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6年间,我国国际收支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先是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国际储备大幅增长;此后是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导致国际收支总逆差,国际储备大幅减少。请阐述在国际收支顺差、国际储备增长和国际收支逆差、国际储备减少的两种情景下。我国中央银

admin2021-11-29  39

问题 2001-2016年间,我国国际收支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先是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国际储备大幅增长;此后是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导致国际收支总逆差,国际储备大幅减少。请阐述在国际收支顺差、国际储备增长和国际收支逆差、国际储备减少的两种情景下。我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方式有何不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进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有何不同?[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

选项

答案(1)国际收支顺差、国际储备增长阶段 此阶段,外汇占款逐步上升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货币政策操作较为被动。 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汇率并轨和强制结售汇制度。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企业和个人必须将持有的外汇卖给指定商业银行,然后再由指定商业银行转手卖给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买入外汇过程的同时发行基础货币形成了外汇占款。随着我国外贸顺差的不断增大,商业银行结汇规模远超售汇规模,为维持汇率稳定,我国基础货币被迫倒逼发行。从1994年到2011年,外汇占款在我国基础货币中的占比不断高企,逐渐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 通过外汇占款方式投放基础货币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面对外汇占款的不断增多,迫于外汇占款倒逼基础货币发行形成的通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通过发行央票来对冲外汇占款,并连续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此外,在对冲外汇占款过程中。商业银行被迫购买央票和缴存大量的存款准备金,由此导致大量资金被冻结,盈利能力被削弱,而为给予商业银行补偿,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维持商业银行较高的存贷款利差,使得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被迫延缓,企业被迫承担高额的利息负担,对我国经济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2)国际收支逆差、国际储备减少阶段 此阶段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多样化,货币政策操作主动性增强。 2012年以来,我国外汇占款增速放缓,从而使中央银行逐渐具备了从过去被动的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转向主动多渠道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提升宏观调控效果,保证市场流动性平稳,中国人民银行在通过再贷款、外汇占款、公开市场操作这三种方式投放基础货币的同时,创新出四种新的基础货币投放工具:短期流动性凋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和中期借贷便利(MLF)。 SLO:SLO主要是7天期以内的短期回购,用于调节银行体系临时性的流动性波动,是公开市场操作的补充。 SLF:2013年1月,中央银行创设常备借贷便利(SLF)对部分商业银行因“双节”现金大量投放产生的资金缺口提供流动性支持。其后又对部分金融机构开展了常备借贷便利操作。SLF主要是用于向金融机构提供期限较长的流动性需求,期限为1~3个月,需要以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高级评级企业债作为抵押品。 MLF:2014年9月,中央银行创设了中期借贷便利(MLF),MLF采取质押方式发放,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MLF是新形势下中央银行投放中期基础货币的政策工具,可以更好地满足银行体系在期限、主体和用途等不同方面的流动性需求。 PSL:PSL实际是一种新形式的再贷款,我国传统的中央银行再贷款大多采取信用放款形式,再贷款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而PSL将金融机构优质贷款纳入合格抵押品框架,有利于降低再贷款的信用风险,不仅增加了一条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也提高了中央银行债权的安全性。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86X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