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二、给定资料 1.城乡二元经济

admin2011-01-09  29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二、给定资料
   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时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一个发展阶段。我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自力更生的条件下开始推进工业化的,最初的积累资金只能主要来自农业,农业和农民因此为国家的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也在进一步强化。特别是近年来,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城市而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协调不仅制约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明显制约着国内市场的扩大。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都得到快速发展,提前两年实现了小康目标,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辉煌成绩。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正日渐具备。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以转型升级为目标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进入了农业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农业和农村内部社会化分工力度加大,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
   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中国经济发展新时期的战略任务,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2007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国欠发达地区的重庆和成都市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南部的深圳、东部的上海浦东、北部的天津滨海之后,中国首次在西部地区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两地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显著的城乡差距、工农差距、收入差距、城镇化滞后、城乡劳动就业不协调、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农民市民化缓慢、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等方面的矛盾与问题严重阻碍着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顺利实施。
   其实,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个世界难题,实现解决的难度很大,不但体现在个别省市的发展过程中.更是影响整个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一大顽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日前在全国政协“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专题协商会上表示.我国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尽管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农业生产力水平偏低、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化不强的特征并未根本改变。而且农民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的差距呈扩大趋势。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无论是覆盖面还是保障水平,都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业基础比较薄弱,水利、交通、电力、通信条件较差,目前全国还有2.5亿农民饮水安全缺乏保证,近100个乡镇不通公路,近1万个乡镇不通沥青路和水泥路,约200万户农村人口用不上电。一些地区村镇布局不合理,垃圾处理、生态保护设施缺乏。农民土地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护,低价征收征用农民土地、补偿不到位等问题较突出,征地纠纷频繁发生。农民工的权益保障还不到位.农民工工资水平较低,最低生活保障、工伤保险、子女教育、廉租住房等权利缺乏有力的制度保护。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需要下更大决心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切实向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倾斜。在规范转移支付、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强政府支农资金管理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一些涉及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层次改革,如推进大中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形成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流转的机制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今年“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是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做好新形势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必须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目标任务、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周密部署,扎实推进。
   2.推进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N市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从很久之前就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至2003年底,N市城镇化水平约为55%,城市面貌、城镇体系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N市城镇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离全面小康发展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据N市农业普查资料,现有建制镇中镇区用地面积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均大大高于国家建设标准。过大的城镇用地规模,不仅给市政建设带来了难度,也带来了农村城镇化质量的低下,主要表现在建制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邮电通讯、科教文体卫等相关设施简陋,建筑形体单调.镇容镇貌差。同时由于缺乏严格的环境监测手段,使得城镇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另外,受行政体制的限制,重复建设现象问题突出,例如几乎每个乡镇各建一套给水设施,日供水量最小只有0.03吨,平均在0.5—0.8万吨左右,浪费问题比较严重。
