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造成农村就读学龄人口减少。村办小学布点分散,班额小,教育资源浪费严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堪忧,教育经费紧缺,软硬件设施差等问题明显。 2001年,《国务院关

admin2013-06-22  46

问题 【给定资料】
    1.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造成农村就读学龄人口减少。村办小学布点分散,班额小,教育资源浪费严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堪忧,教育经费紧缺,软硬件设施差等问题明显。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正式出台。文件规定:凡是10人以下的乡村小学、教学点,一律予以撤销或合并,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由原来的“三级办学两级管理”,即县、乡、村办学,县、乡两级管理,改为以县为主。当时,这一消息曾让多年研究农村教育的一些专家学者兴奋不已。他们评价这是“第一次将农村教育纳入国民财政保障体系”。
    随后,农村“撤点并校”工作在中国大地快步推进。以广东省为例,2009年化州市撤并教学点105个,2008年撤并小学207所、初中9所,两年共撤并112所,撤并的比例为42.3%;四会中小学数目从2001年撤并前的175所减少到目前的125所,撤并比例为28.6%。
    大力度的撤并“麻雀校”和集中办学使当地农村教育出现新亮点。如:显著扩大了学校的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一定程度上集中了优质资源,教育质量有了保证,特别是寄宿制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的积极作用突出。
但这个“撤点并校”的改革在8年的推行过程中,一系列“尴尬”也逐渐暴露出来近日,某省社科院“农村改革背景下贫困山区基础教育需求与评估”课题组发布科研报告,详细分析了偏远地区实施撤点并校的利与弊。
    课题组在陕南调查时发现,撤点并校后,六七岁的孩子为了上学,每天都要走几十里的山路,早晨四五点钟就要起床,晚上十来点才能回到家里,每天在路上耗费的时间最多的超过4个小时。在岚皋县东坪乡中心小学,课题组访问了23个学生,其中9个学生在上学路上被狗咬过,大多数学生被蚂蟥和马蜂蜇过,有的学生还被山上掉下来的石头砸伤过。有的地方寄宿制学校建设滞后,学生食宿条件较差、生活费用超出当地大众的承受能力,增加了农民负担,有的地方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处置不善,造成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等。
    教育部在回复部分网友反映的布局调整导致部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时强调,今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
    这个被网友解读为,国家叫停“强行撤并”。
某文化研究机构的郑教授对此发表意见说,农村中小学“撒点并校”暴露了太多的问题,早该到了打住的时候了,撤点并校名义上是想让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听起来挺美,实则是在施行了义务教育免收学费之后,以县为主的财政制度让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负担而出的一个“馊主意”。通过学校大合并可以减轻财政压力,但却毁了农村的教育,把学生都集中在几个学校,也可以搞一些形象工程,看着好看。这些撤点并校大跃进,除造成上述严重后果外,还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一个学校的存在不仅仅是学校,它还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是知识中心,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并了撤了,等于把文化中心给灭亡了,农村就真成了文化沙漠了。
     “给定资料1”中,有人认为“撒点并校”是一个“馊主意”,是“形象工程”。此项改革也被教育部“叫停”。请你对此事进行分析,谈谈你的见解。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农村中小学生数量急剧下降,村办小学布点分散,班额小,教育资源浪费严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堪忧,教育经费紧缺,软硬件设施差等问题明显。因此,农村“撤点并校”布局调整模式是大势所趋,它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 但在该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有的地方在工作中存在简单化和“一刀切”的情况,脱离当地实际,造成新的上学难问题,师生安全难以保证,增加了农民负担。 因此,在推进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应贯彻科学发展观,制定周详的布局调整政策,充分耐心地做工作,获得翔实、具体的数据后再进行学校撤并。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8BR9FFFM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乡镇公务员分类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