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这是一片尚未脱贫的红土地。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A县尚有47个贫困村1.16万户4.13万名贫困人口,2017年计划脱贫销号3.83万人,脱贫出列30个贫困村。 “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

admin2020-11-12  25

问题 材料1:
    这是一片尚未脱贫的红土地。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A县尚有47个贫困村1.16万户4.13万名贫困人口,2017年计划脱贫销号3.83万人,脱贫出列30个贫困村。
    “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更何况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这么好。”金龙镇侵笔村板球屯的农国胜说。
    2016年1月4日,儿媳生了三胞胎女儿。四世同堂,本是喜事,但农国胜的生活却变得“慌乱”起来。几年打工赚来的钱差不多都用来建房子了,积蓄所剩无几,奶粉钱就是一个大问题。
    3个月后,农国胜向亲戚借2万多元买了24只黑山羊,每天下午3时赶到山上放养。不久,农国胜又投入5万元扶贫小额贴息贷款,不到一年的时间,黑山羊的数量翻了一番,当年脱贫销号。
    “要我脱贫”变“我要脱贫”,A县念好“引、培、领、实”四字诀,注重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思想引导、技能培训、典型示范、资金支持等方式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积极投入产业项目创收增收,形成了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良性互动机制。
    着力于“引”。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维方式,破除等靠要思想。利用各村传统歌圩日,通过传唱扶志山歌、表演扶志小品等形式加强宣传引导。
    注重于“培”。围绕贫困群众产业发展需要,从发展技能、技术推广、市场信息等方面提供精准培训,帮助贫困户提高发展产业的能力。2017年2月,选派32名科技特派员帮扶47个贫困村,为贫困村提供产业发展咨询、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示范推广、实用技术指导培训等服务。
    突出于“领”。积极培育脱贫领路人,支持能人创办、领办扶贫产业项目,实现能人带众人,众人变能人,共走致富路。
    真帮于“实”。制定出台资金整合、以奖代补、小额信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破解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困难问题。2016年至今,该县共发放财政扶贫“以奖代补”资金3393.15万元,惠及12637户贫困户。
    水口镇共和村驮一屯贫困户戴洁振,不仅经营早点摊,还参与边贸生意。他说,国家给了边民这么好的政策,自己还得发奋。戴洁振很反感“贫困户”的帽子,认为自强不息才光荣。
    材料2:
    对许多贫困户来说,外出务工是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但是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年纪轻轻,身体健康,可宁愿守着“鸟不拉屎”的山旮旯也不外出务工,“读书少、没有技能、不会说普通话”是他们普遍的身份标签,这使得他们更愿意守着大山。
    位于中越边境的B县上金乡陇门、陇咘、器鸟3个屯至今不通车,其中最远的器鸟屯要步行3个小时的山路,最近的陇门屯也要步行2个小时的山路。
    记者攀爬不到1个小时,已经汗流浃背,这时恰遇贫困群众黄国平下山买大米。和很多老弱病残的贫困群众不同,42岁的黄国平,身体健康,正值壮年,但至今仍是光棍,家里还有两个30多岁的弟弟,也是光棍,全家五口人吃低保。
    “为什么不外出务工呢?挣钱又多,说不定还能找到媳妇。”记者问。
    “没读过书,不好找工作。”黄国平说,两个弟弟也只读到小学,目前全家人靠种地、养牛生活,平常十几天下一次山,买点油盐米等生活必需品。因为屯里太偏僻,没有姑娘愿意嫁进来。
    B县雅龙乡盘兔村是个贫困村。51岁的村民韦建展,并不忧虑自己的贫困现状,他在外人面前更喜欢说自己生了4个儿子,比父亲多,比爷爷多,比爷爷的父亲也多。
    当地乡党委书记努力寻找企业,为村里50岁以上的闲置劳动力搭建务工平台,像韦建展这样身体健康的中年人至少可以做做物流配送。
    对于这个就业机会,韦建展想了想说:“吃惯了玉米。外面的大米,我吃不惯。”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关系到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而发展产业就要经受市场考验。
    一些贫困户本能地畏惧市场,对扶贫产业充满疑虑,缺少闯劲,只想干只赚不赔的生意,甚至有“你让我发展产业,你得给我兜底”的想法。
    “贫困户总担心赔了,啥都不愿养。”一个贫困县的驻村帮扶干部告诉记者,以前贫困农户抱怨政府帮扶少,实施精准扶贫后,产业扶持资金、政府贴息贷款等资金扶持政策都有了,可部分贫困户还是不愿发展养殖。
    干部入户动员,农户反问“猪生病了怎么办?要是死了你赔吗?”问得干部哑口无言。这位干部说:“有的贫困户愿意养牛,却向扶贫干部要饲料和工钱,觉得搞养殖是政府的要求。”
    “我不会养鸡的,有一家养鸡死了好多。”贫困户秦洪宽坐在自家破旧的木房子前,大口吸着烟,望着远处连绵光秃的石山,语气平淡地对记者说。
    为让贫困户有稳定收入,该村发动贫困户养鸡,鸡出栏后给一定的补助,然而秦洪宽并不感兴趣,他担心鸡生病会赔钱。
    他看到屯里一户人家养的鸡生了病,却没有看到他的邻居何桂节夫妇养了300多只鸡,长势良好。而因为贫困,十几年前秦洪宽的妻子外出务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不少基层扶贫干部告诉记者,为防止扶贫资金打水漂,一些地方是以奖代补,也就是贫困户“干了才有补助”,但是一些贫困户却是“给钱我才干”,甚至“给钱我也不干”,良苦用心的政策设计无奈“水土不服”。
    “在我们这个地方,一个乡镇干部要联系十几户贫困户,若遇到几户这样的,真是贫困户脱贫,干部‘脱皮’。”一位基层扶贫干部说。
    一些贫困户安于贫穷,他们习惯于在贫穷中熬日子,觉得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觉得周围人“也都是这样”,得过且过,脱贫不脱贫无所谓。
问题一:请你分析扶贫工作贫困户不买账的原因。300字左右。

选项

答案扶贫工作资金、政策做到位,但是工作难以推进,贫困户不买账的主要原因是贫困户存在精神贫困,具体表现为: 一是缺乏信心。贫困户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缺乏谋生技能,脱贫能力素质较低,进而对脱贫缺乏信心。 二是怕担风险。一些贫困户本能地畏惧市场,对扶贫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疑虑,缺乏不怕失败、开拓进取的意志品质,过度依赖政府。 三是不愿尝试。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将贫困视为生活的常态。 四是安于现状。部分贫困地区因长期贫困而逐渐形成了忍受贫穷的风俗习惯,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这种氛围令他们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并且相互影响。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4m53FFFM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科目题库公选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