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

admin2015-07-20  36

问题 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通常而言,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多由大家执笔。这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这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其次,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必须具备高超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总的研究状况。最后,这类文献综述往往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除了要总结现有研究,还需要高屋建瓴,指出现状的不足及其根源所在,为这一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此看来,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由德高望重、造诣深厚的学术权威撰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另外,文献综述要尽可能间接引用。所谓间接引用,是指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引文的核心观点。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重新表述需要我们先将对方的观点吃透.然后围绕自己的核心问题和行文思路,重新加以组织,使论述更加紧凑有力。二是间接引用突破了原文限制,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有效节省篇幅。
    规范的文献综述,还要求学者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也需要学术刊物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因为有了文献综述,论文的篇幅势必扩大,有限的版面会更紧张,但论文质量将更有保障。因此,因版面限制而砍去综述,实在是【  】的不智之举。
    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仅仅把文献综述看作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或者是有关方面的一个规定,更应该看到,这是知识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这不仅是一个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有效性问题。可以说,扎实的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段中的“倾听”在文中的含义是(  )。

选项 A、认真阅读
B、耐心聆听
C、事前准备
D、了解对方

答案A

解析 “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可见,“倾听”是为了明白“别人说了什么”。根据常识,在文献写作这个大语境下,“别人说了什么”指的是别人写了什么,相应的,“倾听”则是指认真阅读别人写的东西。故本题答案为A。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11P3FFFM
本试题收录于: 行测题库大学生村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