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作答要求依次作答。答案要写在指定位置。不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4

admin2012-10-27  29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作答要求依次作答。答案要写在指定位置。不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
开时,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
    资料1
    黑龙江哈医大一院刺医血案震惊全国医疗界。2012年3月23日下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一起患者在医院内刀捅医生的恶性伤害事件,某南昨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回忆,其此次就医是为了打“类克”药剂。医生说他爷爷有肺结核不能打,要求他爷爷先去胸科医院做检查。他将胸科医院检查结果拿回来给医生看后,医生还是觉得不行,不收他爷爷人院。“当时我非常生气,我和爷爷大老远来的,他们不理我,我挺恨大夫的。”李某南说,医生不了解他的辛苦,自己一时冲动犯下大错,造成医生王浩死亡、三人重伤,“我不应该滥杀无辜。”
    2012年3月26日,卫生部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卫生部长陈竺要求严惩凶手、严厉打击残害医务人员的罪行。时隔一日,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确保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得到保护。同时,落实24小时安全值班制度,对门急诊、病房等重点科室、部位,实行24小时安全监控。中国医师协会则以“人神共愤,惨无人道”为题,强烈谴责残害医护人员的非法行为。
    医患矛盾并未因此缓和。一位接近哈医大一院的人士透露,事发后,几个科室都陆续出现患者威胁医生,如果治疗得不好,“也要捅医生”。3月28日,哈医大二院的重症治疗病房又发生患者家属殴打医生事件。
    令人震惊的是,在腾讯网站设置的投票中,选择对此事“高兴”的比例高达投票总人数的65%,而选择“愤怒”“难过”和“同情”的,却相对甚少。甚至,一些人为医生被杀鼓掌叫好,发出“怎么才死一个实习生”的冷血言论。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医学界人士和患者看来。医患之间已危机四伏。专业人士指出,无论患者还是医生,都是扭曲的医疗卫生制度的受害者。
    资料2
    2011年9月15日下午,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被其患者王宝洺砍成重伤,酿成业界震动的“徐文事件”。徐文的胳膊、前额、脖子、后背和左腿受重伤,颅骨和腿骨骨折。她接受了9个小时的手术,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可能无法重返手术台。
    事发之后,王宝洺逃离了现场,但警方当灭就控制了他。王宝洺是一名书法家,曾患喉癌,与同仁医院陷入一场医疗纠纷长达3年。
    从同仁医院公布的王宝沼的治疗经过看,患者曾于2006年、2007年先后到该院做“全麻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右声带扩大切除术”和“气管切开术”。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8年8月,王宝洺就将医院“推上了被告席”,认为院方有“伪造病程记录、伪造医生签名、伪造手术记录、伪造手术现场”等问题,“但至今都没宣判”。也就是说,这起医疗纠纷实际上已经延续了四五年的时间,中间还经过司法程序,但双方一直未能达成和解,以致矛盾和仇恨越积越深。2009年,王宝洺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她)给我在精神上、肉体上以及经济上均造成巨大损失与伤害,每天生不如死,每天我只想报仇。”于是,2011年9月15日,两年前便有了警示的悲剧,最终还是发生了。
    悲剧发生后,据目击者称,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三四十名医生和护士第二天9点钟开始举行抗议,手举标语,高喊口号,要求严惩袭击者,另一幅标语写着“还我尊严”。活动中还举行了捐款和祈福行动。一些目击者说,其他科室的医务工作者也加入到抗议活动中。
    此次发生在同仁医院的流血事件说明,当下一些地方医患对立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期待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尽快发挥作用,减少医患冲突。
    资料3
    在“徐文事件”发生前4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生穆新林在医院被患者家属殴打,致颈部受伤、左胫骨骨折;2011年8月,广东东莞长安医院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致两医生一死一伤;同年同月,江西南昌市第一医院患方家属与医院保安共100余人互殴,致15人受伤、3辆面包车被毁;同年5月,江西上饶市人民医院医生被患者家属打残;同年1月,上海新华医院医生被患者家属持刀捅成重伤。
    分管医患纠纷十多年的江西南昌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晋湘说,前几年发生医患纠纷,患方闹归闹、吵归吵,但都可以和院方坐下来谈,而现在,患方动辄上百人到医院,还没坐下来谈,就先打砸医院、殴打医务人员,然后开口就要上百万元赔付费,两年来,该院赔付患方的总费用已达260万元。
    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医疗暴力事件共发生10 248件,到2010年陡增至17 243件。医患纠纷发生后,有70%以上的医院发生过患者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事件;60%的医院发生过患者死后家属在医院内摆花圈、拉横幅、设灵堂等情况,其中的43.68%有暴力倾向或发展成暴力事件;96%的受访医生表示其所在医院发生过医疗暴力事件,认为医院正常工作受到严重干扰,正常诊疗活动也受影响。
    据了解,参与暴力袭医的人员往往身份复杂,除患者家属外,还有社会闲散人员,甚至是“黑帮老大”。可以说,正有越来越多的黑恶势力介入医患纠纷。
    南昌市一些基层民警向记者反映,他们在处置医患纠纷时发现,少数人借医疗暴力事件从中获利,“谁烧纸钱、放鞭炮,谁堵马路,谁冲击医务人员,分工明确,组织有序”。    在启动新一轮医改2年后的今天,医患纠纷为何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而在医患之间信任危机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制度缺失、机制空白?