   同时,N市的城镇化现状仍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0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93.80%,全市非农增加值已达全市GDP的93.71%,无疑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另外,按照衡量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关系的指标——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之比计算,2003年N市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之比0.97,仍低于该比值1.4—2.5的合理范围,这说明N市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率。由于城镇化滞后,致使第三产业发展不快,社会分工分业不发达,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农村人口负担不能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以城镇化为依托的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受到制约。
   国际上许多城市研究机构的统计材料证实,城市经济的集聚效应是以规模发展为特征的.有研究表明,只有当小城镇规模大于2万人时,城镇化才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小城镇的集聚效应才会形成。由于曾经村村冒烟搞工业,N市成了中国小乡镇最多的区域。2002年,N市市域共有99个建制镇,镇区总人口为127.76万人,每镇平均人口1.29万人。接近50%的镇区人口少于1万,1-2万人的占31.96%,超过2万人的镇只有不到20%。小城镇规模小,数量多,档次低,布局散,基础设施达不到适度规模,辐射力、带动力不强,制约了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保险、信息、贸易、教育和房地产等以人口和经济的集中为前提的行业发展,影响着城镇对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影响了N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农民进城成本偏高,没有社会保障,造成了大量农民进得去,留不下.形成了城乡两栖居民。但这个群体中,除少数成功者在城镇或大城市购房落户以外,大多数人虽已在外地生活,但并未将户口迁入其工作和生活所在地。据调查,两栖人口约占城镇常住人口的10—15%。因此在事实上形成了既占用城市用地,又不脱离农村,更不放弃农村住宅和耕地的城镇农村人口。于是,在“农民变市民”之后,广大的农村出现了农民“挪窝”不“腾笼”的现象,大片被进城农民遗弃的房屋成了“空心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N市村庄空房率一般在30%左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心村”现象。据N市南部某县对“空心村”进行统计,有“空心村”580个,占全县村庄总数的75%。
   3.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遭受沉重打击,故致力于重建城市,把主要的资本集中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大都市上,因而导致巨大的城乡差距。20世纪50—60年代,日本工业现代化全面开展,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就业人口急剧增长,在1955—1971年的16年期间.增加了1830多万人,达到了4340多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从61%提高到85%;与此相反,农业劳动力从1600万人减少到760多万人,这就是说,日本战后如此迅速增长的劳动力,有一半以上是通过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而得到补充的。农村因为青壮人口大量外流到城市,农村就业人口中老年人和妇女的比例越来越大,1980年从事农业的人均年龄男性为53.3岁。女性为51.0岁,这种在全国范围内出现的大城市及其周围人口过密,而在农村人口过疏的现象,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幅下降,农村面临瓦解的危机。因此,以重新振兴农村为目标的造村运动,便在乡村自发性地展开。
   在日本的造村运动中最具知名度且影响力扩及全日本乃至亚洲各国的开展形式就是由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于1979年开始提倡的“一村一品”运动。
   在提倡“一村一品”运动之后,大分县在县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根据本县的条件和优势.重点对地方特色产品进行培育和开发,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运动开展后,农特产品无论在数量或收益上都有显著的增加。1980年大分县有4项特产,而今全县共培育出有特色的产品300余种,总产值高达10多亿美元,其中产值达100万美元以上的就有126种,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5种,玖珠町仅“吉四六”酱菜一项就达5亿日元(100日元约合7.26人民币元),由于其产品很多是朴素但充满亲切感的手制产品,在对天然食品需求量猛增的今天,其产品格外受欢迎。如今,日本消费者提起大分县的3个名牌产品香菇、烧酒和丰后牛肉时,无不因其美味而大为称赞。这些多品种小批量的加工业有利地促进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使村民们不离乡土,走上了富裕之路。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02年人均年收入达2.7万美元,高于美国的2.4万美元。
   大分县面貌因“一村一品”运动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生活安定、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的地区。受他们的影响,日本国内的许多地区纷纷发起“一村一品”运动,同时,中国、韩国等东亚国家乃至欧美各国也深感兴趣,纷纷效法日本。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开展了“一州一品”运动;泰国在全国各地展开了“一村一品”的农村开发运动。“一村一品”运动不仅带来了农业的提升,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一村一品”运动的先进地区——全日本知名的汤布院町,人口不足1万人,但每年却有380万的游客前来旅游,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4.昔日以“山药面当细粮、有女不嫁小河庄”而出名的“讨饭村”——贾家口镇小河庄村,今朝成为A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人们在为其巨变所折服的同时,更为其迅猛发展的经济、宽裕的生活、优美的村容、文明的村风所惊羡。
   近年来,该村突出“经济发展”主题,依靠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路子,被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省领导到该村视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县委书记、县长多次做出指示,要求认真总结该村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并全县推广。
