是对积极思维的现实奖励,人本主义则认为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 (3)焦虑的测量 ①焦虑情绪的反应一般都伴有情绪、运动指标的改变,因此生理指标可间接反映焦虑水平。常用的指标包括皮肤电反应、皮肤温度、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掌心出汗等。 ②量表评定法。常用的量表有焦虑自评量表、贝克焦虑量表、显性焦虑量表等。 ③他人评价。被试的家人和朋友根据他们对被试的了解,对其做出评价(评分为1—7分,1分为完全不焦虑,7分为非常焦虑)。 (4)幸福感的测量 ①自评:主观幸福感测量量表。 ②家庭幸福感:家庭成员对家庭是否幸福做出自己的评价(1分为非常不幸福,7分为非常幸福)。 (5)实验过程 ①被试的选择:在奔波忙碌的人群和安闲自在的人群中选择数量大致相等的被试(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岗位尽量匹配)。 ②测量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在三种测量焦虑的方法中选取一种对被试进行测量,看结果的差异是否显著,并确定被试属于焦虑组还是非焦虑组。然后通过被试自评和家庭成员对家庭幸福的评价,计算焦虑组和非焦虑组被试的幸福感,并比较差异是否显著。 ③做出结论: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其他影响因素,以及衍生出的其他研究问题。

解析 实验设计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但有答题的框架。首先是对问题的直接回答。其次是对该问题的相关理论的引用或已有实验结果的引用,即你所了解的与该问题有关的知识或实验。再次是实验设计,包括被试的选择,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操作定义和测量方法、统计方法,可能得出的实验结果及分析拓展。总之,实验设计考察的是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基础知识的积累,实验设计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不能“问什么答什么”,要在有框架的基础上适当地拓展,要让老师感觉你是个有深厚心理学功底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学生,才能得到高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BIlj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