    资料4
    事实上医患之间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并不仅仅是双方自身的问题,部分医生的渎职与不负责以及患者家属的冲动固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根源却并不在此。这就像艾滋病的源头未必来自狒狒一样。除了现有法律规定的处理途径(医院与患者家属自行协商;请卫生部门进行医疗鉴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存在缺陷外,之外的处理途径如人民调解机制(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依法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说服劝解、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亦有不足。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现有调解机制对医生或患者单方面存在一种天然的利益倾斜,而另一方则会相应地对这种调解途径持一种怀疑态度。所以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这当中都存在着一种不可协调的矛盾,而这矛盾又进一步导致了这些处理途径的难操作性以及不可行性。
    医患纠纷正如某些联系着医患双方的疑难杂症一般,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我们也许可以从其他国家的做法当中获得一些启示。
    美国几乎所有的医院都设有伦理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只负责倾听医生、病人和家属的意见,并提供建议。委员会成员并非只是来自医院,而是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医院的医生、注册护士、牧师、社区代表、社会工作者、律师等。伦理委员会成立之后,医院的医患纠纷大为减少。日本在这方面则处理时间短、赔偿金额高,德国设立独立的医疗事故调解处。当然就像人无完人一样,他们的办法也同样有着各自的不完善。
    然而我们也许可以发现,如果法律有一个除医患之外的第三方强制性处理机构,同时高效率运作并有相应的法律援助,那么医患纠纷愈演愈烈这个问题,或许就会像阴霾散尽后天空下的雨一样,有所缓解了。
    资料5
    2011年年底,网络和报纸上流传着一个“八毛门”事件。出生刚两天的宝宝便秘,在照了十几次X光、做了100多项检查后,深圳儿童医院作出诊断:要动大手术,花费约10万元。而孩子的家长拒绝费用10万元的手术,在另一家医院凭借8毛钱的石蜡油缓解了病情;9月,家长向医院讨说法,发酵成“八毛门”;10月,患儿病情复发,在武汉的医院做手术,证明最初诊断无误;10月底,孩子家属向深圳儿童医院公开道歉。
    平心而论,陈刚的不信任并非没有道理。在石蜡油产生的短期效果下,在8毛钱与10万元的悬殊对比下,难免产生过度治疗的怀疑。而缝针后“不交钱就拆线”、男性被做“子宫整形术”等极端个案的出现,“大处方”“大检查”等普遍现象的存在,都给医患关系留下了“不信任”的预设。这样的关系之下,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即便是小小的误会,也可能触发怀疑的反弹。
    当坦诚相待、和谐信任被警惕和猜疑所取代,受损的不仅是个别人。看病找熟人、拉关系才放心,手术前塞红包、请吃喝“联络感情”,小病也要上大医院找专家,舍近求远去药店买药……信任缺失时,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而重建医患信任,也有待医患双方合力而为。
    医患关系中,医方天然处于强势,是重建信任的关键。“八毛门”事件中,深圳儿童医院始终保持忍耐大度和专业精神,在舆论讨伐下坚持科学地阐述自己的意见,这种态度令人敬佩。事实证明,有了这样的胸怀和作为,不论误解多深,最后都会得到患者的理解和尊重。心理学认为,不信任感来自不熟悉。及时、详尽、专业的信息,能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警惕心,让医患间的沟通更有效,是建立信任最直接、最重要的基础。
    重建信任,同样需要患者的主动努力。医患关系中,患者并非“永远正确”。以怀疑论为前提,将所有医生预设成唯利是图的“坏人”,既不公平,也对医生的正常诊疗不利。更多的时候,患者也应履行自己积极配合治疗、信任医院和医生的义务。
    资料6
    针对愈演愈烈的医患事件,2011年11月10日,中国卫生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卫生部将五措并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卫生部发言人表示,近期发生的多起医患事件反映出患者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不信任,这些不信任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医疗活动,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卫生部重申“医患是利益共同体”的观点,希望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要医疗卫生部门、医务人员、患者、社会,包括新闻媒体共同努力。
    首先,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构建和谐关系的治本之策,从体制机制上逐步消除医患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的对立和冲突,使人民群众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二是要加强卫生行业的文化建设,弘扬大医精神、仁心仁术、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精益求精的新时期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三是要加强医疗质量的安全管理,从源头上防范医疗损伤,这也是从根源上加强医患关系的建设。要重视医患沟通工作,提高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四是通过建立独立于医患双方以外的第三方调解机制和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搭建一个公正的、中立的沟通协商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妥善化解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五是深化平安医院建设,维护正常的诊疗秩序。