   小河庄村是全县闻名的电缆专业村、小康村、文明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该村“两委”班子没有在成绩面前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而是瞄准更高目标,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摒弃守成思想,瞄准更高目标,积极创新党建工作,着力强化服务功能,做到“三勤五禁止”。即联系群众勤深入、教育群众勤宣传、关心群众勤办事,禁止醉酒失态、禁止自由散漫、禁止多占集体财产、禁止多占宅基地、禁止封建迷信赌博。同时,村“两委”班子自觉加强民主管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安排下月工作,总结上月工作;成立村民主理财小组.理财小组每月对财务情况进行审核,每季向群众上墙公开;村内重大事情都交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通过,并向全体村民公开;每年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村“两委”成员分别述职,由全体村民进行民主评议打分,形成了人有目标压着、事有代表盯着、激励办法促着,各项工作都得到认真落实。提高了村干部廉洁自律、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该村“两委”坚持以城镇化的理念经营农村,对该村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修订规划,定位于“花园式、生态型、现代化”,按照“工、农、商、服协调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道路硬化、网络宽带化、垃圾日清化、排污管道化、环境生态化”,多方筹资、全面建设。
   该村先后建成4个电缆工业小区,逐步发展成为“四区合一”的电缆科技园区,走上科技化、专业化、园区化的发展道路,为企业集群发展搭建了广阔舞台;该村于2005年将村内32家作坊式、无证小型企业合并,成立了河北万兴源线缆集团,搬迁到村东60亩贫瘠土地,统一经营,规范了企业经营,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同时,该村还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以来,投资40多万元,上变压器7台、打机井28眼,使近2000亩荒沙地变成了“吨粮田”;积极推行产业化种植,建成400亩以上新型农场3个,实现了新品种梨的无公害种植:推广了林草间作种植模式,并引进了节水喷灌技术。
   为消除封建陋习,从1996年开始,该村制定村规民约,禁止春节磕头拜年等封建陋习,而是每年正月初一上午9点,由村“两委”组织,在村委会前集合,进行团拜。该村成立了红自理事会,对村内红白事进行统一规范,消除了相互攀比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了新事新办的文明新风: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建起了2个文化广场,购置了20多面大鼓,成立了6个鼓会。并建立了秧歌队、鼓号队等;为使村民“病有所医、贫有所恤、童有所学、老有所养”。全村99家企业厂长捐款11万元,成立了全县首家村办扶贫基金会。同时,该村还加快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投资为学校上微机室、装暖气,并将校园全部用红砖衬砌,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目前,一个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家庭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共同发家致富的良好风气已在该村形成。
   5.早在2003年,成都市就开始采取入股、租赁、转包等形式,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种植大户集中。为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都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其他社会业主开展农村土地大规模经营,并进一步落实了相关的鼓励扶持政策。
   但在2005年初,成都市对全市农村集体经济进行的一次全面调查表明,无集体经济收益的“空心村”比例达到35.24%,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益能分配兑现到农户手中的仅占39.33%。农村土地分散、责任分散、生产分散,农民还是靠天吃饭,推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势在必行。
   双流县金桥镇昆山村的变化,就是成都市五年来积极推行土地规模经营的真实写照。
   10月6日,是昆山村村委会向村民发放土地租金的日子。“老李,你的资金没得问题吧?”在发放现场,村党支部书记王道明关心地问新农蔬菜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恒忠。
   “没问题,早准备好了。”李恒忠说。
   李恒忠2005年初到昆山村建都市农业园区,租了300亩地,和村委会约定每年每亩按600斤大米折价付给村民租金,每亩每年租金大约840元,每年租金25万多元。对新农公司来说,这不是一笔小数目。
   李恒忠告诉记者,第一年他投入了90万元种大棚蔬菜,蔬菜种类适销对路、技术管理成熟,当年就收回了成本。2006年就实现了赢利,并逐步形成了规模。
   2004年,昆山村和烂泥村合并为现在的昆山村,当时村民的人年均纯收入为2000多元。村里的情况是靠天吃饭、交通不便、贫穷落后。并村当年,村里便引进了新津县种植业主王友全,他承包了40多亩土地种植蔬菜。在王友全的带动下,村民康贵学到技术后也承包了20多亩土地。从此,昆山村开始走上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
   截至目前,昆山村3000余亩土地,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98%,村民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767元。昆山村已成功引进法国威迈、虹禾原野等28家业主入驻,有1025个农民就地转化为农业工人,加上外出务工人员,该村就业率超过了97%。
   “这既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促进了农民增收。”王道明对记者说,农民通过土地租金、工资、家庭养殖等收入,每户一年得到2万元的收入是很容易的。
   来自成都市统筹委的数据显示,2007年底,成都农用地流转面积达235.6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1.5%,其中耕地流转面积达到170.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2.3%;全市农用地流转50亩以上集中成片规模经营的面积达到145.9万亩,占农用地流转总面积的64.1%,平均每亩增收600元以上。
   凭借良好的政策和农业基础,成都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大力推进的土地规模经营,正向更多的村序推开。
针对N市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参考给定资料,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
   [要求]
   1.准确全面,切实可行:
   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针对N市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对城镇进行统一规划和科学规划,集中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对邮电通讯、科教文体卫等相关设施的建设,并加强环境监测.改善城镇环境。 (2)提升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水平。加快资金、人才、科技等生产要素的聚集,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营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空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扩大城镇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在区域性中心城市要设立中心商务区,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贸易、教育、房产等产业,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 (4)建立规范统一、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变为市民之后的农民统一纳入到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中,解决“空心村”问题。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4bl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