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54(3)】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3)联系学校德育实际,阐述下列材料中观点的现实意义。 夫教育目的不能仅在个人。当日多在造成个人为圣为贤,而今教育之最重要目的,在谋全社会的进步……若不骂人、不偷、不怒、不谎、不得罪

admin2019-08-07  32

问题 【2013-54(3)】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3)联系学校德育实际,阐述下列材料中观点的现实意义。
    夫教育目的不能仅在个人。当日多在造成个人为圣为贤,而今教育之最重要目的,在谋全社会的进步……若不骂人、不偷、不怒、不谎、不得罪于人等事,先时多谓此道德高,然而此为消极的,于今不能谓此为道德。盖彼者,不过无疵而已,与社会虽有若无。今因于社会进步上着想,吾等当另定道德标准,谓“凡人能于社会公共事业,尽力愈大者,其道德愈高。否则,无道德可言。易言之,即凡于社会上有效劳之能力者……则有道德,否则无道德”。若斯数语,包含无限道理。愿诸生用为量人量己之尺,相染成风,使社会上渐渐均用此尺,度已亦用此尺,量入则去,所谓社会自觉心,社会进步者不远矣。
                                                              ——节选自张伯苓:《以社会之进步为教育之目的》,1919年

选项

答案现实意义:在德育目标上,不但要进行坚守道德底线(不骂人、不偷、不怒、不谎、不得罪于人)的教育,还要在这个基础上有积极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引导学生主动为善,对学生进行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教育;在德育内容上,不仅要进行个人私德教育,还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A22jFFFM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