    针对几起打砸医院、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行为,卫生部发言人表示,这类事件不是医患纠纷,而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应该受到法律严惩,应该南有关部门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
    卫生部相关人员表示,到2011年年底,中国年门(急)诊量达到60亿人次,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上最重要、最广泛的公共关系之一。总体来看,当前医患关系是好的,个别不和谐现象是在中国当前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社会矛盾在医疗服务领域中的体现。
    资料7
    从利益层面反思医患关系困局,可谓切中了这一社会问题的“病理”;以深化医改重塑医患关系,也可谓对症下药。
    “八毛门”“弃婴门”“砍杀门”“病历门”,随着近来媒体的密集报道、公众的高度关注,医患关系紧张问题来了一次集中释放。对此,卫生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提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五大药方”。
    这五大对策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被视为“治本之策”,目的是从体制机制上逐步消除医患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的对立和冲突。从利益层面反思医患关系困局,可谓切中了这一社会问题的“病理”;以深化医改重塑医患关系,也可谓对症下药。
    医患关系紧张,实质上是医患利益冲突和失衡的极端表现。比如,以药养医体制的存在,导致一些医生习惯于采用大处方、进行过度治疗,加剧了“看病贵”。在医疗链条中,最终的埋单者和受损者都是老百姓。这种情势下,医患之间不仅很难建立起起码的信任,而且容易陷入“我怀疑你敛财,你怀疑我找茬”的猜疑陷阱。
    又比如,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区域差别、城乡差别、大小城市差别明显,导致人群大规模向大医院好医院流动,加剧了“看病难”现象。当医院总是人满为患,再优质的医疗资源也会被大大稀释,医疗服务质量难免要打折扣,医疗风险无形中被放大,再有走关系、塞红包等潜规则的存在,加上一些医疗事故的不断佐证,广大患者很容易感到自己的利益没有保障或者被人损害,医患关系自然趋紧。
    因此,只有深化医改,解决“以药养医”、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使老百姓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从根本上重构医患利益平衡的新格局,才能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基石出。这是一种从利益源头化解纠纷的治理思路,当然还需要经历艰辛而长期的过程。这样来看,“五大药方”中其他对策,弘扬医德、质量管理、建立独立第三方调解机制、维护诊疗秩序等,也都遵循了这一逻辑,即通过医方积极保障患者利益、提供救济与协商渠道,让医患双方的利益天平达到合理平衡。
    资料8
    当前,医患关系成为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患者往往把看病难、看病贵都归咎于医生,而医生也有一肚子苦水倒不完。医患之间互不信任,便容易引发一些矛盾,甚至发生诸如北京同仁医院患者持刀砍伤医生的恶性事件。卫生部开五“药方”修复医患关系很有必要。建立独立第三方调解机制等五项措施,不失为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良药。然而,重建医患信任,媒体也要多一份担当。
    2011年8月,“八毛门”事件一经媒体披露,便闹得沸沸扬扬,当事医院和当事医生被推向风口浪尖,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接着就有了“录音门”事件,患者家属因怀疑医院过度治疗对医疗过程全程录音拍照。这两起事件表明,患者对医院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正如卫生部所说:“这些不信任影响到正常的医疗活动,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如今“八毛门”事件已经水落石出,证明医院最初诊断无误。但是,它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短时间内无法挽回的。在这个过程中,媒体扮演了一个很难堪的角色,其不严谨的、带有偏见性的报道误导了公众,对本来就存在的医患矛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媒体的责任在于客观地报道新闻,弘扬正气,抨击歪风;记者的责任在于追寻事实,还原真相。监督性报道是必需的,但不能失了本性。    因此,重建医患信任,我们的媒体要多一份担当。一是要多宣传报道医疗战线的先进事迹,让患者更多地了解医护人员。二是不要有意或无意放大医患之间的一些矛盾,不仅要对患者多一分同情,也要对医生多一分理解,在牵涉医疗诊断等技术问题时,当慎之又慎。
    资料9
    2012年1月5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卫生会议上强调,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要创造条件普遍建立第三方调解、建立医疗责任保险等处理医患关系新机制,使医患关系在“十二五”期间有根本好转。
    在1月5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陈竺指出,医改进入攻坚阶段,尤其需要弘扬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作为鼓舞士气、统一意志的鲜明旗帜,作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陈竺强调,要紧密结合改善执业环境的需要,充分认识弘扬职业精神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作用。随着医改的推进,医疗执业环境和医患关系有向好的趋势。但是,近期一些严重医患纠纷事件提醒:改善医患关系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并且需要医患双方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医疗卫生工作者尤其要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要弘扬职业精神,提高道德修养、技术水平和沟通能力,争取患者的理解、配合与支持,用高超的技术、优良的服务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与抚慰。
