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施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备受世界各国关注。2010年12月,美国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一个月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再次表露“宽松”的决心。对此,有媒体表示,第三轮宽松是美元“以邻为壑”货币政策的延续。美国“自扫门前雪”的同时,却没有考虑到身处

admin2021-11-29  52

问题 近年来,美国施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备受世界各国关注。2010年12月,美国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一个月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再次表露“宽松”的决心。对此,有媒体表示,第三轮宽松是美元“以邻为壑”货币政策的延续。美国“自扫门前雪”的同时,却没有考虑到身处债务危机中的欧元境况,也没有考虑正处于通货预期的新兴经济体该何去何从。但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反对这种观点,否认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是“开动印钞机”,并认为各界对通胀的担心过于夸张。请针对以上材料认真进行分析,写出你自己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解。[中国人民大学2011研]

选项

答案量化宽松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等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当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被中央银行收购时,新发行的钱币便被成功地投入到私有银行体系。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庞大,而且周期也较长。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 对于量化宽松政策,存在两方观点,一方赞成,另一方反对。 (1)赞成量化宽松的观点 2008年底——2009年初,在危机最紧张的阶段,美国及众多国家处于金融恐慌之中,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最主要的是流动性威胁。危机并不是发生在银行与储户之间,而是发生在经纪交易商与回购市场、货币市场基金与商业票据之间。美联储成功充当了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与其他机构合作,为关键金融机构提供了短期流动性,抑制了金融恐慌的进一步恶化。 美联储提供流动性的方式就是大规模购买资产(国债、政府支持性企业债)。即所谓的量化宽松QE。但不能说美联储大规模开动印钞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否认这一说法。事实上,美联储只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对出售给它证券的银行的中央银行存款账户贷记一笔,这些银行的中央银行存款账户是其在美联储中持有的储备。所以,美联储并没有印钞来获取这些证券,只是会计、数字操作。美联储大规模购买证券只是大规模增加了银行体系的准备金,从而使市场对银行体系的信心提升。实证表明,它们以数字形式存放在美联储,基本没提取,没流通。所以,由于人们对QE操作的理解不准确,因而过分担心通货膨胀。 银行体系充足的准备金,提振了金融信心;美联储大规模购买中长期债券有效降低了中长期利率,从而也降低了企业负债率,提升了经济信心。所以,美国的QE实现了对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提振。 (2)反对量化宽松的观点 美联储QE2的出台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增加就业而向全球注水,时间巧妙——安排在中期选举之时;意图明显——企图政治经济兼修。其如意算盘能否实现值得商榷,其后果可能有如下三个: 一是损人利己。损人是肯定的。量化宽松表面上是美国“自扫门前雪”,本质却是一种“以邻为壑”的货币贬值政策。其后果是过量的美元将导致流动性泛溢,热钱冲击市场,汇率波动加剧,引发全球通胀(预期)和资产泡沫,并冲击他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剧全球范围的“货币战”和“贸易战”,搞乱国际金融秩序,打击全球经济复苏。利己是愿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寄希望QE2或许能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和就业,奥巴马或可捞回一点政治主动,为此再次铤而走险。 二是损人不利己。QE2是一剂“猛药”,但未必是“良药”。据估计,美国M2已大幅增长(到10月份,M2余额近9万亿美元,比危机前增长12%);今年国债余额将达14万亿美元,占GDP的93%;2010财年财政赤字高达1.5万亿美元,占GDP的10%。在美国,美国消费不振、投资信心缺乏、失业率高位徘徊的根本原因不在货币量的大小,而在于社会经济的深层次结构恶化,金融秩序的基本面遭到破坏。不采取治本之策,仅靠货币数量推动可能只是政策上的一厢情愿或策略上的掩人耳目。 三是损人害己。要进一步指出,从长远看,QE2可能是饮鸩止渴,既损人又害己。 “损人”有两方面, 一是对经济复苏正常但通胀预期已经抬头的广大新兴国家与地区,无异于火上浇油; 二是对试图学步的日本、英国等少数国家,将跟着别人吃错药。 “害己”至少有三个方面, 一是过度负债,美联储财政将难以为继; 二是美元长期贬值,“货币领袖”地位的基础动摇; 三是美国政府的一些行径必然饱尝“失道寡助”之苦!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66XU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