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宇表达能力的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2010年4月28日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切实做好2010年义务

admin2011-01-08  38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宇表达能力的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2010年4月28日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切实做好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区市县和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公平、公开和有利于就近入学的原则,合理制定小学、初中学区划分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管委会批准后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学区划分应保持稳定,确需调整的要充分照顾学生入学方便并尽早发布调整方案。各小学、初中要按照划定的学区招生,不得擅自跨学区招生。
   要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正常入学。区市县教育局和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省政府关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切实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任何不正当理由拒收农民工子女。
   持有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享受与本地户籍居民子女同等待遇:对已经在本市购房的,依据其居住证和房屋产权证,安排到所在学区就学;对于租房的,依据其居住证和房屋租赁合同,若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入学确因学校办学条件限制无法接受,由区市县、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核实后负责安排相对就近的其他学校入学。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关于“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以及《辽宁省义务教育条例》中关于“不得设置重点班、快慢(好差)班、实验班、特长班”的规定。
   此外,针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尤其是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教育的不均衡成为颇受群众诟病的一个话题,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建立省政府宏观调控,市政府统筹规划,以县(区)政府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
   2.8月30日,2009年浙江省高考录取结束,然而状元的话题却仍在继续。8月31日,《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谁是真的“状元”》又再度引发了“裸分状元还是加分状元,哪个更公平”的话题。
   所谓“裸分状元”指的是没有任何加分的省内高考最高分学生,而“加分状元”则指的是经过加分后排名第一的学生。
   当省教育考试院将加分后总分第一的沈凌波名字排在全省文科第一位时,新昌中学制作的高考成绩光荣榜上,该校陈昱嘉同学以实考成绩703分的分数荣登全省高考文科状元。
   当高考成为社会评价教育公平的工具时,它所承载的,远不止一场人才选拔考试,也许只有还原它仅只一场考试的本来而目,“裸分状元”与“加分状元”的讨论才会更加清晰。
   3.近日,记者获悉,重庆高考文科状元郎-考了659分的何某,涉及少数民族加分造假,是被由重庆市纪委、民宗委、公安局、教委、招办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查出的违规学生之一。
   何某是巫山县官阳镇人,据了解,其父系巫山县招办主任,其母为巫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
   “何某没有一科特别突出,也没有一科特别不好。”据何的老师周斌介绍,何某虽然一直是年级前十名,但一次都没拿过年级第一名。对于何某考了659分的最高分,周老师表示:是爆出了冷门。
   2009年6月24日下午6点,重庆市招办正式公布高考分数。重庆多家媒体记者开始联系采访文科状元何某,却发现既无法电话联系上他,也找不到其住址,何某成了一个“失踪者”。
   6月25日,有网友爆料,称何某是因为民族造假被查,所以不敢面对媒体。
   4.学校招生一般是按照学区划分来进行,但近日在铜川市第一中学新校区,招生却要看学生家长的工作单位,此举引起许多群众的不解和质疑。
   2009年5月21日,铜川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开始报名,市民李先生一大早就来到该校为孩子报名。学校大门内侧摆放着一张桌子,旁边坐着两名工作人员。李先生兴冲冲地拿出户口本,交给两名工作人员。两人看了看户口本后,请李先生出示工作证。“给孩子报名上学,看大人工作证干啥?”他问。两人告诉他:“此次招生只招市委、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子女!”“为什么?”李先生一子蒙了。“学校有规定!”一工作人员说。很快,这名工作人员从抽屉里拿出一页纸,“这上面的单位的工作人员孩子才可报名!”
   记者在“报名处”也见到了那页纸。上面罗列了一堆密密麻麻的单位名称:“市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纪委、政府办、发改委、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为什么不招别的学生?”记者问。工作人员回答说:“我们新校区主要解决市委、市政府工作人员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今年只开4个班,资源有限!”
   孩子被拒绝入学之后,李先生有些生气:“公立学校应该是公共资源,怎么能专为公务人员享用?”