    陈竺指出,希望新闻媒体和卫生宣传、健教机构既要宣传医疗卫生工作者救治病患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更要大力宣传医学的特点、规律和局限性,让群众理解现阶段医学技术并不能包治百病,也不能改变生命周期的自然发展规律,合理引导群众预期和理性就医,增进医患相互理解。当前,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医患关系新特点,建立健全专门机构接受和处理患者投诉,要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维护医患和谐的作用,要创造条件普遍建立第三方调解、建立医疗责任保险等处理医患关系新机制。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使医患关系在“十二五”期间有根本好转。
    资料10
    在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中,人们反映最强烈的就是“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我国的医改给出的解决路径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为何这么说?先分析“看病贵、看病难”的原因。所谓“看病贵”主要是“以药补医”的趋利机制和个人支付比例过高并存的问题。应“以技补医”,消除药品流通环节的虚高收费,理顺技术服务的价格体系,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而减轻个人负担的看病费用,需要一个政府主导的、社会互助性质的疾病风险分担机制。这几年大力推行的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就是要建立这样一种社会互助机制。这是真正的“保基本”。
    “看病难”主要是到大医院看名教授难,去基层医疗机构看病的人并不多。这几年,国家确实投了不少钱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包括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从基本建设到设备配置,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同时加强建设医生队伍。这就是“强基层”。
    对于公立医院来说,改革就必须建机制,建立起既体现公益性、能够增强服务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服务教率的体制机制。医改这几年,卫生行政部门不遗余力地进行整顿,从“反商业贿赂”到“医疗质量万里行”“平安医院创建”“合理用药行动”,再到“预约挂号”“节假日门诊”等等。这些一点一滴的“改良”其实也是在“建机制”。
    一个国家运行良好的医疗服务体系更需要坚实的底部。只有基层、大医院两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医疗系统才算真正改观。然而从目前来看,让底部坚实起来仍需要假以时日。
    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人口、巨大的经济文化和医疗资源分布的差异、古老的中医药传统、曾经拥有的被国际推崇的水平低但公平性好的农村合作医疗、兼具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特征的疾病谱……有些给医改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这也是创造独特的中国式医改的机遇。“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指向了我国医疗体系的最短板,囊括了医改的最核心内容。两年多的探索为医改的深入推进铺好了轨道,下一步的关键是强化顶层设计,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推进力度,使“中国医改”这列火车快速前进。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根据给定资料,用150字左右的篇幅谈谈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要求:表达准确,语言简明。
(2)根据给定资料,谈谈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所在。要求:简洁、全面,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1)从总体上看,在我国医患关系体系中,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然而“支流”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医务人员收“红包”、吃“回扣”等严重影响医务人员形象的事件屡见不鲜,同时,患者家属到医院静坐、示威,甚至对医务人员进行人身攻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都是社会安全和稳定的隐患。 (2)从给定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医患关系紧张,主要原因有四点。 一是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沟通不畅。部分医务人员不为患者着想,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而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再加上双方缺乏沟通,导致医疗纠纷。 二是我国医疗改革中对药品价格监管不到位、不健全,导致群众“看命难”“看病贵”的问题不能缓解,引发纠纷。 三是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医务人员和患者分别站在各自的角度去评价对方,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四是舆论导向有误。一些媒体为了占据市场,甚至失实报道医疗纠纷、医闹事件,导致医生、医院和医疗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被“妖魔化”。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2dl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