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日西师,一日南巡。” ——乾隆在《御制南巡记》中说 材料二 雍正在鄂尔泰密折上朱批:“准噶尔一日不靖,西藏事一日不妥;西藏料理不能妥协,众蒙古心怀疑贰。此实为国家隐忧、社稷生民

admin2019-04-23  44

问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日西师,一日南巡。”
——乾隆在《御制南巡记》中说
材料二
    雍正在鄂尔泰密折上朱批:“准噶尔一日不靖,西藏事一日不妥;西藏料理不能妥协,众蒙古心怀疑贰。此实为国家隐忧、社稷生民忧戚系焉。所以圣祖明见事之始末厉害,立意灭取准噶尔、安定西藏者,圣知灼见,不得已,必应举者也。”
    请回答:
实行这种战略的原因何在?

选项

答案①“西师”是指“平定准噶尔之役”、准噶尔之役的余波,南疆大小和卓叛乱,前后持续了六七十年,贯穿康雍乾三帝。其原因:第一,漠西蒙古武力强悍,明瓦刺是其前身。噶尔丹时,统一各部,雍乾之际,噶尔丹策零为其首领时最强盛,既与清对抗,还与沙俄对抗,有雄心、有实力作中国的主人,且其对于西藏的影响较大,可以控制达赖喇嘛;第二,从全国来看,准噶尔一日不灭,西藏蒙古一日不宁。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朝就会腹背受敌,要统治汉人,必须以蒙古为长城,稳定满蒙联盟。 ②康熙和乾隆认定,要确立对汉族的统治,关键之处在于能否使江浙地区的汉人,特别是那里的汉族知识分子稳定服帖下来。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重心最早在黄河流域,但经过晋末永嘉之乱、唐朝中期安史之乱以及金朝武力征服北方半个中国等战乱,经济中心渐渐南移到江浙等江南地区,随着衣冠士人举族纷纷南渡,自然也把华夏传统文化带到了那里。在“士为四民之首”的古代,华夏文化正统所在的江浙士人领袖对清廷的态度,是关乎整个汉族人心向背、清朝治乱安危的头等大事。所以,康熙、乾隆的六下江南虽不能说完全没有游山玩水的成分在内,但主要还是基于清醒的政治战略方面的考虑,千方百计想怎样才能把那里的汉族老百姓、士人,尤其是那些精英人物安抚好。为此,他们祖孙俩特地在明太祖孝陵前三跪九叩,频频接见声望夙著的江南耆老宿儒,各处阅视河工海塘,更不用说豁免江南、浙江民间田赋积欠以及赐举人、增学额等显而易见的羁縻笼络的那些举措了。 ③“西师”“南巡”都是从维护清朝统治出发,两者互为依托。第一,依托汉族丰富的物力、财力,分化瓦解蒙古。平准之役依靠的就是强大的后方实力;第二,依托蒙古,巩固对汉人的统治。在客观上较好地解决了如何维护大一统的问题,铸就了超越千古的大一统的丰功伟业。

解析 本题是对于清的治国方略的考查,需要考生有着较高的历史综合能力,通过基本的史实把握其内在的规律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3dBj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