   此后,还有多名带孩子来报名的家长都被拒之门外。于是一些家长愤然离开,另一些家长将此事反映到铜川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5月21日上午,基础教育科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只要是学区内的学生就可免试进校读书,学校不得考试,也不得设置门槛。“新区有好几所初中,只要家在新区的学生在任何一所学校就读都符合规定。之所以有这么多家长想把孩子送到市一中,是因为该校教学质量较高,家长遂产生了择校心理。”接到群众反映情况后,该科已与市一中校长王斌取得联系,得知确实是“教育资源有限”导致。“我们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秩序。此问题出现后,我们将重新划定学区,并设法纠正这种不合理现象。”
   5.“事实上,很多农村娃在上高中前就已经退出竞争了。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温总理最近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到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比例下降的话题,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有专业人士认为,温总理的讲话无疑触及了我国教育界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城乡教育的不均衡。
   此前关于重庆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消息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据新华社记者调查,重庆市招生自考办公室的统计,2009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其中有不少来自农村学校。
   “现在就业形势竞争太激烈了,不少农村学生自认考不进名牌大学,读高职或高专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干脆就直接去打工挣钱。”重庆市永川区永荣中学杨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农村孩子想考好大学越来越难。”
   农村考生目前大多沉淀在高等教育的“中下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是“高等教育前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的投入差异带来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郑新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高考前,城市和农村考生已经出现了获取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公平。
   农村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有统计显示,我国目前约有1000万名中小学教师,其中80%在农村地区任教。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现在想留在北京好一点的高中当老师,都要求重点示范院校研究生以上学历。”北京师范大学研二学生彭宇凡告诉记者。北京市不少中学教师早已要求是硕士生,甚至是博士生,小学教师也都是本科生。
   而在中西部农村教师还有相当一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专师范生,他们通过函授或自考取得大专文凭,现已人到中年。有一批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新教师,还存在“不对口”的现象。据河南农村学校的一份调查显示,河南省多数农村小学根本没有专职计算机和英语教师,大多是一个老师教好几门课程。
   2008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局副局长张琼大声疾呼:“重视农村教师问题!”在一些偏远地区,当地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一般只有800多元工资,没有其他津补贴。工资和福利待遇问题让很多教师选择“大逃亡”,县里教师每年以约10%的比例外流,“却没有人愿意流进来”。
   “正因为目前城乡的教师队伍差距太大了,所以农村不少收入好一点有点门路的家长,也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市去读书,使城市学校人满为患。”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指出。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杨老师眼里,“教育下乡”决不仅仅是向农村宣传一些科教文卫的东西,而是实现“教育公平”,让农村孩子也能得到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
   6.北京的外来孩子们提前收到了一份“六一”的大礼-北京《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即将被废止。在免费和就近入学方面,非本市户口将与本市户口享受一样的待遇。此外还将对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环境和入学条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孔子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这个“类”更像是一道制度和心灵迷墙。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当地户籍就必须交纳高额赞助费才能入学,否则只能选择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其次是受教育的过程不平等。农民工子女由于语言、文化、习俗和知识基础的不同,与当地学生之间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心理隔阂,歧视或其他不公平会过早地让他们稚嫩的心灵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壁垒。
   北京此举最大的意义不在于从根本上动摇了户籍制度,而是有效地降低了户籍“含金量”。如农民问题专家温铁军所说,户籍制度改革本身并不复杂,但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却是错综复杂的。有调查称,北京户口绑定权益超百万。因此,与其空喊一日建成罗马,不如从教育、低保和住房这三大堡垒着手,实现城乡和谐发展,为中央户籍改革大计先铺好坦途。
   稀释户籍含金量,无疑让水坝的两头逐渐一碗水端平,最终自由而且自然地流动,才不会让堤坝决堤,城市的未来也才能有新的基因。浙江古时多进士,近代多院士。有学者认为最大的智慧之源来自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南宋士族的南迁。当代美国科技睥睨世界,移民更是功不可没。破除外来者面临的教育壁垒,要有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胸襟。
   作为首都的北京无疑是个好榜样,14个中央试点户籍改革城市也会迅速跟进。至于其他城市,同样要认识到小市民气是跑不赢世界潮流的。
   7.高考在即,一则关于重点大学减招本地生源的消息备受关注。据《人民日报》2009年5月14日报道,目前各地高校陆续公布的2009年高考招生计划中,许多重点大学压缩了在所在省市的招生计划,扩大了在外地的招生名额。比如复旦大学的本地生源招生计划降至34%左右,武汉大学则达到了教育部此前提出的“本地生源逐步控制在30%以内”的要求。
   继1999年实行“省部共建”后,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现象一度愈演愈烈,多数重点高校所在地生源招生比例达到50%以上,有些甚至高达70%。十年后的今天,这一数字的变化的确是不小的进步,但重点大学从“地方名牌”向“全国重点”的回归还有漫长的路要走。30%的黄线达标不是重点大学“去本地化”的终点,必须从根本上扭转影响高校招生的内外部因素,从体制、从理念,而不仅仅是从数字上下功夫。
   大学之大,首在胸怀。无论是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还是蔡元培的“兼容并包”,都道出了大学的可贵之处。有胸怀,方能汇大师、聚英才,大学才有了赖以发展的坚实基础。而不少面向全国招生的重点高校却乐于“聚本地生源而育之”。原因何在?
