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汉末清议与党锢。

admin2018-04-04  73

问题 简述汉末清议与党锢。

选项

答案(1)汉末清议的背景:①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权,朝政混乱,社会黑暗,引发部分忧国忧民的士大夫的强烈不满;②汉桓帝之后,察举制日趋腐败,有德有才之士难以举荐,士人心生不满;③东汉末年,太学生多至3万余人,太学生议政成为风气。清议以部分开明士大夫为主体,还有一些太学生与郡国生徒参与其中。他们议论政治,品评人物,对外戚、宦官进行猛烈抨击,是为清议。其中以太学生议政效果最为显著。名臣朱穆打击宦官赵忠僭用天子葬具,而被治罪,太学生数千人诣阙上书,使朱穆获释;皇甫规因拒绝贿赂当权宦官而被诬治罪,太学生300余人随同若干高级官僚诣阙陈诉,使其得到赦免。太学清议,是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的较早史例,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正义,打击了黑暗势力。 (2)党锢之祸:东汉桓帝、灵帝时,十大夫与宦官发生的党争。桓帝时,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延熹几年(166),术十张成教唆其子杀人,为司隶校尉李膺逮捕,适逢国家有赦令,可是李膺因张成与宦官关系密切,依然将张成之子处死。张成的弟子牢修上书,诬告李膺与太学生、诸郡儒生及游学士人共为部党,诽谤朝廷,疑乱风俗。桓帝大怒,逮捕了李膺等200余人,后来这些人被赦免回归田里,但却遭禁锢终身。这是第一次“党锢”。灵帝时,太后之父窦武以大将军的身份与太傅陈蕃辅政,起用李膺和其他一些被禁锢的名士,他们又共谋诛除宦官集团。可是,由于事泄,宦官曹节发兵逮捕窦武,窦武自杀。169年,曹节以“部党”之罪名,再次逮捕了李膺等人,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这些人都死在狱中。灵帝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这是第二次“党锢”。直到中平元年(184)黄巾大起义时才被解除。党锢之祸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解析 汉末清议与党锢之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此题可以对汉末清议和党锢之祸两个问题进行分别论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9HKj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