   “省部共建”以来大学和地方政府之间纠结的利益关系是重要因素之一。部属高校要扩大规模、提高软硬件水平、解决教职工福利等,须仰仗地方政府的财政和土地支持。作为回报,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向所在地倾斜。重点大学的教育资源成了高校和地方政府利益交换的筹码。
   殊不知,重点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性重点高校,举全国之力而建,享用的是全国的财政资源,政策待遇、办学条件和学科力量无不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本着公共财政惠及全民的原则,重点大学有责任、有义务为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人才,而不应沦为所在地的“自留地”。更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重点大学的地域分布极不均衡,大城市里高校扎堆,欠发达地区则寥寥无几,重点大学“本地化”无疑将牺牲欠发达地区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带来更多的教育不公平。“风物长宜放眼量”,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现象,地方政府和重点大学都应深味此言。高校云集,必然带来人才汇聚,资金涌入,进而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这本身就是对地方的巨大贡献。同样,支持属地高校发展,是地方政府的应尽职责。“创建世界一流高校”不是一句口号。以开放的胸襟,海纳四方英才,确保生源的多元化,是大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汲汲于眼前利益,自锢于一地,发展就无从谈起。重塑大学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仅靠两者的自觉还不够,需要有关主管部门和高校积极构思,拿出合理可行的刚性制度,更需要向社会公开制度设计的考虑并主动吸纳公众意见。比如30%的比例据何得出,还应将哪些因素纳入考量范畴,招生比例由谁制定、由谁审核等等。
   “全国重点高校”的名至实归,任重而道远。这一进程有赖于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关注。
   8.“蓝印户口”、“购房入户”表面上看是一些地方刺激经济的政策,但实际上则是“经济搭台,教育唱戏”,为一些“外来的”学生参加高考打开了方便之门。有人认为,此举导致高考移民合法化,对教育公平形成挑战;也有人认为,这是打破高考地域限制的尝试,可让更多的人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分享有限资源的平等性,避免社会的混乱。因此,户籍成了社会资源,包括教育权利与教育机会分配的主要依据。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分省考试、分省录取的高考制度,是为了确保考生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参与高考竞争,以便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省份的学生也能够享受相应的高等教育机会和受教育权利,提高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增强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我国高考制度的设计动机来看,实施依据考生户口分省考试、分省录取的公共政策,是稳定生源、维护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之一。
   但是,从多年来的高考实践看,特别是在全国范围来看,以户口为基础的分省考试、分省录取的高考制度也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由于分省考试、分省录取,导致决定考生是否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出现了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显性因素即高考分数,另一个是隐性因素即户口,也就是学生的户籍所在地。据2006年统计,每百万人口中北京市共有高校5所,而四川省和贵州省仅为0.7所。以2006年招生录取率来看,在北京,1.5万人中就有1个人能上北大或清华,而在山东,48.4万人中才有1人能上北大或清华,机会相差32倍。因此,分省考试、分省录取的高考制度存在严重的教育机会、教育权利不公平现象,而这正是产生高考移民现象的重要原因。
   目前,各地政府治理高考移民的主要措施,是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封堵”。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高考移民起到遏制作用,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有效治理高考移民问题,关键在于创新教育公平的实施途径与运行机制。
   教育公平的保障在于平等享有教育资源。因此,各地政府应坚持教育公平原则,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并根据区别对待原则,对教育资源较差的学校和地区,加大扶持力度,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各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为实现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9.“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就是解决了教育的最大问题。”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谈到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最大期待时这样说。
   然而进入策划层面,就会发现阻碍重重。因为实现教育公平需要观念的转变,更需要利益格局的调整。比如,微观上仅一个“取消重点学校制度”的舆情民意,就涉及巨大的既得利益方的特殊利益,事关很多人的饭碗,因此要改变是相当的难。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教育体制改革以来推出的重要举措,无不被民间统统称为“内部人改革”,即在缺乏有效的社会参与和利益博弈机制的情况下,由掌控资源的部门主导的改革。由于资源垄断和缺乏监督,其价值取向往往不是开放教育市场,更多、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往往是被这些“改革”损害的。
   比如,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并非没有治本的路径可循。第一步是均衡学校的硬件资源,第二步是通过教师流动制度,促进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这既是韩国、日本的有效经验,也是中国沈阳、铜陵等城市的成功实践。很多地方政府之所以不作为,是因为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利益群体,名校当然不愿意丧失自己的垄断地位;而名校不仅是政府的形象窗口,而且是一些人享受“优质教育”的“近水楼台”。这是择校问题难以解决的关键。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认为,要完善已经形成的制度,需要在多元利益格局的现实中,建立新的公共政策决策机制,通过公众参与、多元利益表达和利益博弈等制度创新,达到价值和利益的平衡,确保教育公共政策的公正性、科学性。
   杨东平认为,教育公平应是明确政府行为的边界,它的体制保障在于规范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行为,确立政府提供公平的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等基本职责。
   一直关注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提出,就学校管理来说,要建立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和大学生自治委员会,这些改革可以保障教育决策的民主,更可以及时保障受教育者的权利不受侵害。就公平就业来说,推行就业信息完全公开、增强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提高公职人员子女教育及就业状况的透明度,这些改革有助于营造公平的环境,促进每个大学生在人才市场完全靠竞争力说话。
   10.“不是学校不喜欢优等生,而是有些优等生水分太多,还是宁缺毋滥的好。”眼下正是全国高考考生选择报考志愿的关键时刻,一处看上去并不显眼的政策细节却值得注意:部分院校不承认或部分承认优惠加分政策。
   近年来,高考加分政策的公正性逐渐受到质疑,滥竿充数的“南郭先生”频频出现使高考加分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一些高校招生老师说出了开头的心声。
   2009年4月份,河北省组织了一次高水平运动员高考资格认定专项测试,最后的结果却令测试的专家们大跌眼镜。河北省现场报名参加测试的984人(另外还有145人报名却未到场),其中经测试不合格人数为163人,占总人数的16.57%。“个别考生的表现甚至还不如普通人,看上去不像接受过正规训练。”一位参加测试工作的体育老师说。
   而参加高水平运动员高考资格认定专项测试的考生们此前却都有着“过硬”的资格:拥有体育部门下发的国家一、二级运动员证书,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八名,以及参加省级体育竞赛获单项前三名或集体项目前六名。
   按照我国有关规定,这些高水平运动员在通过高考资格认定专项测试合格后,享有20分的高考加分优惠政策,优秀的还可以以特招方式免试进入高校就读。在河北省2009年高水平运动员高考资格认定专项测试查出的163名“南郭先生”中,有一些考生已经提前与某些高校达成了协议即将就读,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次普通的高考资格认定测试却让他们露出真容。
   无独有偶,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日前也发布消息,该省2009年申请高考加分的4998名考生中,有483人未获得加分资格。
   “你要问究竟有多少高考加分项目,一下子我还真说不完全,想要权威数据我得仔细给你查查。”河北省教育部门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高考加分项目之多可见一斑。但他认为,高考加分近期成为舆论热点,也不能光让教育部门背黑锅,很多加分并不是教育部门能控制得了的。
   2009年河北省农村独生子女高考可加10分。按规定,考生要到当地计生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考生要携带相关材料和证件,分别到乡、县、市人口计生部门办理高考加分手续办公室进行登记核实,各县(市、区)办理完相关手续后,加分人员将分别到市人口计生委奖扶办办理审定手续。计生部门也能在高考加分项目占据管理的一席之地。
   记者从河北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我国高考相关加分政策大致可分为鼓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两大类。鼓励性加分,是指考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就。由此获得一些加分的机会,如奥赛获奖、重大体育比赛获奖、省级三好学生等;照顾性加分,足指考生的自然属性和国家相关照顾政策下的加分,如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及归侨子女等。优惠加分档次也各有不同,一般分为“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等3种方式。
   高考加分项目很多,但真正能全部知晓的人却不多。记者在石家庄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些行人,对于三好学生加分、奥赛加分等,人们大多都比较清楚,但说到科技创新大赛、边远地区人员子女等一些项目的政策优惠情况,很多人都表示不了解详情。
   石家庄一中副校长高春增认为,现在加分项日确实比较多,操作中如果出现问题就是对考生的不公平,政策需要有所改进调整。
   2009年高考前夕,有媒体披露浙江省航模高考加分成为一些有权有势人家的特权,某学校2009年提出航模高考加分申请的19名考生中,13名是当地各级领导干部的子女,其余6名是教师子弟。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对高考加分政策公平性的强烈质疑。
   “比如体育特长的学生,他们每天要进行体育训练,肯定会耽误正常课堂学习。参加大赛为学校或当地取得成绩和荣誉,高考时应该给他们有所补偿。”河北省教育厅思政体卫处副处长刘若群认为,所有高考加分项目设立的初衷都是为了尽量兼顾各方公平,并鼓励先进,所以加分政策需要继续保留,但前提是要加强监督,严查其中的腐败。
   事实上,各地近年都意识到高考加分的敏感性和重要性,纷纷加大了监管力度。以河北省2009年进行的高水平运动员高考资格认定专项测试为例,为保证专项测试工作的公正、准确,并方便群众监督,河北省在考场均设有公开栏、举报箱和直拨举报电话;现场报名时首次使用电子指纹机,记录考生指纹信息;测试检录时考生凭入场证入场,核验身份和指纹,避免冒名顶替。考试过程都会有工作人员进行录像。
   还有一些地方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北京市逐步取消了航海模型、棋牌类项目等体育特长项目的高考资格测试;上海将文艺特长生的加分分值缩减;奥赛在重庆市的高考加分中比重也逐渐减少。
   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表示,河北省教育部门正在考虑采用高考加分听证会的方式,把所有加分项目和政策摆到桌面上,邀请学生、家长、学者、媒体等广泛参与论证,如果有“民怨”过多的加分项目,可以考虑调整甚至取消,获得加分的程序和资格都可以讨论进一步改进。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社会各方需要通力合作,加强监督,规范程序,推进阳光招生,不给暗箱操作留下机会,真正让加分制度成为体现高考公平的利器。
针对材料7中“2009年高考招生计划中,许多重点大学压缩了在所在省市的招生计划,扩大了在外地的招生名额”这一现象,淡谈你的看法。
   [要求] (1) 语言表达简明扼要;
   (2) 总字数不超过350字。

选项

答案长久以来,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一直广受诟病。对异地考生而言,进入国内一所理想大学深造可能要比当地考生更加艰难,这无疑破坏了高考的公平性。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国内重点大学的地域分布极不均衡,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里高校扎堆,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重点高校则寥寥可数,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无疑意味着“教育鸿沟”将进一步拉大。 重点高校生源多元化,扩大外地招生名额,不仅可以最大可能地使所有考生享有公平竞争的机会,维护高考的公平性,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解决由于经济及教育差距而导致的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学生入学难的问题,从而避免加深教育及社会的“裂痕”。从这两点来说,重点高校生源多元化值得推广。要建设全国一流大学,生源结构必须多样化,这样有利于高校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文化品质和内涵,有利于高校长远发展。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2sA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